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思想·新知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12月01日 星期日

    人类的过度发展

    [美]阿尔·戈尔 著 冯洁音 李鸣燕 毛云 译 《 书摘 》( 2013年12月01日)

        废弃物与污染

        全球人口增长带来的人均消费增长正在迫近一些资源的极限。当人口和全球经济都在扩大规模的时候,我们就不仅仅是消耗更多的自然资源用于生产,而且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垃圾。世界银行最近的报告显示,现在城市居民平均每人每天产生2.6磅垃圾,而预计在未来12年里总量会增长70%。

        在同一时期内,处理垃圾的费用将几乎增加两倍,达到每年3750亿美元——大多数增长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经合组织所述,发达国家国民收入每增长1%会造成城市固体垃圾增多0.69%。

        而这还只是垃圾。如果将伴随着能源生产、化学原料、工业品和电子产品的废弃物、农业废料以及造纸业排出的废料都分摊给消耗了这些成品的70亿人口头上时,每天产生的实际废弃物总量比70亿人口的体重加起来还要多。

        有一个兴旺的非法垃圾处理黑市,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从发达国家往贫穷国家运送垃圾。在欧盟,塑料垃圾的出口——有几乎90%运往中国——在过去十年内增加了超过250%。新闻媒体已经聚焦太平洋中间的巨大“垃圾带”——多数是塑料垃圾——但陆地上数以百万计的垃圾场上有更多的垃圾。

        虽然有很多公司和城市为提高垃圾回收率做了一些值得称赞的努力,但是垃圾总量仍然压倒性地超过当前处理垃圾的能力。例如,有机垃圾可用于生产有价值的甲烷,但是因为惰性和缺少引导,如此多的有机垃圾只能被丢弃在垃圾填埋场,每年分解产生4%的全球温室污染。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主持并参与了大量关于有毒化学垃圾危害的国会听证会,紧随其后颁布的严格法律却因为化工业对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的游说而大大减弱了执行力。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近的一项研究在普通美国人身上找到了212种化学废弃物的残留,包括杀虫剂、砷、镉和阻燃剂。

        阻燃剂?它居然出现在美国人的器官组织上面,背后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故事,也是又一个有关美国决策权失衡以及公司利益优先于公众利益的例子。《芝加哥论坛报》在2012年一份详尽的调查里详细展示了烟草业怎样收买影响决策者,使其通过法律强行要求给大多数家具内的泡沫添加有毒的阻燃剂,以挽救每年在数千场火灾中丧失的生命,这些火灾都是因为吸烟者睡着了把点燃的香烟掉在沙发或椅子下而造成的。

        一个更符合逻辑且危险性更小的解决办法早在20世纪早期就被提出,即要求烟草商剔除香烟里某种常规添加的化学物,这种化学物可以使香烟在没有吸的时候也保持燃烧。但烟草业既不想为火灾负责任,同时也担心对吸烟者造成的不便会影响香烟的销量,所以它们选择了腐败的方案,收买足够的影响力要求给几乎所有家具添加危险化学品。

        当生产阻燃剂化学品的公司意识到它们可以从这个计谋中获利时,也加入其中并提供更多的金钱以支持烟草业的方案。因此同一个说客既代表州消防官员又代表化学品制造商,而且还在烟草业的薪酬名单上秘密存在。与此同时,儿童继续呼吸着由分解的阻燃剂产生的粉尘,而科学家认为该化学物暴露在外与癌症、生殖障碍以及对胎儿造成伤害的证据密不可分。附带说一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最近还发现在家具的泡沫里添加阻燃剂并不能减少房屋火灾。

        二战后农业和工业化学品的急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未使用的神经毒气和弹药的剩余储备。(一战时有毒气体的发明者也是合成氮肥的发明者。)这些新型化学合成物现在给水污染带来更多毒性。有多个联合国机构参与的21世纪世界水资源委员会在1999年报告说:“有超过一半的世界主要河流被严重耗尽和污染。” 

        最近,《纽约时报》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案》对几十万条州和联邦水污染记录的调查研究表明,大约每十个美国人中就有—个人的饮用水曾经遭受化学垃圾和其他威胁健康物质的污染。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这些数字到2015年将会达到一个不可接受的高度。在中国,90%的浅层地下水都含有污染物,包括化学和工业垃圾,每年有一亿九千万中国人因为饮用水而生病,数万人因此死亡。

        克隆人类

        几乎是从DNA时代一开始,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就被推到风口浪尖。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担任美国众议院科学调查小组委员会主席时,我曾经进行了一系列关于克隆、基因工程和遗传筛查等新兴科学的听证会。当时专注于克隆动物的科学家在15年后(1996年)成功地创造了多莉羊,而自此以后,他们克隆了很多其他家畜和动物。

        但是从实验一开始,这些科学家就非常清楚,他们在克隆动物上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直接用于克隆人类,唯一阻止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是伦理担忧。几乎欧洲每个国家都认为克隆人是违法行为。

        然而,大多数人预期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的发展精进,克隆人最终还是会出现——至少在具有明显医疗裨益而且大体不会对被克隆者和社会造成明显危害的情况下。2011年,纽约干细胞基金会实验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通过对一个成人卵细胞重新编码将其调回胚胎阶段,然后从它出发创造能自我复制的相同胚胎干细胞,实现了人类胚胎克隆。尽管这些细胞的DNA同捐献卵细胞者的DNA并非完全相同,但是它们自己彼此是完全一样的,这提高了在它们身上进行研究的效率。

        包括巴西、墨西哥和加拿大在内的一些国家禁止克隆人类胚胎研究。美国还未能实行这一点,而一些亚洲国家则似乎对大胆着手克隆人类胚胎的科学——只要不是真的克隆人的话——顾忌少得多。不时有报告称有这个或那个不孕不育科医生在某个不禁止克隆人类的国家里某处秘密实验室里工作,并且已经成功打破了针对克隆人的现代禁忌。这些故事大多数,甚至全部都被认为是伪造的。目前还没有任何克隆人诞生的消息得到确认。

        总体而言,那些倾向于同意克隆人实验的人认为这一进程同其他形式的科技进步并无本质不同,任何情况下都无可避免,而且其医学贡献要比大多数实验的前景更有希望。他们相信,是否要进行某种特定克隆的决定权应该像堕胎决定权一样,掌握在父母一方或双方手中。

        那些反对克隆人的人则担心其应用将会削弱个人尊严,有可能使人类变得“商品化”。理论上,克隆可能会导致大量复制同一个样本人的基因,形成大批量生产,这一过程同自然生育有着本质差别,就如同制造业和手工艺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暂停发表包含如何制造危险的H5N1禽流感变异病毒细节的论文,还是暂时禁止政府支持克隆人研究项目,两者都代表了对于发展可能出现潜在问题的一种深谋远虑(或者争议),为的是评估它们对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超级细菌”与抗生素

        自从1929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发明青霉素以来,抗生素成为医疗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然而,过去几十年中,拯救生命的抗生素就像一个有限的武器库,对它不恰当、不负责任的使用已经迅速地蚕食了其有效性。受抗生素阻碍的病原菌慢慢变异、进化,使抗生素逐渐失效。我们目前库存中的有效种类已经日益减少,其速度之快让很多医生专家都深感恐惧。我们抗生素弹药库的有效性就好像表土层和地下水,可能会很快枯竭,但重生却将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

        非常危险的新型“超级细菌”是一种对多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肺结核,据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称,治愈这种疾病极其困难也极其昂贵。目前,每年平均有134万人死于肺结核,2010年的患者人数为1200万,陈女士估计其中大约六十五万同超级耐药的细菌变异有关。她说,“后抗生素世界”意味着“如咽喉炎或小孩摔破了膝盖这样的平常小事,也可能重新导致死亡”。为了回应这些担忧,美国食物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2年组织了一支新的工作组来研究开发新的抗生药物。

        然而,尽管存在着这些非常基本的医疗事实,很多政府——叫人吃惊的是包括美国政府在内——依然允许畜牧业大量使用抗生素作为生长刺激手段。抗生素如何提高牲畜生长速率的机制目前还没完全弄清,但是其利益却非常清晰可观。牲畜肠道内的病原体迅速地进化为对抗生素免疫的超级细菌。因为抗生素的使用量低于治疗剂量,畜牧业公司的说客抱定偏见,对科学结果提出疑议,同时为当政官员捐出竞选经费。

        去年,科学家确凿发现,一种金黄色葡萄球菌从人传染给了常规食物中包含四环素和甲氧西林的猪,而这种细菌本来对抗生素并无还手之力,后来科学家又发现同样的细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后,从猪传染回了人类。

        研究对象金黄色葡萄球菌CC398曾经在猪、鸡和牛之间传染过。对其基因结构做过翔实研究后发现,这是一种起源于人、易受抗生素影响的细菌的直系祖先。据美国微生物学会称,如今这种细菌在美国取样的几乎一半肉类中都存在。尽管它可以通过彻底煮烧来消灭,但是仍然会因为污染厨房用具、柜面或锅子而影响到人类。

        这又一次显示了在有权有势的业界施加影响后,美国政府在做出常规决策时采取的一种逢迎态度。这种从人传染到牲畜又传回给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是很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之一,我们愚蠢地允许畜牧业坚持这种能让它们减少成本的行为,这催生了制造杀手细菌的工厂,而抗生素却对此无能为力。

        如果人类遗传的未来将会被永久改变,人们能否接受其后果?

        (摘自《未来——改变全球的六大驱动力》,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年7月版,定价:6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