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标杆早已树起,我们是跟进还是抗拒?是否接受现代文明,融入世界,是国家、民族盛衰的生死线。
传统文化与当代教育,这个问题我感触很深。我们中国现在处在一个转型期的关键时刻,各种各样的思潮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有些是很极端的。我甚至常常联想到,有点像日本靖国神社附近的那些“二战”老兵经常敲鼓,坚持侵略有理那一套。对这个现象怎么看?我认为是个历史进步。也就是说,思想文化领域不可能统一,必然是多元的,而多元里面肯定有些是很极端的。这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我有个感觉很奇怪的问题,在我们的思想文化领域,有一些问题和现象,充分体现我们以前的教育失败了。为什么?从今天、当下我都感觉到,假如在一个素质很高的国家,进到一个课堂,不可能有人随便讲话。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还在下面讲话,我认为这不对。这是个素养问题。你可以不听可以离开,我感觉很正常。但进入一个课堂,你就没有权利随便说话,因为那是不尊重愿意听的朋友。这种素养不但在今天体现出来,随处都可以见到。
我开了微博,我首先碰到一个问题,很多粗言秽语,甚至无端捏造谣言。这是什么问题呢?这实际是教育有问题,家庭教育有问题,学校教育有问题。另外,随处都出现这样的现象:常常出错,而且错得一塌糊涂。广州一个大学校长逝世,他的家属在报上登讣告,说“尊父不幸去世”。有没有搞错,自己的爸爸去世,假如稍有些文化教养都知道应该是“家父”。这是起码的文化素养,没有了。
更好笑的是余秋雨,连一个最起码的词都会搞错了,说某某“致仕”。假如稍微读清代以前的文献,人人都知道这是指官僚退休,古代文献资料中常有。余秋雨说这是升官的意思,出仕。秋雨连这个最起码的都不知道,是闹了大笑话。
不但余秋雨,有一次金庸到中大作报告,他说了一句话,我是陈寅恪先生的“私淑弟子”,就是受了影响但不是正式的名下弟子,中大网站上写成“私塾弟子”,广州各大媒体无一例外都这样写。陈先生没有教过私塾,金庸也没有机会去他的私塾。这说明我们传统文化的教育非常差,表现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很多方面不足。
台湾学者写出来的文章有书卷气,而且比我们深厚得多,他们传统文化的基础比我们好得多。但我们,不但一般人闹笑话,大学教授也闹笑话。
我有亲身经历。人大校长纪宝成在《新京报》发表一篇文章,说要振兴国学。《新京报》的朋友请我对此发表意见。我说,这个根本就错了。你提振兴国学,那些理据很多都是错的。我说与其讲振兴国学,不如加强语文教育。堂堂校长写篇文章就出现用词错误,他说要“瘠续”文脉,其实应该是“赓续”文脉。有点传统文言素养的人,都知道赓是继续的意思。我估计这篇文章是别的教授帮他起草的,自己审查过。我批评了之后,如果你说是笔误,那还是小事一桩。但居然引起一些教授,而且是做古文研究的替他辩护,说台湾的学术论文中经常出现这个词。很不幸,恰恰中大中文系就有个来自台湾的教授,我请教他,他也说没有这回事,我还请他问过母校台湾师范大学的老师有没有这个用法,也没有。
这说明我们的语文教育有大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民族不可能跟传统割断关系,想割断都不可能。假如将传统割断,不要《诗经》、《尚书》我们今天的很多概念都不知从何而来了。既然割不断,就要考虑怎样对待传统文化。我想,首先是要继承,要发现其中优秀的东西;但另一方面,要有世界的眼光,就是把自己的国家、民族,放在世界范围内考察。在当时的世界,中华文明处在什么位置。很简单,在四大古代文明当中,黄河文明华夏文明是发育最晚的。非洲、埃及文明是公元前5000年前开始,我们有历史记载的,确实进入文明时间的,是从商代开始的。商以前没有确实的记载,也就是3600年。
我们假如要正确对待当代文明,就有第三点:所有文化所有文明无非是为人服务的。传统文化和人的关系不要搞错。就是要有鲁迅那种气概,假如传统文化对当代的中国人不起作用,不能增加我们的幸福,我想那个传统文化是应该改革的。这里面是说,文化是为人服务的,不要反过来了。我对传统文化有所批评,你就说这个人是卖国贼,那样就本末倒置了。假如一个国家的公民不能自由探讨,对我们历史上的现象、历史的文化,乃至于当前的文明自由发表意见,那这个国家肯定是不正常的。假如在当代不能培养出一大批新的思想家,新的21世纪的孔孟老庄,不能培养出一代科技方面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想这个国家称不起第一流的国家。我们恰恰要站在这个角度来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考虑,我想,要是我来设计教育,我来当教育部长,我肯定会加强中学语文、中学历史教育,但是要改革。我不知道现在中学语文文言文的比重有多少,台湾的情况,文言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40%,而且高中还有《论语》《孟子》的必修课,所以这方面的比重很大。我们的我不知道多少,但我感觉让年轻人受到更充分的传统文化教育,对继承传统文化有好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要敢于承认,在春秋战国时代乃至更早,我们就没有达到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水平。比如,中国人有个很大的弱点,在思维上,我们春秋战国时代是最辉煌的时候,但是那时没有发展起形式逻辑。我们形式逻辑的理论是明末才从国外传进来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科学技术,没有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在中国没有产生几何原理。所以19世纪的时候,当《几何原本》全译本出现,曾国藩叫他的儿子写个序言,因为这部书得以翻译过来得益于曾国藩的支持。曾纪泽在序言中说,我们中国数学“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没有总结出完整的公理,没有整套理论。这就是我们中国文化的弱点。
我认为,承认我们的弱点就是为了我们更好的发展,没有什么坏处。但有些人认为,你贬低中国就是汉奸、卖国贼。他这就是不讲形式逻辑。中国的传统教育自从儒家独尊以后就变成灌输信条的东西,要是跟苏格拉底比较,苏格拉底就教人怀疑,教人辩论和讨论。
所以,根据我对传统的弱点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好好地改革。但这个改革,让孩子们认识世界,不让他们故步自封。这里我特别希望你们不要跟随其他学校搞什么“读经”。现代教育应该吸引和鼓励孩子爱上书本,爱上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有这样的能力去自己寻找知识。教师应该教给他们寻找知识的方法,但读经变成了一种最简单的灌输方法,没有怀疑和辩论,恰恰加强了中国文化的弱点。所以是很不足取的。
【问答部分】
问:我不是教师,是一名商人。我想请你说说,我们中国人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还有,中国现在的教育方式适合世界发展吗?
袁:中国人跟世界任何国家的人、任何人种相比,不比人家优秀,也不比人家差,是很平常的人。但另一方面,应该很痛心地看到,现在中国人的素养,从文化素养、政治素养,是比发达国家差一大截。这不是人种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我刚才讲到,网络上为什么那么多人随便攻击人诽谤人的现象。这在正常的社会是不可想象的。我住的中大学校宿舍,当我的小孙子见到楼上的姐姐说姐姐好,那个姐姐居然没有反应……我认为这都是我们的教育有问题。
我到外国各个大学看,也碰到一些人一定要跟“中国来的共产党”辩论,一些香港学生提醒我,跟他们交流有一条很重要,不要输了风度。道理如何是一回事,人家听不听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风度,有没有礼貌。假如没有礼貌,就会被说成没有教养。无论辩论过程怎样,发言当中始终不会伤害人家的自尊和人格。我认为这条是重要的。我们教育,要教会中国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一定要很懂得礼貌,懂得正确地对待人,与别人平等地相处、文明地相处。
我认为现在的教育方针政策很多东西不太合格,有些明明错了也不改。你一讲还说政治有问题。要是我做教师,一方面,我教会学生怎么应付考试、背的要点之类,那些是很低能的,记住要点发挥就行了;另一方面,我会很注意培养学生真正的能力,怎么掌握知识,掌握研究方法。另外基本知识和技能一定不放松,因为一个人的成长一定要有很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英文,把课文背下来就行了,但你要同时教会他观察社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研究问题,寻找知识的方法,如何利用图书馆等。这些教会他,他就会自己拓展知识。现在骂教育部,但另一方面你不要等它改,也不要冤枉它不想改。其实它想改,我表扬过它一次,例如它打算派一千个教师去美国学习,那个就很正确。如果等不了你就自己努力去改。
问:在我们的社会当中,面对身边很多荒谬与不公,你是如何保持内心的坚定和乐观的?
袁:与人相处,一方面要平等相待,要尊重人家;另一方面力求站得高一点。在当代中国,一切问题都是社会转型的现象。比如你骂我,诽谤我,造谣攻击我,我会想你那么蠢,连现代社会的入门你都不知道。我如果回答你和你交手,那是降低了我的身份。我根本不用理,就是鲁迅讲的,最高的轻蔑是无言。我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不值得花时间和你纠缠。其中有些问题值得回答,就阐述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说话,让读者去判断谁是谁非。假如遭到其他强制力的干扰,也要平和理性,保持乐观,据理力争。你自己站得高,认识到这个社会是转型社会,冷静地观察一切现象,碰到什么问题都不要冲动,想清楚再行动。
有人利用转型期的弊端做一些不好的事,我想,要是侵犯到其他公民应有的权利,应该提倡理性的反抗,据理力争,甚至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但不要走极端。我赞成理性的反抗。除此以外,对那些歪风邪气还是应该批评和抵制。
(本文为作者在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演讲)
(摘自《迟到的文明》,线装书局2014年3月版,定价: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