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北京见证焦菊隐的戏剧人生

    《 文摘报 》( 2010年12月18日   07 版)

    中图为北京二中大门,下图为首都剧场

        1905年12月11日,著名导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焦菊隐先生诞生于天津。父亲期许他能重振门庭,走上仕途,然而他却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戏剧人生之路。

        北京二中短暂任校长

        焦菊隐曾祖父焦佑瀛曾是清朝咸丰皇帝托孤的八位顾命大臣之一,后因反对慈禧执政被革职查办,隐居天津。到焦菊隐出世时,全家寄居在一个亲戚家的破房子里,靠领救济粥度日。虽然少时困顿,但在1924年,焦菊隐被天津汇文中学保送至燕京大学。待毕业后,国民党元老李石曾推荐他为北京二中校长。

        第二中学前身是清廷宗学,为皇族贵胄学校。原在史家胡同,国民政府南迁后迁往内务部街,如今仅剩下一座孤立的民国初期建筑风格的门楼,门楼上挂着北京市第二中学的牌子,周围是一片现代化的教学楼。

        李莲英旧宅内办戏校

        1930年,李石曾筹划办一所戏曲学校,邀焦菊隐出任校长一职。学校选址在东兴隆街东段路南一处宅院(崇文门外大街新世界百货西侧),这里原是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的私邸之一,民国后成为民居。如今这座垂花门与木质绣楼样式四合院是同仁堂博物馆。

        焦菊隐学识渊博而又富于创新,在任职戏校校长期间,为了提高学生素质,他除了聘请名艺人传习业务外,兼上文化课,以达到培养有艺术创造力的“适合时代之戏剧人才”。为使学生开阔艺术眼界,学校还常组织学生观摩话剧,排练演出自娱,同时首创了男女生合校。这段经历成为他后期导演话剧成熟的基础。

        建国东堂见证戏剧实验

        1947年,焦菊隐应中共地下党北平演剧二队邀请,执导了话剧《夜店》。这是根据高尔基名著《底层》翻译改编而成的。焦菊隐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真实地表现了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该剧在建国东堂连演三十多场,引起轰动。

        资料记载,位于灯市口大街东口路北的建国东堂是座仿欧式风格建筑,原称瀛寰大戏院,1936年改建为飞仙电影院,后又改为飞天剧场,影戏兼演。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十一战区政治部接管,改称建国东堂。解放后建国东堂由北京市军管会接管,改称解放影剧院。后因建筑陈旧,于1950年春停业,现如今已踪迹全无。

        史家胡同内导演《龙须沟》

        刚从美国讲学归来的老舍,应邀写了反映新旧社会变迁的话剧《龙须沟》,特邀当时已任北师大文学院院长的焦菊隐执导。起初焦菊隐很犹豫,觉得剧本有些单薄。经过一晚思考,他发现了一片宝藏,在老舍剧本里面有一群活生生的人物,虽然人物刻画不多,但有生活。他要求演员从第二天起各自下去体验生活,一人发两个日记本,把意见写在本子上交给导演审批,他有什么意见也写在日记本上,两个本轮换。体验生活如今成为人艺的一项传统。

        史家胡同东段路南20号,是一座坐南朝北带有跨院的三进大四合院。焦菊隐的女儿焦世宏描述:史家胡同20号院“是一座有30多间平房的院落,大门坐南朝北,一进大门就能看见一棵粗壮高大的核桃树。在院子两侧长了两棵芙蓉树,绿叶婆娑,花开满枝,微风吹拂时,散发出恬淡的清香。院长办公室在东跨院北屋里,三间高大明亮的房屋……”1949年北平解放,华北人民文工团入城进驻于该院,后定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即人们惯称的“老人艺”。

        1951年2月,《龙须沟》话剧在北京剧场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首都剧场“排演”早期话剧兴衰

        焦菊隐排演的这一台台大戏,都是在首都剧场上演的,首都剧场成为焦菊隐排演的戏剧最集中上演的地方。

        位于王府井大街北段的首都剧场,始建于1954年,1956年正式作为北京人艺所属的专用演出场所,集演出、排练和剧院办公为一体。它是中国话剧界大导演、名演员云集的地方,也是喜爱话剧的观众们心中的圣地,一直与中国话剧艺术兴衰起伏一起脉动。

        焦菊隐有意识地将中国戏曲艺术融入话剧中,不抄袭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开创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道路。学者童道明说:“就像徐悲鸿给舶来的油画注入了中国的魂魄一样,焦菊隐给舶来的话剧注入了中国的魂魄。”

        (《北京青年报》12.8 陈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