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和夫人王蕴如育有三个女儿。如今,大女儿周晔、二女儿周瑾都已去世,周家三个女儿只剩下三女儿周蕖了。
以周建人的显赫身世,再加上周家特殊的地位,按理说,外界对她们应该会有不少的关注和报道。然而,在搜索网络后发现,没有一篇有关周建人子女的报道。唯一一个相关的消息,是说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曾出版过两本书,即由周建人口述,周晔整理出版的《鲁迅故家的败落》和《鲁迅在上海》。这么多年来,周氏三姐妹一直低调生活,隐身于大众目光之外,是有意而为,还是随意而安呢?
周家的三个女儿都出生在上海。1948年,周建人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带一家人离开上海,前往党中央所在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这一年,大女儿周晔已经24岁,二女儿周瑾21岁,小女儿周蕖16岁。更为有趣的是,在周建人正式入党之前,他的两个女儿,周晔、周瑾已先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就开始从事地下工作。
大女儿周晔起初就读于杭州之江大学英文系,在那里参加了地下党,后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为的是做教徒的工作。解放前她又过江参加了新四军,此后便和家里失去了联系。解放后,周建人的夫人王蕴如到上海搬家。结果,母女俩在火车上偶然碰上了。
周晔随父母到北京后,被安排到全国总工会工作,时任总工会妇女部部长的杨之华是瞿秋白的夫人,她和周家两兄弟鲁迅、周作人在上海时就是好朋友,和周建人更为熟悉,这样,周晔顺理成章地就跟着杨之华,当上了她的秘书。直到1958年,爱好写作的周晔主动申请调到《工人日报》当记者。此后,周建人被安排到浙江省当省长,为了照护年逾7旬的老父亲,周晔又调到浙江一个杂志当了编辑。
周建人返京后,周晔不愿意到北京工作,便随丈夫到了上海,调到上海译文出版社,“文化大革命”后出任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
1981年,一心想写作的周晔以照顾父亲为名,借调到中央统战部。也就在这期间,她整理完成了《鲁迅故家的败落》一书。随后,她又根据母亲王蕴如的回忆,整理完成了《鲁迅在上海》一书。因为这两本书的缘故,外界对周晔才略有所知,但也仅仅是知道个名字。
然而,在她的写作计划中,她还要完成的一部作品是《瞿秋白传》,这是她最想干的事,遗憾的是,1984年周晔因肺癌先于父亲去世了。
三个女儿中,二女儿周瑾选择的是学医,就读于上海中山医学院,1948年,她中断学业随父亲一起离开上海。到北京后,和姐姐一样,她选择了参军,分到了解放军卫生部。1954年,她被选送到苏联留学,主攻化学制药专业,归国后分配到了药物研究所,后担任了药物研究所的党委书记。
因为工作在部队,又从事的化学制药工作,周瑾很少抛头露面。她的丈夫金经得也是军人,曾在空军司令刘亚楼身边担任过一段时间保健医生,后任空军总医院内科主任等。
可能是受药物和放射性的影响,周瑾离休后身体一直不好,后因患上红斑狼疮,于2001年去世。
小女儿周蕖随父亲一道去西柏坡时,正读高一。高中毕业后,周蕖报考了清华大学。然而,就在周蕖拿到清华大学经济专业的录取书不久,国内开始大规模选派到苏联的留学生,每个部门都分有名额,出版总署派不出人去,就把周蕖选上了。这样,她只有放弃清华的学业,转赴苏联。
到苏联后,因为是出版总署派出来的,苏联方面就安排她去莫斯科印刷学院学习印刷专业。学了半年后才发现,苏联的印刷专业跟中国的不对口,于是,她就想到了换专业。周建人说:“你去当教师吧,女孩子当教师最好了。”一句话,周蕖又转到了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开始学习幼儿学前教育专业,同在这所学校教育系的共有四个中国留学生,其中一个叫顾明远,后来成了她的丈夫,还有一个叫朱敏,是朱德元帅的女儿。
回国后,周蕖继承了父亲的教师职业,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和研究,后来又转为研究比较教育,从普通教师到教授,她一干就是41年。
(《大家风范——我所知道的民主党派领袖》肖伟俐著 新华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