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每一家书店都是一座城市温暖的驻点,是城市之光。书店的灯光,总是这样温暖人心,希望你们一直都亮着,不仅是为自己所坚持的理想,也为更多爱书人点亮。
终于到南长街,抬头望见运河古邑四个字,很兴奋地走了进去,这是无锡很有名的酒吧一条街。以前总是好奇小说里的酒吧是什么样子,住在南长街后,清晨、午后、傍晚、深夜,不知走了多少次,多是低头掠过,看着也眼晕。天微亮时,这是最脏的一条街,人们昨夜的疲惫都落在了这里。除了住的书吧,最喜欢的是墨脱印象,店里的员工很好,随意让我拍照,第二次去都记着我了。当时遇到其中一位老板,算是无锡最早玩户外的一批人中的一位吧。闲来无事,我就到店里看看那张徒步墨脱的路线图,刚巧看的书里提到墨脱是个圣洁之地,想着某一天去西藏也想去墨脱看看。
那晚,粗一眼望去,我以为到了苏州的平江路,沿街酒肆灯火旺,纸醉金迷人影晃。我想,以后去了丽江抑或其他一些老街、古镇,若也是这样一幅图景,那还真失了兴味。有些名字是很有趣,比如“巴黎公社”是一家便利店。
越往深处走,人越稀,路越静。若不是书吧主说一直往里走到底,我还真要失去耐心了。书吧主坐在门前的藤椅上喝着小酒等着我,远远地招呼:“同学,这儿,这儿。”抬头看到了卡夫卡书吧几个细长的字,以及旁边作思考状的甲壳虫先生的店招。
夜也深了,闲聊几句便让店主回了。书吧在改造中,没电,借着窗外路灯投进的光,摸黑进了屋子,拾级而上,是个小木梯,踩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想起外婆家多年前的老房子也有这样的木梯,顿时倍感亲切。好奇书架上的书,无人打理,些许凌乱,横竖随意地放着。借着手机光看清一排排的书名,许多是我未曾知晓的书,很欣悦。二楼有两张沙发,择了临水靠窗的灰色沙发。心底忍不住感慨:今夜睡在沙发上,古运河畔木楼西。
在陌生的地方,第一晚总是睡得很浅,醒得很早。小城之晨,很安静,透过窗的木格子可以看到黑瓦白墙的临河小屋,小桥流水,水中倒着浅影。似乎可以听到鱼轻跃水面的声音,河中的水波儿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远处传来犬吠,有车轮轧过石板的声音,车铃儿也叮当响。忍不住推开了窗,清冷的空气瞬间就灌进来了。
天空呈淡淡的暗紫色,有一颗星星。
只是这么静静地望着窗外,待时光慢慢流转。
屋子挡去了初升的太阳,只见淡淡的粉光。小巷深处的几声鸡啼,渐渐隐去,愈显得鸟声清亮。屋前檐角挂着串串红灯笼,提字古运河、清名桥。那就是已经有几百年历史的清名桥吗?拱桥身上已长出几簇野草。雁群在桥的东南方绕飞,摆着不同字型。这种感觉似曾相识,恍惚间以为自己到了梦里水乡乌镇。
没有多久,天已然大亮,才见清了屋内的格局。墙上挂着几幅黑白相片,有取景于本地也有别处。沙发前的长形书案上放着一盏像极旧时民国的油灯,几本旧书,孤本小说选,《好逑传》与《花月痕》。
想着便起了身,开始打扫屋子,扫去地上的纸屑,将一桶桶的垃圾倒掉,清洗水杯、茶壶,擦拭吧台,整理书架。借着打进的太阳光,细细地将那些书名都打量了一遍,看着有点儿意思的也微翻了下,奈何没有时间看。看着满架的积尘,挺心疼的,能清理一点是一点。待整个弄完后,也舒心了不少。
之前也说过选择无锡作为第一站,是因为卡夫卡书吧提供我生命里的第一个沙发,给予了我信心。于是,我开始坚持不懈地去寻找其他的书店沙发,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延伸,最终成了如今这样一份比较完整的书店路线图。此外,店主说书吧马上要转让掉,于是我想趁书吧还在的时候来。我也想了解下书吧为什么要转让,当然一些原因我们是明了的。我也好奇为什么就叫作卡夫卡书吧,又了解到店主是一位作家。缘于对文学的偏爱,我就更想去看看了。于是,在进行整个路线规划时,我把无锡作为第一站。
水声灯影,古桥遗梦。
生活在别处,大地在远方。
晚上的时候睡不着,推开木窗,紧挨着窗栏,借着临街的路灯读诗,偶尔也做些摘录。经过的路人望见黑漆漆的二楼突然探出了一个身影,在那说:“二楼竟然有人?!这人是真的么……”我则浅笑不语。
屋内的主色调偏于浅蓝,那是天空的颜色,也是大海的颜色,让人觉得安然而舒心,处于其中,感觉整个思想空间都是打开的,任思绪漂流。沿楼梯而上的墙面挂着食指的手稿,有激励和感动过很多人的那首《热爱生命》。之所以选择卡夫卡,也是因为喜欢卡夫卡。还有一个原因是名字简单,比较好记。
卡夫卡书吧是文艺青年驿站。第一天到的时候,碰到一位1993年的清瘦男生,民谣唱得很好听。第二天,碰到一位笔名为康风的诗人,1989年的,但看起来比较成熟,吉他弹得极好,喜欢李健,喜欢张承志《北方的河》,喜欢一个人待在桥上看来往的船只,也喜欢旅行,很多兴趣爱好很相似,总之聊得很投缘。他还特意带我去找已经开了20年左右的一家旧书店。之前在整理书架时,翻到他的诗集《走不出的康庄》,想可能跟庄子之类有关,就略了过去。后来才知道,康庄是他的老家,一个靠海边的美丽村庄。读他的诗,感觉像是自己写出来的,那种味道很熟悉。我开玩笑地跟他说,“若未来我能写出诗来,也许也是这个样子。只是现在已经都被你写了去……”过了几天又遇到了一位叫做老三的多面手。记得当时刚回书吧,发现店主骑了车要走,急忙追了上去,回头看时,书吧门开着,店主说他朋友在,叫做老三。进门时,发现一男子在那默默地弄着盆栽,我只问了句,你为什么叫老三。他回答,朋友叫着叫着就叫习惯了。然后就没有后话了。待店主再回来,给我看了一篇他写的关于老三的文章,饶是有趣,还是出身少林派的,文武全才,兼有道家之风。
店主来书吧的时间不多,一般都是在我不在的时候。比如,下午坐二楼的沙发上,看看书,写写东西。有一次店主以为我一早就要走了,晚上便跑步过来取钥匙,跑得气喘吁吁,说是要锻炼锻炼。书吧是要转让了,但是店主还会开一家小书店。我问,为什么要开书店呢,开书店的意义是什么呢。他说,就是喜欢啊,喜欢开书店,想开书店,就开了。其实也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伟大。是啊,很多事情只是纯粹地喜欢,想要这么做便做了,若真深究其意义是无解的。就像很多人会问我此行的意义。是的,是可以说出一些,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和支持独立书店。但最初,我只是喜欢这么做而已。
(摘自《中国独立书店漫游指南》,金城出版社2013年3月版,定价: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