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 纸
杂 志
光明网
文摘报 2011年01月13日 星期四

新版《辞海》为何没有“理想”词条

《 文摘报 》( 2011年01月13日   06 版)

    古汉语《辞源》无“理想”词条。今查新编《辞海》2009年版与1999年版,亦未见“理想”词条。更查30年前《辞海》初版(1979年),得相关释义为:

    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如:伟大理想。

    然而该《辞海》初版问世于“文革”后不久,而文革时期“伟大理想”使用频率甚高。因此,如果说30年前该《辞海》初版释“理想”有失笼统,那么想必正是为纠其失,在其后的《辞海》1999年版和2009年版,才将“理想”词条暂付阙如。

    问题还在于,现代汉语中的“理想”是常用词,《辞海》两度修订版而不录该词,说明我国学术界目前对该词所指对象和所涉问题之认识的有限,以及对有限认识的慎重态度。

    现代汉语的“理想”一词系经由日语“理想”(りそう)中介而进入汉语,其最初语源为英语ideal。后者词根为idea,其派生词有idealism、idealist。那么,这四个与“理想”有关的英语单词所指为何?兹据《英华大词典》(第679页,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这四个词,每一个词均有A、B两类义项:

    idea:A类为理念,B类为意见、想象、模糊想法;ideal:A类为理想的、典型的,B类为观念的、想象的、不切实际的空想;idealism:A类为理想主义,B类为观念论、唯心论、唯心主义;idealist:A类为理想主义者,B类为空想家、唯心主义者。

    由上可见,义项A类在中文语境的意味含褒义;义项B类则大体偏向贬义。显然,英语该词进入汉语后,其原有的正负褒贬的两类含义中,只有正面褒义一类留存在汉语“理想”中。笔者因此推想:如果说中国现代历史上的理想主义者比较容易倾向于教条主义,比较容易陷入单一思维模式,那么原因之一也可能与现代汉语“理想”译词的偏仄之义不无关系。

    (《社会科学报》2010.12.30 陆晓光)

“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前提
我们需要好生活大讨论
新版《辞海》为何没有“理想”词条
失传两千多年 《尚书》遗篇重现
论点 短辑
中国外交应“创造性介入”
茶马古道:征服世界屋脊的文明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