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文摘报 2011年01月22日 星期六

中医名家解读“冬令养生”

《 文摘报 》( 2011年01月22日   04 版)

    “秋收冬藏” 道法自然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庆其:“道法自然”这句话是老子讲的,健康之道也要法于自然,人的健康长寿是有其自然规律的,养成良好的、科学的健康生活习惯,健康长寿就自然而然会到来。

    “天人合一”是中医学最核心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体的,人要想维护健康长寿首先必须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黄帝内经》指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体当中呼吸、心跳、血压、激素的分泌,人体的各种生理指数的活动,也有一个消长规律,养生必须要顺应这个阴阳消长规律,这样才能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冬季是闭藏的季节,天气比较寒冷,所以避寒保暖非常重要,首先要保护人的头部,头是阳气集中的地方,而寒气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为什么冬天心脑血管病特别多?就是寒气损害了人体的阳气,所以导致血脉闭阻而引起心梗、脑梗、脑出血。有两个部位是最重要的,一是后颈部的风池穴不能受寒,这样可以预防脑血管的疾病和颈椎病的发作;另外一个部位就是天突穴。冬天不要过度劳作,不要大汗淋漓,因为出汗太多会阳气外泄;情绪要怡然自得,这样才能跟冬季相适应。

    心要静,行要动

    王庆其:冬天到底是静好还是动好?《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心要静,行要动。中医主张养生必先养心,现代人压力大、节奏快,心不容易静下来。怎么样让心静下来?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淡泊,要调控人生的欲望。孟子曾经讲过一句话,养心莫善于寡欲。内心的宁静要以淡泊为前提,这样能够长寿。

    行要动,动的目的是要保持人体气血的畅通,人体气血畅通,生命的航道就畅通了。运动要科学,中医强调因人制宜,行而不倦,要动而终结,适可而止。我最近碰到一个气管炎哮喘的病人,他每天早晨5点起来到公园里面跑步,结果吸进去的都是冷空气,哮喘发作,这就是运动得不对。冬天要太阳出来后再去运动,保护人体的阳气。

    坚持走路我认为是最科学、最先进、最廉价的锻炼方法,中医认为脚是人体之根,衰老是从脚开始的。走路有五个好处,第一可以流通气血,保持血脉的通畅;第二防止骨质疏松,比吃钙片、喝牛奶有用;第三可以改善心肺功能;第四可以按摩肠胃,治疗便秘;第五可以消化能量,促进新陈代谢,燃烧脂肪,减少肥胖和高脂血症的发生。

    食饮有节,增咸增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文小平:冬季饮食要温补,羊肉、狗肉属于温热比较强的食品,而牛肉、鸡肉、鳝鱼、龙眼肉、荔枝、核桃等,则是具有温补作用的食品。但是在温补过程中也要注意平衡,顾护阴液。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是偏于凉性的,而姜是偏于热性的,因为冬天容易吃热性的东西,所以要适当吃一点偏凉的东西,把燥热降一些。

    冬季养肾也很重要。肾的好坏决定了人体的寿命,民间说冬令进补开春打虎。养肾以什么为原则?中医的传统说法是在五味和五色当中要增咸和增黑,这里说的咸,不是指多吃盐,这个咸是食品当中具有咸味的食品:海带、紫菜、海藻等;所说的黑,是指黑木耳、黑米等,这些东西颜色都是黑的,可以补肾、乌发、降血脂、延缓衰老,现在这个季节多吃,会对身体非常有好处。

    重视“应激”,张弛有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崔松:春节是举国欢庆的节日,但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春节也是一个应激时间,容易劳累,也容易过于兴奋。因此要重视这个应激,要注意四点: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衡。俗话说喜则气缓,但是过喜伤心,所以情智一定要平,喜怒有节;吃东西要尽量避免过油过咸,要注意保暖;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比如长时间搓麻将就不好,容易紧张,而且一般四个男人搓麻将时就有四根烟枪,烟里面的一种物质,是可以直接让冠状动脉痉挛的。

    现代工作生活中人们的长期劳累及精神紧张,也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对于假日期间短期的熬夜少眠,人体有较强的代偿能力,但若长期劳累、抽烟成瘾,血浊过多,总有堵住的一天。所以关键还是在于真正改变生活方式,从日常做起。

    (《解放日报》1.17尤莼洁)

中医名家解读“冬令养生”
“站桩”治好了我的甲亢
居家健身三提醒
好身体需要好声音
脸型透露性格
吃大棚菜不如吃罐头
91岁名医的养生:粗粮、泡姜、八段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