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人将年代已久、有三五进之深的住宅,称为大屋窝,亦叫大屋。现存的安庆大屋窝,都较为高大、豪华,年久的当数进士第、太史第、探花第、世太史第和学士第——安庆人称为“五第”。
大屋窝属典型徽派建筑风格。青砖垒成墙,木板隔成壁,门呈八字形开,门楣之上镶有青石浮雕,飞檐遮挡有两三米之深,大门两旁有骑马石。走进去,可见厅堂、天井、回廊、厢房、小院和花台。
在我记事时,大窝屋蛰居着杂七杂八的异姓人家。厢房作居室,堂厅、回廊变成几家公用厨房;厨房里挤满煤炉、火灶、案板、碗橱和水缸,墙上挂满炊具和杂物。
天刚擦亮,“吱呀”一声木门响,第一个走出房门的总是女人。她们拎出煤炉,麻利地点燃一把刨花,添上几根短木柴,放上几颗煤球,急急地扇几下,而后让它自己火旺。一会儿,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提马桶的、拎尿壶的、如厕的络绎不绝。大屋窝的一天就这样开始。
到傍晚,大人小孩都回来了,满屋尽是人。说话声、喊叫声、读书声、踩着木楼发出的“吱呀”声和锅碗瓢盆的撞击声连成一片。公用厨房那儿,烧煤炉的,洗米煮饭的,择菜、洗菜、切菜的,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煤炉煮饭是个技术活,先用大火将米谷煮开,滗去米汤,再用文火慢慢焖香,这样的饭做成,食之,既松软又香鼻。
“王师娘,你家小毛还没放学?”“这砍头鬼不知到哪儿野去了,不管他!”母亲嘴上虽是这么说,可心里还是不踏实,去学校找我,结果没有找到,惊动大屋窝,所有人倾巢出动,东南西北门找,就差点没有上街敲锣,直到深夜才找到我。母亲罚我跪在搓衣板上,棒槌使劲地打我屁股:“我叫你野不野呢?一人无福连带满屋,全大屋窝的人都找你!”还是对面的二婶劝阻:“孩子找回来就好。”
关起大屋窝的门,就是一家人。你炒菜时没有油,来我家借;我家来人,在你家盛一碗饭。好借好还,还的总比借的分量多。我家有好吃的,请你品一品,你家有好吃的,送点给我尝一尝。大屋窝人这种习惯,流露着质朴的温情。
(《工人日报》12.17 王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