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艺术与生活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3年03月01日 星期五

    天桥人物

    姜德明 《 书摘 》( 2013年03月01日)

        画家陈师曾所作的北平风俗图,是民国初年北平市井生活的生动写照,有名的人物画。读后的艺术效果,一如读一部意味隽永的北京竹枝词。据许姬传先生告诉我,这套画是为饮冰室主人梁启超而作,当年曾经在天津《北洋画报》上连载过。梅兰芳先生也很喜欢,还临摹过若干幅。近闻原作尚在,保存于中国美术馆。但愿今后有机会重印。

        写北平市井生活的人物画,还有木刻家李桦所作的一套天桥人物,那是1948年发表的。画中人物都是流落江湖的一些苦命人,是在天桥“打地摊”的卖艺者。李桦先生很少用水墨制画,也许他以为只有如此才能使笔下的人物传神吧。当时李桦在国立北平艺专教授木刻,而徐悲鸿在主持校政时又破格请叶浅予来领导国画系,一时震惊了北平国画界。这种气氛可能也影响了木刻家李桦。大家的意趣相投,相互切磋,创作思想活跃,也必然会出现一些好作品。

        我所见到的李桦先生所作的天桥人物,共6幅,载于1948年6月北平出版的《新艺苑》杂志第三期。其中有摔跤的、谈相的、治牙的、玩蛇的、打拳的、说书的。当时的人物画家很少注意天桥这个地方的下层人民,一个有名气的新美术工作者更不屑一顾,然而李桦先生去了,还以传神的妙笔,描绘了他们的生活。没有猎奇,却带着深沉的同情,这是十分难得的。应该说这是继陈师曾的北平风俗图之后的又一部描述北平风俗的杰作。   

        徐悲鸿先生对这部作品非常感兴趣,并给以较高的评价。他为此写了一首诗:

        几个南腔北调人,各呈薄技度余生。    

        无端落到画家眼,便有千秋不朽情。

        诗后有题句:“李桦先生早年以木刻名世。频年以还,益潜心墨画。所写风景人物,无一不精。此为先生教授北平艺专时代,课余在平市掇拾之小人物写影。刻画入微,传神阿堵。尤于人物之性格,动作,表情,俱细微体会而出之以极简练之笔墨,洵高雅之杰作也。以此而言新中国画之建立,其庶几乎。三十七年(1948年)四月二十七日悲鸿题于北平桃花庵。”徐悲鸿先生指出作者的画着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这是非常正确的。即以那个谈相人来说,他那瘦瘦的身材和耸肩的动态,特别是那双狡黠的眼睛,似乎正在窥伺着什么,让人感到他的凄苦和机警。无疑,画家是同情他的,可又厌恶他那花言巧语的骗术。就这一点来说,他画的人物要比前辈陈师曾的丰富一些。不过笔墨的活力则稍差。

        他是1947年9月来北平国立艺专任教的,当年每星期日必到天桥写生,收集了不少资料,然后回家创作。(摘自《燕城杂记》,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定价:35.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