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储备局是制定美国货币政策的首脑机关。有的美国人根本不关心总统会选谁,但是美联储的主席是谁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关系到美国人的钱袋子的大事。
美国建立之后,1791年,美国政府建立了第一个全国银行,叫做美国联邦第一银行,作为美国中央银行,1811年终止。1816年美国联邦第二银行建立,再次成为美国中央银行,20年后又终止。这两家中央银行,都遵循英国银行的模式,所以在美国行不通。
为了应对1907年之后的经济大恐慌,1913年12月,根据联邦立法,美国第三次建立中央银行,叫做联邦储备局。之后又经过美国大萧条时期的考验,这一系统逐渐扩大至今,其功能也不断提升和扩展。
根据美国相关法律,美国各银行只能储备非常少量的货币,绝大部分客户的存款,都必须由银行投资到市场上,推动经济建设。偶然情况下,银行客户需要提取大笔货币,银行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现金,便需要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以保证银行运行。有的时候,银行的操作会造成多种社会或者经济问题。而联邦储备局,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存在。作为美国最大的贷款方,可以随时向银行发放所需低息贷款,把可能出现的银行问题限制在最小范围内。比如2008年9月,美国发生金融风暴,联储局立刻批准发放85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解决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
美国各地的银行,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银行。而政府机构,则靠民众税收供养,不得从税民身上谋取利润。联邦储备局是美国政府的机构,却又要同私营银行做生意,其间二者的平衡就十分重要。解决办法是,联储局最高领导层,由美国总统提名,经国会批准,代表联邦政府进行行政管理。而联储局驻扎各地、直接与各私营银行做生意的12个地区机构,则由当地参加联储局的私营银行选举出领导,以便随时向当地联储局机构通报自己的经济状况,从而做出妥善的相关决策。这样,一方面美国政府得以对银行业做出宏观和政策性的领导,另一方面各地私营银行也能从事营利的银行业务。
通过向成员私营银行发放短期低息贷款,2010年联储局获得利润820亿美元,向美国联邦财政部交纳790亿美元收入,而2011年联储局则向美国联邦政府上交770亿美元。
联储局由七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领导,设立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并在美国各大都会城市设立12个地区联储银行。许多私立银行,都注册为联储局的成员。美国联储局,不受联邦政府管辖,独立作业,其决策不必经由总统或财政部的批准,但是需要向国会报告并且接受听证。联邦政府能对联储局实施的影响,仅仅在乎总统提名联储局主席,联邦参议院予以批准。
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都对美国经济起不到多少领导作用,只有一个机构能够直接对美国经济发生影响,那就是美国联邦储备局。美国联邦储备局,就是美国的中央银行,现任主席是本杰明·伯南克。他生于1953年,曾任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2002年开始到联邦储备局任职。他刚接任主席不久,便碰到美国50年来最大的经济衰退,焦头烂额,忙得不可开交,而且做出的许多救市决定、实施的许多救市措施,都引起争议,遭到指责,也没有取得预想的结果。他的运气,远不如他的前任格林斯潘,名气自然也不像格林斯潘那样家喻户晓。
前些年由于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变得世界闻名。连续三年,为抑制美国经济几乎每年达10个百分点的过速增长,格林斯潘领导美国联邦储备局几乎每个财政季度提高一次短期贷款利率,希望以此减慢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十几次提升贷款利率,没有能够降低美国经济的超速增长,但格林斯潘严厉压制经济增长的态度,却使他声名大著。
美国公民不关心政治,很多人甚至不知道副总统是谁。可是由于美国经济好一阵差一阵,金融市场一下子飞升,又一下子猛跌,越来越多参与投资活动的普通公民,也随着股市起伏不定,自然关心格林斯潘一举一动,就都认识了这个80岁的糟老头子。每季度美联储开会,研究如何对付美国经济发展,一大早各大电视网就派专人跟踪格林斯潘,看他怎样从自己的车里下来,怎样走上台阶,怎样走进联邦储备局的大门。经济分析家甚至研究出一个皮包现象,断定格林斯潘来时手提皮包鼓鼓囊囊,就显示他要调动利率。相反,如果他手里皮包很瘪,那么联邦贷款利率就可能不会再次变动。
格林斯潘公文包一鼓一瘪,比美国总统更有威势。总统讲得喉咙哑掉,也不及格林斯潘提升或降低2.5‰利率来得更有效。2000年格林斯潘主席任期届满,克林顿总统苦苦哀求,格林斯潘同意再续任一届。白宫发布新闻,美国人民山呼万岁,远比迎接新总统上任热情高得多。对美国这样一个自由市场经济社会来说,总统四年一换,又受制于联邦参众两院立法程序,实际上干不了多少事,而且跟美国人民切身利害没多大关系。倒是银行贷款,每时每刻影响着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
就是患有天大狂想症的人,恐怕也难把这个整天板着脸、不苟言笑、举止极为谨慎小心的格林斯潘,幻想成一个身穿鲜亮黄色夹克衫的青年音乐家,吹奏疯狂的萨克斯管,浪迹美国,以在城镇小俱乐部里演奏爵士乐为生。可格林斯潘年轻的时候,确实就是这样一个爵士乐队的萨克斯管演奏员。他今生的第一热爱,不是金融,而是音乐。
格林斯潘5岁的时候,父母亲离婚,母亲不得不带着童年的格林斯潘搬到纽约,跟娘家父母同住。从此一家三代同住一室,格林斯潘在只有一间卧房的破旧单元公寓里度过他的少年时代。为了求他的舅舅们给他几分钱硬币,格林斯潘愿意反复演唱一首美国大萧条时期最有名的歌曲《弟兄,请赏一毛钱吧》;或者自动表演心算三位数加法,请客人们赏几分零钱。上学以后,格林斯潘真正热爱的是音乐。最后他考入了美国音乐最高学府茱莉亚音乐学院,当时他的职业目标是做一个音乐家。可是他并不安分学习,两年以后中途退学,参加了一个小舞蹈团的乐队,随着舞蹈团全国巡回演出,演奏高音萨克斯管、单簧管,偶尔演奏长笛,每星期赚62美元薪水。
他也在舞蹈团做些账务簿记的事,还替乐队同事们做税。这样过了一年多,他终于承认自己的音乐天分不够高,只好忍痛离开乐队,回到大学,开始了数字生涯。1948年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可是到此为止。直到现在,他也仍然没有完成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学习。他在纽约大学深造经济学的努力,时断时续,到底也没有做完博士论文。直到1977年,在取得学士学位29年之后,他已经成为美国总统福特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把自己多年关于经济学的著作,包括每年向美国总统提交的美国经济咨情报告,都整合在一起,算成论文上交,纽约大学才勉强同意破例授予他一个博士学位。
格林斯潘得以参与白宫工作,完全因为一个偶然机会。上世纪60年代,他偶然遇到早年爵士乐队的一个同事。那人自己也早已改变专业,做了律师。他律师楼的一个合伙人尼克松当时正竞选美国总统,所以这个前爵士乐队同事便邀请格林斯潘参加尼克松的总统竞选活动。这是格林斯潘给美国总统做经济顾问职业的开始。尼克松竞选成功,做了美国总统,便提名格林斯潘任白宫联邦预算主任。格林斯潘拒绝了,他后来说:他与尼克松一直不大合得来。
尼克松因水门丑闻辞职之后,福特总统上台,格林斯潘应邀做了白宫经济事务总管。福特总统与格林斯潘两人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友谊。在福特总统任期内,美国通货膨胀达到高峰,格林斯潘为福特总统辩护说:“如果你真正考察一下,从百分比上讲,谁在收入方面受到的损失最大?是那些华尔街的经纪人。”可是当美国广大人民群起抗议之后,格林斯潘迅速转变,在国会发表讲话,承认通货膨胀使贫苦人们受到的伤害更为巨大。
格林斯潘如果没有从茱莉亚音乐学院退学,美国可能多了一个平凡的音乐家,可是失去了一个经济奇才。多亏美国社会给年轻人创造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允许他们顺从自己的爱好探索前途,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的才能,寻找自己的事业。
这位前音乐学院学生2006年从美联储主席的位子上退休。
(摘自《从华盛顿到华尔街:美国社会观察笔记》,龙门书局 2012年8月版,定价:3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