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2月19日 星期六

    桂林『百年清官村』

    《 文摘报 》( 2011年02月19日   07 版)

        在广西辗转十多天后,一个古村落的名字一直萦绕在心头,这就是离桂林30多公里的灵川县江头洲村。我们到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村口路的右侧有一石碑,上写着“江头洲明清古建筑群”字样,并注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过了古桥,就是一座修葺过的五层空心砖塔,矗立在古桥和古树之间,砖塔好像一座砖窑,却有一个极风雅的名字——“字厨”,用途则是专供村人烧化字纸。原来,村子里凡是有字迹的纸片,村民们绝对不得乱丢,一定都要收集到这个“字厨”中焚化,以表示对文字和学问的尊重。像这样一类以文教取胜的村子,都有建字厨塔的风气。江头洲的旧塔已在文革中被毁,现在的字厨塔系近年重建。

        江头洲村现有180户800多人,95%以上居民姓周。据民国十八年《灵川县志》载,该村周姓承袭濂溪公(周敦颐)爱莲文化。明清以来尤其是乾隆以来,大兴科举教育,办义学、设私塾,教导周姓子弟,有“才子村”和“百年清官村”之誉。

        一个数百人的小村庄,为什么造就了那么多人才,而且个个为官清正廉洁,从未出现贪官恶吏?除了周氏子弟自身努力之外,后人给他们总结了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爱莲文化的熏陶。周氏家庭迁入江头洲村之后,一直秉承先祖周敦颐创建的理学精髓。后来又由周启运的外甥、“桂林十大才子”之一的朱椿林执笔撰写,创立了80名320个字的《周氏家训》,进一步弘扬了爱莲家风。爱莲文化,概括起来就是“真诚、和谐、积德、行善、奉献”。爱莲文化被周氏子弟奉为圭泉,用以指导规范自己的立身处世。

        二是尊师重教。从明朝嘉靖年代开始,周氏子弟就热衷科举,五六岁起便勤苦读书。宗祠一般的首要功能是祭祀祖先,但周氏子弟却把爱莲祠办成本村“勉教实行”、培育人才的中心。爱莲家祠里,“先代贻谋由德泽,后人继述在书香”等对联及“心诚功就,水滴石穿”等字画,潜移默化着一代代周家子弟的心灵。

        三是激励与赏罚分明。江头洲周氏家庭坚持“规行矩步,奉莲指教”和“族规治家,施行笞罚”,力行奖罚分明。

        (《旅游》2011年第2期 周一渤)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