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新闻画报>记录的晚清1842~1873》
创始于1842 年的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画报初始就对中华帝国表示密切关注,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向英国发回关于中国的速写和文字报道。它们大多是关于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第一手的原始料;它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相左,这就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它们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它们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是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
作者:沈弘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1-10)》
《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明年谱》
作者研究王明多年,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包括各种难得的档案资料),并访问了许多王明的后人与友人。其中最为珍贵的资料当数王明的儿子提供的由王明夫人孟庆树整理的王明晚年的回忆录《陈绍禹——王明传记与回忆》,该资料从未公开发表过,属于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在运用的过程中注意取舍,利用了其中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对于澄清许多历史问题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郭德宏 出版社: 社科文献出版社
《博尔赫斯的面孔》
以文体优美著称的作家格非同时也是严谨而睿智的学者,友善而幽默的老师。他的游记和忆旧文,叙事轻捷,妙趣横生;读书札记和文化短评往往切中肯綮;文学评论则优美耐读,见解深透,兼具学术文章和散文之长,是不可多得的经典。
作者:格非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读库1401》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六篇文章:《祖父的新屋》、《刘祥武相亲记》、《社会新闻内部版》、《古巴行记》、《塔窟东来》以及《舌染红尘》。不同阶层的人生百态,呈现在或散淡细密,或认真审视,或浮想联翩的文字间,内容丰富,差异得有趣,值得篇篇细读。
编者:张立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宗教研究方法讲记》
该书系楼宇烈先生在北大多年讲授“宗教学研究方法”的讲稿,全书讲述了宗教概念及其意义变迁、中国宗教的特点、宗教学研究的视角,以及从整体上讨论宗教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就当前研究中国宗教的实际问题,指出两种需要注意的关系。全书深入浅出,是一部难得的名家讲稿。
作者:楼宇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晴耕雨读》
作者选取胡适、钱穆、沈从文、顾颉刚、阿伦特、本雅明、高尔基、法捷耶夫等人文学者,将古今中外汇于一炉。史料丰富,文字质朴古雅,议论有识有趣,历史碎片信手撷英,人文风景处处可见,读来多有趣味。沈昌文先生说:“我的朋友里,冠生兄人有古风,文字功夫也好。他的文章纵贯古今,真可谓无话不谈,无所顾忌。”
作者:张冠生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中国生存启示录》
梁晓声在他的新作《中国生存启示录》中,把他用心灵发展出的生存智慧反哺到精神境界中,再用他从社会生活中发展出的知识浸透到心灵里去,为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寻找一份心灵寄托与精神生活的充实,以及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的方法。他以平常心去思考人生和社会中的常态及潜在的问题,用从容的心态做一些新的尝试和突破,力图为大众的现实生活寻找借鉴,在现实与精神的总作用下,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感受,启迪人们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应该拥有怎样的生存态度。
作者:梁晓声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鸟儿歌唱:二十世纪猛回头》
本书是著名学者李零近年来所撰思想随笔的结集。作者就被世人几度翻烙饼式解读的“启蒙”、“革命”等重要历史文化话题进行了独到解读。文章风格有别于其专业写作,从事实出发,以历史与世界的眼光进行深入思考和辨析,见识通达,视野宽广,独立清醒。
作者:李零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书中日月长》
作者专门把“四书”中谈书的文字挑选出来,安顿在这里,让它们在新的时空里再次出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逛书店买新书算起,由聚书、读书、写书、编书、评书编织而成的日子也过了三十多年了。因为有了书,那数不清的平常或非常的日子就不至于太难熬,或者说,都已然很顺利地熬过来。作者说:书让我重温久远的日月,又给我带来崭新的日月。又何况,在我眼中,书籍本身就是日月。早先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书中日月长”。如今人书俱老,我更喜欢这句话,干脆就用它做了书名。
作者:胡洪侠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建筑的意境》
从一册关于中西建筑史的学术随笔,文章短小,浅显易懂,可读性强。 作者把中西建筑置于思想文化的背景下解读,清晰地展现出了各种风格的建筑所呈现出的独特气质,让读者深入了解中西建筑大到宫殿小到民居的形态和制式所含藏着的文化内涵。 通过解读,本书为中西建筑的每一种造型每一个细节都找到了文化的脚注。同时还比较了中式建筑和西方建筑大相径庭的审美意趣,揭示出了中西方在思想文化上的差异。
作者:萧默 出版社:中华书局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全三册)》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由大英博物馆和BBC联合打造,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动员100多名馆员、400多名专家,编撰时间长达4年,从大英博物馆800万件馆藏中精选了100件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全面展现了人类200万年文明史。真正的全球视野,严谨的智识,开放的心胸,这个项目所达到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博物馆的藩篱。
作者:[英]尼尔·麦格雷戈 著 余燕 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掩映在本书的诸多材料与讨论背后的是两种愿望:在那段被概念性的史学遮盖的建筑史中,是否用另一种乌托邦宣告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死亡;通过围绕一个学者个人的大量细节史料,通过其心志演变的真相拼图来呈现在个人层面上“中国传统建筑”的终结,以及梁思成个人,如何最终成为捍卫这一传统的寓言主角。这本书的特殊意味在于,一段几乎无法再写的历史是如何可以从细节入手去重述的。(王澍)
作者:朱涛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草色连云》
本书几乎囊括了高尔泰近年来的全部作品,先生以其一如既往的精简与优美,在本书中回忆往事、追思师友,发表自己对文学、艺术、人生的评论和思考。
作者:高尔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
英国有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有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法国有巴黎卢浮宫,日本有东京国立博物馆,但在这个世界上,却有两个故宫博物院。“两个故宫”是东亚近代史的产物。故宫的魅力根源,来自于数次奇迹似的历史转折。两岸故宫不只是珍奇、瑰丽的宝库,更呈现出政治权力与文化深层结构的样貌。“两个故宫”的存在,串联了什么历史情结?潜藏了多少政治人物的历史思维?
作者:[日]野岛刚 著 张惠君 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