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2月10日 星期四

    一个人的“春运”

    《 文摘报 》( 2011年02月10日   02 版)

        13天,3700多公里,25辆顺风车,从南京到乌鲁木齐,没花一分钱,他搭车完成了一次刺激而温馨的“春运”之旅。

        一路向西

        一切均源于一部名为《搭车去柏林》的纪录片。片中主人公从北京出发,只依靠陌生人的帮助,搭车88次,最终抵达柏林。

        2010年12月25日,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胡蓓蕾出发了,计划当天到合肥。在加油站,他把搭车回乌鲁木齐的想法告诉司机们,没人愿意拉他。

        胡蓓蕾背着红黑相间的登山包继续西行。两个小时后,他不死心地又钻进了一个加油站,仍然没有结果。继续徒步前进,3个小时后,他有些不堪重负。背包有50斤重,里面有衣服、食品、帐篷和一双解放鞋。

        “我当时真地开始怀疑自己的想法了。”胡蓓蕾回忆。

        这时,看到前面停着一辆正在检修的卡车,他凑了过去,师傅将信将疑地让他坐进了驾驶室。一路上司机似乎也没有把他当外人,一直跟他吐苦水:儿子不好好学习,没有出息。胡蓓蕾无法分担这些苦恼,他只剩下开心:终于有人肯搭我了。

        胡蓓蕾发现,在服务区搭车的成功率远大于加油站。在合肥文集高速服务区,他相中了一辆奥迪车,展开招牌式的微笑上前搭讪。没想到,奥迪车主犹疑了一下,查看了他的学生证后,居然让他上了车。

        这成了胡蓓蕾13天旅行中最为愉快的记忆。事业有成的车主跟胡蓓蕾谈起了心事,虽然成功,但他仍然觉得缺少朋友。胡蓓蕾则用自己的大学经历交换。奥迪男抢过话茬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经历抖搂一空。

        因聊得投入,他们还走错了方向,多开了一百多公里的冤枉路。可车主并不觉得冤枉,他在电话中兴奋地告诉妻子:“今天我交了一个朋友。”

        温暖的旅程

        本来只是一次冲动而简单的冒险,却无意中成了胡蓓蕾了解和感受社会的机会。

        在河南信阳服务区,他搭上了一辆重型卡车,很快与司机熟络起来。相比起其他车辆,卡车司机是最好说话的。

        大概是驾驶生活很枯燥,大车司机个个都有倾诉的渴望。一位司机告诉胡蓓蕾,他们不是不想带人,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安全,还怕发生意外要负担责任。

        在西安时,他拦住了一辆面包车。听了他的解释,车主并不想带上他,但也并未立刻开走。胡蓓蕾发现车里的七个人似乎为他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这辆坐满维族老乡的中巴车还是接纳了他。

        因为语言不通,很长一段时间,车内陷于“冷场”。还是维族老乡打破了僵局,邀请胡蓓蕾一起玩扑克牌,还与他分享家乡的馕和苹果。

        13天中,胡蓓蕾很少住宿,大多在高速服务区的大厅里拼凳而眠,还睡过一次帐篷。饿了就吃些随身带的压缩饼干,泡上方便面,出发前再把水壶灌满。

        在青海收费站,他迎来一路上心情最差的一天。他手拿地图不停地挥手,3个多小时都没拦到一辆车,以至每有车辆缴费时,工作人员都会热心地帮他问一句。

        感动发生在最后。在世界风库瓜洲,这个身高一米八仅60多公斤的男孩站在风中飘摇。一位司机滑行100多米将车停下,摆手让他上车。胡蓓蕾后来回忆说:那一声刺耳的刹车是他听到的最美妙的声响。在去往哈密的路上,搭车司机甚至怕他没钱,还要给他一百块钱当路费。最后一辆搭他的车,听了胡蓓蕾的讲述后,司机说:“上了我的车,就算到家了!”

        漫长的旅途后,胡蓓蕾归纳出四点搭车心得:脸皮足够厚;心理承受能力强,不怕被拒绝;会陪司机聊天;带几张明信片送给司机。

        胡蓓蕾有一本中国地图册,每去一个地方,他都会事先撕下来,带在身上。如今,他有一个梦想,在26岁之前,把这本地图册撕完。

        (《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第5期 刘子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