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元旦前后市场上对茅台零售价高涨的一片讨伐声,茅台集团总经理袁仁国可能准备不足。
去年12月20日,袁仁国宣布,2011年1月1日茅台酒提价后,将实行“限价令”,普通茅台酒销售价格不得超过每瓶959元,并表示将对违反“限价令”的经销商实行重罚。
然而,这个“限价令”并未让渠道商乖乖就范。在终端市场上,专卖店集体断货,不少商场、超市的售价高达1400多元。“茅台最主流的产品53度‘飞天’似乎已经不在其掌控之中了。”一业内人士表示。
陈峰(化名)是贵州省遵义市茅台酒经销商,他告诉记者,他一年可以拿到茅台酒7、8百件(每件12瓶),2008年以前都是自己把货拉回到仓库里面再销售。但随着茅台酒价格不断上涨,他改行做起了提货单的生意。
“先和客户提前沟通好茅台酒的数量和价格,客户来了之后先看自己的茅台经销商证件,然后我出示自己的提货单。最后带着客户直接到茅台大厦二楼财务室,按照出厂价支付酒品费用,客户再将商量好的差价打到我的账户上,然后他就可以拿着我的提货单,去茅台酒厂的仓库提货了。“每瓶酒报价1260元,我赚的就是差价。这个单子我也是从别人那里买来的,一瓶酒也是1000多元,所以我并没有赚多少。”
事实上,茅台与渠道的“暗战”正是眼下白酒企业普遍的境遇。
与其他快消行业各层经销商有自己固定的利润率不同,白酒行业价差体系较混乱。首先是层层加价导致白酒价格不断走高。中国酒类市场格局十几年来未发生过重大变革,酒企大部分都是走四级代理模式,即全国总代、省代、市代到终端。每层代理都会抽取10%甚至更多的利润,而最终埋单的还是消费者。
此外,白酒行业通行的“包店”模式,再一次推动了零售酒价走高。在酒水行业,一些白酒经销商会一次性支付30万~50万元甚至更多费用买断一家酒店的酒水专供权。“进店都有潜规则,进店费、促销费,还有销售员、领班、采购各个环节都有费用,最后肯定羊毛出在羊身上。”一经销商对此已见怪不怪。
(《第一财经日报》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