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文摘报 2010年12月18日 星期六

    你是“傍傍族”吗

    《 文摘报 》( 2010年12月18日   02 版)

        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

        日前,中国青年报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2870名受访者中,有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仅1.6%的人身边没有“傍傍族”。调查对象中,有43.3%的人希望通过“傍”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什么那么多人希望傍?对此,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夏伟(化名)坦言:“几年前,我还天真地认为,通过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社会现实告诉我,还是傍吧。”现在就连安身立命用的房子,都需要通过傍别人才买得起——家境好的还可以傍父母,家境一般的就只能期望傍上一个条件好的另一半了。

        在电力系统工作的小李也向记者阐述了自己对于“傍”的价值观。大学毕业后,小李进入电力系统做了一名技术工人。他凭借自己出色的人际交往能力结交了很多电力系统上层人员。他常在周末和节假日请这些朋友吃饭,花费着实不小。

        小李的这些朋友没有白交,工作不到三年,就被破格提拔为科级干部。小李说:“我不否认‘傍’这个词。我有我的职业目标,而且在我看来,这个目标可以用我所擅长的目标实现。有人对此反感,而我却认为这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不是只有埋头干活出成绩才是能力。”

        调查中,受访者评出的最普遍的“傍”行为有:“人际交往中傍人脉广、有资源的朋友”(79.1%),“傍有权力的人”(70.2%),“通过结婚傍大款”(67.5%),“个人理财傍有经验的投资者”(46.0%)等。

        清华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肖鹰教授表示,傍的本质是一种依赖,比如子女对父母的依赖,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传统的依赖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傍”的行为在任何时代都属于常态现象。“但是,当前社会中的依傍,却变味了。在制造产业中,一些人不以创新为荣,傍他人技术发明的山寨产品层出不穷;在学术领域中,部分人不以剽窃为耻,出现了许多傍他人学术成果的作品;靠傍得到金钱和权力后,一些‘富二代’和‘官二代’越来越张扬跋扈。现在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都以有所依傍,特别是能傍到金钱和权力为荣。”

        究其原因,肖鹰认为,我们今天对个人的评价,往往是“以成功论英雄,以财富论好汉”,只看其行为结果,而不在乎过程。久而久之,一些人逐渐忘记了“勤奋才能致富,奋斗才能成功”的道理。

        肖鹰说:“世界上有许多福利制度非常完善的国家,国民只要傍着国家就能够生活得很安逸。但是,为什么这些国家仍旧能够保持巨大的竞争力与创新能力?那是因为人们有一种独立自主的个体精神的支持。然而,我们当前虽然个人主义泛滥,但许多人却并没有树立起真正独立的精神。所以‘傍傍族’日渐增多,其结果只会让我们整个社会越来越失去创新和独立发展的能力。”

        (《中国青年报》12.7 向楠)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