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欧元区迎来了第17位新成员——爱沙尼亚。这给在主权债务危机中苦苦挣扎了一年的欧元带来了欣喜,也让世人看到了欧盟各国仍在延续的“欧元梦”。爱沙尼亚在欧元面临危机之时“逆风而上”,向世界有力地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欧盟成员国对欧元和欧洲一体化保持着坚定信心;欧元尽管面临曲折,但只能奋力前行,而不会走回头路。
去年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将全球目光聚焦于欧元。欧洲多国严重的主权债务困境,迅速演变成全面的欧元信心危机。面对欧元的动荡,忧心忡忡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落井下石者有之。有人断言,欧元“注定要在泪水中结束”,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不啻于在参加欧元的“葬礼”。然而,包括欧洲在内世界各国的主流经济学家都认为,所谓“欧元崩溃论”,完全是一种非理性的“杞人忧天”。作为人类货币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欧元于上世纪末呱呱落地,并在随后十年期间不断完善,成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欧元的诞生和发展并非偶然,它是欧洲数十年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拓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欧盟抗衡美元霸权、争取国际金融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战略需要。欧元区的建立,顺应了战后德、法等西欧大国寻求政治妥协与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也为维护欧盟地缘政治安全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国证券界大师安德烈·科斯托拉尼曾说过:“一种货币只会死在自己的床上。”这句箴言生动形象地阐明了一种货币与其所依赖的经济政治实体之间的关系。欧元之“床”,就是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就是欧盟架构和功能的机制化发展;只要存在一体化和欧盟的“温床”,欧元之花就不会凋谢死亡,尽管她可能因一时的严寒而失色枯黄。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欧洲一体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欧元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注定没有回头路可走。
(《新华每日电讯》2011.1.4 刘江 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