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1月22日 星期六

    书画辨伪,人眼与科技孰为先

    《 文摘报 》( 2011年01月22日   03 版)

        光谱之下年代无所遁形

        近日,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推出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以光谱等高科技手段为艺术品“验明正身”。

        这一系统通过拉曼光谱、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光学设备,分析作品使用的纸张、颜料、墨迹、印章等的年代与出处,从而达到区分真伪、为艺术品断代的目的。比如,古代作品的墨色中,不应含有近现代才有的人工合成化学成分如丙烯类绘画色。再如,普鲁士蓝是外来颜料,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成为断代依据。若经科技检测,一幅中国古画使用了普鲁士蓝,其年代标注却早于普鲁士蓝传入年代,那么这幅画就应被质疑。

        仪器鉴定不能包打天下

        光谱鉴定虽然排除了肉眼鉴定的盲点,但专家认为,依靠科学仪器只是艺术品鉴定的手段之一,不能作为惟一的依据。书画艺术顾问谢尚晋表示:“有些赝品,在造假的过程中用的是老裱、老纸还有老墨,科学仪器只能鉴定出它的年份,却不能真正鉴定出是不是画家本人的作品。”国内有一位唐三彩制作高手,他制作的一批唐三彩通过机场安检仪器时被认为是“国宝出境”,送到专业鉴定仪器下做检测,更成了有3000年历史的文物,让人啼笑皆非。

        “眼学”和技术双保险

        对此,书画真伪科学鉴定系统课题负责人尹毅表示,科技鉴定和肉眼鉴定是书画鉴定的两种不同体系,“眼学”也是一门科学,应使其与现代科技的“火眼金睛”相结合,才能承担起中国书画鉴定的历史使命。

        不久的将来,也许就是肉眼与科技同唱主角。

        (《解放日报》1.11 诸葛漪)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