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叫做“香港胜在有ICAC”。生活于亚洲最繁华也是廉洁的城市之一,香港人呼吸着自由、公平和清廉的空气,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廉政公署这一个独特的机构。香港媒体有诗评价廉署说,“如明矾,澄清了香港一池混水”。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诠释法制社会“就是大家做事守规矩”。也许用一个细节,可以反映香港人遵守法制社会的规矩。比如港口,只要书写了“严禁垂钓,否则被检控”字迹,就如剑一样能斩断这里所有钓竿。
咖啡自问世以来,深受国内外许多人喜爱,尤其是恋爱中的男女,约会的时候,坐下来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品着浓情,咖啡和浓情相得益彰,情便和面前的咖啡一般,浓烈且酣畅。
全世界只有一个地方的咖啡令人生畏,那就是香港廉政公署的咖啡。凡是被请进廉署问话的人,工作人员会出于礼貌问一声:“想喝点什么?茶还是咖啡?”
这是廉署为客人准备的饮料,无论是那些成为嫌犯被请进这里来的人,还是来这里工作的人,都可以选择这两种饮料之一。香港廉署的反贪力度太强了,只要是被请进问讯室“饮咖啡”的人,几乎难以逃脱罪名。天长日久,廉署“饮咖啡”成了“被调查”的代名词,只要制濂署请去“饮咖啡”,便意味暮“你有麻烦了。”
在香港,如果有人前往廉署办事,出来后一定要对同伴朋友解释:“我是去过ICAC,但没有‘饮咖啡’。”此时所说的“咖啡”,就不是真正的饮料咖啡,而是表白自己并没有涉嫌贪污腐败罪案。
因为饮廉署咖啡在香港成了一个特殊名词,加上香港人又十分迷信,就算是去廉署办事,出于某种忌讳,他们也会拒绝饮用咖啡。只有内地的一些记者,知道廉署咖啡闻名于世,去廉署采访的时候,会特意要一杯咖啡来尝一尝,品味一下这里的咖啡是否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味道不一样。
与其说香港廉署的咖啡有名,不如说廉署本身有名。
总部设在德国柏林,以提升政府公信力、遏止贪污腐败行为为主要目标的国际反贪组织,亦称国际透明组织,每年都会对全球各国及地区的商界人士、分析员和一般市民进行“清廉指数”调查。这项调查进行了多年,而且抽样的范围极富有代表性,因此,准确度极高。据这个组织所做的调查显示,香港的“清廉指数”,在回归之前,排名世界第18位,而1999年则排名第15位,2000年排名第16位,2003年又上升到第14位,其后的几年,排名基本保持了这一位置,成为整个亚洲排名仅次于新加坡的“清廉之都”。
此外,设于瑞士的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亦进行一项“全球竞争力”调查,这项调查报告显示,1999年,香港排名世界第7位,2000年排名世界第14位。对照这两个排位,有人得出一个结论:清廉指数和全球竞争力是成正比的,清廉指数越高的国家或者地区,其全球竞争力也就越靠前,显示其全球竞争力强,国民平均所得高,经济发展程度好。
世界著名的研究机构美国传统基金会和经济自由指数报告连续9年将香港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他们指出,香港的成功基于4大原因,其中首要的就是廉洁的政府,其次才是法治精神、独立司法制度和低税率制度。而国际咨询机构政经风险顾问公司2003年分别抽样调查了1072名在亚洲工作的外籍雇员,了解他们对全球各地廉洁情况的看法。报告显示,香港排名世界第14位,比前一年上升一位。
不仅一些国际机构对香港的清廉指数进行评估,香港廉署自己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他们每年都会在市民中进行抽样调查,以考察自己的工作业绩。近年来,廉署的这项调查显示,98%的香港市民对廉政公署的工作表示肯定和支持。
一个部门的市民支持率高达90%以上,这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的反贪部门,恐怕连进行这样一项调查的胆量都没有,更别说能够获得超过五成以上民众的支持。
这些正面的数字,或许有人不相信,也可能有人认为会有遗漏甚至以偏概全的现象。那么,我们来举一个反面的数字。
近些年来,香港廉政公署因触犯法律被司法机关调查或者起诉的,每年平均不超过3人,在廉署1310余名职员中,仅占2‰。而且,这些触犯法律的职员中,几乎没有一例与职务犯罪相关。
以2004年为例,这一年中,香港廉政公署相关人员涉及非刑事投诉有二十多宗,其中有几宗是被查实的,其余的均查无实据。所谓非刑事投诉,亦即一般性的程序以及态度方面的投诉,一千三百余名工作人员干了一年的工作,其中只有2f)名次有市民对他们的工作表示不满,这个数字相当有说服力,也难怪廉署的市民支持率高达90%以上。同样是这一年,整个廉署工作人员涉及刑事的事件有三宗。对于这三宗事件,廉署内部极其重视,L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工作,结果发现,其中两宗查无实据,只有一宗涉及比较轻微的非法借贷。即使如此,廉署也非常慎重地将案情向律政司报告,最后,律政司经过研究,决定不提出检控。
香港地区法律或者是廉政纪律中,没有任何一条规定廉署工作人员不能投资股票交易,对于那些在廉署工作10年以上的资深人员来说,他们的收入不低,均是中产阶层以上人士,有了积蓄便想到投资,而股票是投资的最好途径。因此,将自己的钱投进股市,应该不算是过分的事,更与职务犯罪扯不上关系。但事实却是,香港廉署一千三百多名职员中,竟没有一人投资股票。这在80%以上的人投资股票的香港,又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廉署的一名高级职员说,香港是世界金融之都,廉署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维持金融秩序,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可能接触到与股价变化相关的信息,比如某公司的财务状况之类,利用这类消息赚钱是很容易的。这名高级职员表示,廉署人员之所以不参与股票交易,是因为他们觉得,如果这样做了,对普通投资者不公平。
反贪是一个世界性的主题,但对于腐败案件的容忍程度,世界各国态度并不完全相同。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适当容忍度,一是零容忍度。所谓适当容忍度,也就是规定一个数值,作为腐败案件的立案起点。之所以有些国家规定一个适当容忍度,基于一个法律上的争议,即受贿行为的界定。比如说,有些国家和地区所设置的零容忍度,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很可能不合适。比如说某些币值低的国家,一美元往往可以兑现本国货币几千甚至几万元。比如说,像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如果收受价值一元的财物也可被定性为受贿,那也就是说,你只要抽对方一根烟,就可定性为受贿罪了。正因为如此,有些国家的容忍度是数百元,有些是数千元,甚至有些是数万元。也有很多国家,水涨船高,随着腐败现象的日趋严重,容忍度逐步升高。
对于腐败案件,香港执行的是“零度容忍”政策,,香港廉署官员斩钉截铁地说:“哪怕贪一元钱,那也是贪,我们也要查。”香港之所以成为世界清廉之都,与这个“零度容忍”是分不开的。
在研究香港廉署多年来的工作实绩时,我们发现一个极其特别的现象,廉署对腐败抱持着“零度容忍”政策,每一个廉署工作人员都极其努力且敬业,被廉署送入监狱的罪犯不计其数。但就刑罚来说,香港却显得有些宽容,甚至给人一种处罚不力的印象。香港黑警察葛柏受贿近500万港元,结果被判有期徒刑4年,据说还属于最重的。事实也正是如此,仅因与腐败有关的罪名而入狱超过10年以上的,没有一人,而罚款倒是非常之高,最高达到1400万港元。与之相比,内地在对于腐败案的刑罚上却要严厉得多,被枪决的高官已经有很多人,但腐败之风仍然刹不住。如果内地也像香港一样,最高只判几年,结果会如何?那些贪官恐怕会更加明目张胆,因为就算他们坐几年牢出来,当不成官还可以当老板,还有大把的钱花。也有人说,那是因为香港高薪养廉。
这个所谓的高薪能高到哪里去?普通廉署官员的薪资只是比公务员高出10%左右,与中国内地目前公安司法人员和普通公务员收入比例是同等的。不错,一名普通廉署官员的月薪在1.6万港元上下,与内地公务员相比,这确实是一个较高的数字。然而,这个数字与香港普通的公司职员相比,并高不到哪里去。亚洲经济危机之后,香港经济多年处于低谷,普通公司职员的薪酬低至万元以下,而此前,连清洁工都可以拿到万元薪酬。就算普通公司职员的薪酬平均为1万港元,廉署职员的所谓高薪也没有高到一倍以上。
香港廉署令那些贪官噤若寒蝉。
(摘自《廉政》,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年5月版,定价:3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