“八百壮士”其实不到四百人
2010年12月4日,天气很冷,飘着小雨。建川博物馆的正面战场馆二楼淞沪会战展厅里,讲解员正在为游客讲解:“1937年10月27日,国民党第88师54团团长谢晋元,奉命坚守闸北光复路四行仓库……800官兵被誉为八百壮士……”突然,旁边一位老人打断她的话:“不是八百壮士,只有397人!当时,上海市民问我们有多少人,谢团长把手一挥,意思是说‘别问了’,可是他挥手的手势像‘八’一样,外界就传出‘八百壮士’。”
老人说,他叫杨根奎,今年90岁,是当年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老兵。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当时,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代理团长谢晋元奉蒋介石之命死守上海,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战争结束后,将士们退入英租界,被羁押长达三年之久,尔后又落入日本人的手里。壮士们从此辗转飘零,下落鲜为人知。
从孤军到战俘
抗日战争初始,英、美仍保持中立,因为怕久攻不下的日本人前来轰炸殃及自己,于是英国人向中国政府施压,要求撤走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迫于压力,中方10月31日下达了撤退令。
撤退时,部队受到上海市民的夹道欢迎。“油条、大饼、包子……街上所有的东西都被买光了送给我们。”在杨根奎的记忆中,397人的队伍,伤亡37人,剩下的360人被送到公共租界胶州路附近一块空地上,从此失去自由,陷入“孤军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日军随即占领了上海公共租界,“八百壮士”沦为日军的俘虏,他们分别被遣送至各处做苦役。杨根奎先被送往南京老虎桥监狱拘押,一个月后又被送到芜湖裕溪口抬煤炭。
裕溪口煤矿的俘虏生活非常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劳动强度高,一旦病了就会被日本人埋在煤堆里烧死。杨根奎曾策划过一次暴动越狱。但就在暴动前一天,计划被日本人发现了。从此以后,逃跑之念一直盘旋在他心头。
大约又过了二十天,日本人在陇海铁路的运输线被游击队破坏掉,因为煤炭运不进来,杨根奎等战俘又被送到南京浦口煤矿抬煤炭。在浦口,杨根奎认出管他们的工头正是曾在524团当过传令兵的谢友杰。谢友杰答应帮助杨根奎逃出去。一天,南京遭到盟军和中国空军的联合轰炸。为了抢运煤炭,日本人要求谢友杰带领战俘通宵加班。待到天全黑了,谢友杰找到杨根奎等4个人,告诉他们出去后到浦口坐火车去石泉县,找游击司令部。
仗着自己会几句日语,杨根奎在浦口火车站买了车票。候车室里人山人海,等到检票上了火车,这4个人的心里才稍微踏实下来。路上,他们还躲过“和平军”的盘查,并到大马场找到了新四军的游击队。
被囚禁7年,杨根奎终于呼吸到了自由的空气。
迟到的荣誉
逃离了战俘营的杨根奎和3位战友每到一地,只要一提自己是“八百壮士”的一员,都受到极大尊重。1945年8月10日,他们在安徽第十战区驻地听到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那天满城都在放火炮庆祝,第二天还给我们开了欢迎会。”说起当时的情景,杨根奎仍十分激动。
然而,后面的遭遇不难想象:在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中,已改名为“杨耀辉”的杨根奎还是被揪斗出来。最让他伤心的,是“同地主一块斗”。讲起这些事来,老人一串串眼泪就会从干枯的眼睛里涌出。“我们当年不是为了哪个党打的仗,我们是为中国人啊……”
1983年春,上海市在虹桥万国公墓重建谢晋元的陵墓,表彰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光辉业绩。杨耀辉再也不需隐瞒“杨根奎”的经历了。
他一直期盼着自己的功勋能得到承认,好在杨根奎最终等到了迟来的荣誉。杨根奎的小儿子杨祖志说:“周围人最终都知道了,我父亲是个英雄。”
(《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7期《看历史》2011年第2期 李菁、吴志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