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60岁的著名作家史铁生,因脑溢血突然离开了人世。
“我没事儿”是最后遗言
12月31日凌晨4点半,妻子陈希米向铁生生前好友群发短信告知了这一噩耗。
记者见到陈希米的时候已是31日下午,不大的小屋置满了书架,“诚实善思”四个大字静静地挂在客厅入口。
史铁生的妹妹史兰告诉记者,前天晚上,哥哥做完透析回来,不久就感到头疼、恶心并呕吐,于是赶紧送往北京宣武医院,“他在昏迷前还跟我说,‘我没事’。”陈希米回忆道,现在想来,那也是他最后的遗言。
捐出自己的器官
陈希米告诉记者,史铁生生前立下遗愿,希望死后自己还可以“救”人,准备捐出自己的器官。
而北京宣武医院、天津红十字会中心协同联手,共同帮助史铁生实现了他之前一再重申的遗愿:31日清晨6时许,一辆救护车顶着寒风盛载着史铁生的肝脏,向天津飞驰而去,而在天津那边,等待肝移植的病人,已经平躺在水银灯下开始手术。
他的脊髓、大脑捐给医学研究。之后,史铁生被送往北京武警总医院做器官移植手术,他那时还戴着氧气,旁边一个值班大夫,悄声说道,“史铁生真伟大”。
高贵心灵赢得感动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一带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他曾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史铁生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早期的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经历,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他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曾感动和鼓励了无数的人。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表示,多少年来,史铁生以超常的毅力忍受着常人难以体会的病痛,但他高尚的品格和作为一个真正作家对人生、对世界明澈而坦然的态度,对世界进行着不疲倦的探究和书写,将会成为中国文坛的重要遗产。
(《北京青年报》2011.1.1 罗皓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