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12月01日 星期日

    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

    [日]村上春树 《 书摘 》( 2013年12月01日)

        (阅读提要:这些碎片试着读下来,忽然陷入怀旧的情绪中:虽然这个世界上有一堆这样那样的事情,可是还真是有趣啊。碎片中提到的人,他们如今身在何处,又在做些什么?想着这样的事,心情不由得有些落寞有些好奇有些不可思议。难道这已经成为历史了吗?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一切都能在岁月中老去。有些仅仅是过眼云烟的赝品,有些则是明确的预兆。我撷取的这些碎片大多是无关紧要的小话题,并没有阅读后就能拓展视野、让心灵成长这一类的内涵。所以,请以搬家整理东西时,从柜子里翻出了古老的毕业纪念册,于是打开一页页看下去的心情来阅读。)

        在希腊看电影,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可是也相当麻烦。若要问为什么麻烦,那是因为希腊绝大多数的电影院夏天不到晚上九点左右是不会开场的。为什么非得等到这么晚才放映,理由其实非常简单,就是电影院没有屋顶,四周不完全暗下来,自然无法放映影片了。只要回忆一下以前在校园里的露天电影欣赏会,感觉就很接近了。银幕好像只是一整面粉刷成白色的网球练习墙,座位则只是一排排放在地上的铁管椅子。要说岂有此理,也的确是岂有此理,但门票只要大概两百日元,实在便宜。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希腊的夏夜非常凉爽舒适,几乎不会下雨,盖上屋顶加装冷气似乎有点愚蠢,才造就了这种没有屋顶的情况。希腊这个国家没有屋顶的设施很多,看戏、听演唱会、上馆子全都看不到屋顶。拜其所赐,电影院周围公寓的住户每天晚上都可以免费欣赏电影。若是在日本,很可能被视为噪音等公害引起纠纷,但希腊人在这种事上似乎大方得很。

        我在阿吉西奥多里海水浴场的电影院欣赏了艾伦·帕库拉导演的电影《牧场风云》。影片分成上下两卷,中间换片的空当播放预告片。柯林斯的电影院居然在播映《战国自卫队》。我只是从巴士窗口瞥了一眼海报,没有看清楚,但很想知道到底取了个怎样的希腊片名。

        除了电影院,露天剧院还有利卡维多斯山顶的圆形剧场,我在那里欣赏了蜷川幸雄导演、平干二朗主演的《美狄亚》。这出戏实在很有意思,事实上在雅典也造成了相当大的轰动。欣赏之后,我深深体会到希腊戏剧还非得在室外观赏不可。气氛真是棒极了。至于原本一直期待的阿迪库斯音乐厅,由于雅典国家管弦乐团罢工无法入场,真是遗憾。

        布里格的雨伞

        对有史以来第一个撑着雨伞走在伦敦街头的英国人来说,人生绝非美丽的玫瑰花园。这位男士名为乔纳斯·汉纳,是一名博爱主义者,而时间是公元1750年。雨伞广泛地为一般人使用,是大约30年后的事情,在这30年间,汉纳先生不断受到路上行人的冷嘲热讽,诸如“要不就乖乖去坐马车,要不就依照神的旨意淋着雨走吧”等。

        雨伞在18世纪的英国无法普及,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男人大多佩剑。站在这样的背景下来看,不但雨伞是种可笑的东西,同时带着雨伞和剑走路大概也几近不可能。为了不被雨淋湿而撑伞走在路上的人,在他人眼中似乎成了卑劣小人。

        到了19世纪,人们终于不再随身佩剑到处走,而是以手杖或拐杖取而代之,但雨伞的地位在彰显男子气概方面仍然差那些东西好几级。然而到了1852年,约克郡的男子塞缪尔·福克斯发明了我们今日使用的金属骨雨伞,并设计成可以紧紧卷起来,收进细长的套子里。这么一来,要说那是带鞘的刀剑或手杖也完全不成问题,终于让那里的人们觉得接受雨伞应该也没关系了。

        虽然只是雨伞,也有种种复杂的历史。可以想见最早在电车里听随身听的前人的劳苦。

        伦敦最有名的雨伞店是斯万·艾德里·布里格父子店,这也是皇室御用的店家。直到最近,仍然有不在少数的英国人相信,尽力紧紧卷好的雨伞象征着绅士的尊严。他们每天早上十点就带着雨伞去敲布里格的门,只为了将雨伞送去清洗、熨烫并仔细卷好收起来。

        布里格雨伞的设计绝对不会改变。简单来说就是浑圆有如覆碗的造型,虽然不适于情侣共撑,但一个人撑着就不太容易被雨水打湿。在布里格,约需9~10名工匠费时三个钟头,才能制作出一把雨伞。最便宜的尼龙款式大约15000日元一把,这样的价格我们也不是买不起。最高级的大约要14万日元。

        私立监狱

        “私立监狱”一词,乍听之下不禁大吃一惊,但美国实际已出现私人企业经营的监狱。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服刑者的数量增加,美国目前在监狱服刑的囚犯竟然高达66万人,这个数字是10年前的两倍。但是相对的,监狱设施的数目却没有增长,所以各地的监狱都大爆满,实在没办法的时候,甚至刑期未满就赶紧把人释放了。

        除此之外,供养囚犯的费用也不容小觑。一名囚犯所需的年度经费,全国平均是14400美元。若是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据专家估计,未来10年间光是扩充监狱设施就可能花费70亿美元。对州政府而言,这实在是个头疼的问题。

        于是,私人企业经营的监狱就登场了。私立监狱的优点在于所需经费要比公立监狱便宜不少。不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民营企业在经营上远比公立事业用心,而且从业人员的退休金或退职金也可用远低于公务人员的标准办理,从这些方面来看确实很合理。举例来说,公立监狱的建设需要七八年,但私立的却只要一年就能建成,实在了不起。    

        私立监狱的经营原理就是牢笼即工厂,囚犯们靠自己的劳力赚取工资,这些钱部分用以支付狱方设施费用,其余的可以寄给家属,或是作为付给被害人的赔偿金。还能学得一技之长。若照这样来说,我也觉得“果然如此”,但怎么也无法释然。这种形式就是州政府将服刑者借给民间企业,企业则利用他们来营利,因此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看,即使是以改革作为名目,也相当不自然。私立监狱的保安人员配备武装,担任警卫,如有必要可以直接开枪射杀囚犯,这也实在太不像话。

        只不过法务当局相关人员的说法却是“反正银行的保安人员也持有枪械,没有什么关系啦”。真的没关系吗?

        (摘自《碎片,令人怀念的1980年代》,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9月版,定价:29.5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