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1年01月22日 星期六

    台湾有个“陕西村”

    《 文摘报 》( 2011年01月22日   07 版)

        “陕西村”原名“陕西庄”,位于台湾西部彰化平原的秀水乡,这里溪流蜿蜒,修竹苍翠,颇富田园之胜。陕西村现有居民400户约1600人,村民60%都姓林,其余多姓张、李、吴等。

        相传300多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举兵收复台湾时,有72位大陆籍将士随同征战,其中就有一个叫做马信的陕西籍部将,他曾经当过清朝台州的守将,后来投效郑成功“反清复明”。当年,马信率部从彰化的鹿港登陆,之后进驻秀水即现在的陕西村一带。在当地,他一面整训队伍,守卫家园,一面寓兵于农,垦殖开拓。后来马信在一次作战中不幸阵亡,他的同乡战士们就在当地落籍定居,繁衍生存。为了纪念马信的功绩,后人在村头为他立碑建庙。可能马信生得面目黧黑,人们习惯称其为“乌面将军”。因此,这庙宇虽然名叫“马信庙”,但当地村民习惯称之为“乌面将军庙”。

        “陕西村”被发现实属偶然。1976年9月3日,彰化县举行全县小学校长会议,台湾省教育厅的陕西籍督学徐秉琰在翻阅学校名册时,无意中发现一所小学名叫“陕西国小”,他当时就觉得很奇怪,便向县教育局人员打听这所小学在哪里,决定择机访查。次年6月,徐秉琰前往“陕西国小”所在村落多方探查研究,最终确认陕西村民的先人是由陕西先迁至福建沿海,明末清初迁到台湾,并定居此地从事农垦活动。

        陕西村的发现,引发了在台湾10万陕西籍人士寻根的热潮,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乌面将军”诞辰日,陕西村热闹非凡,到此聚会的来自台湾各地的陕西同乡人数可达七八千人。

        如今,就跟台湾的许多乡村一样,陕西村依旧是个幽静的村落,村里的年轻人多到城镇发展,寻找机会。留守村里的多是老弱妇幼,大多数以务农为生。经过了300多年风雨洗礼,陕西村的村民已经不会讲陕西话,生活习俗也跟当地人没有什么差异,但是他们演唱的村戏无论在琴技、拉板、唱法上都与秦腔相去无几。另外,与别处不同,陕西村的宗祠除了供奉祖先牌位,还供奉着令剑、令旗以及写着东西南北中各营的令牌,显示了他们慎终追远的故园情怀。

        (《人民日报》1.14 吴亚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