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社会广角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

    李开复与他的天使投资

    李晓艳 《 书摘 》( 2012年08月01日)

        李开复说,有一位创业者跟我要一句话,我想了想,决定给他五句:1.判断未来趋势,顺势者昌,逆势者亡;2.最重要的成本是机会成本;3.关键在执行,魔鬼在细节;4.专注你的用户,一切都会接踵而来;5.简约聚焦,学会说不。

        在中国的创业圈子里,李开复是个明星式的人物。他在微博上的粉丝量早已达到千万级别,这是只有极少数娱乐明星才能“享受的待遇”。有太多的头衔或身份可以描述他:计算机科学研究者,跨国公司高级职业经理人,青年导师,到如今创新工场创始人兼天使投资人……每一个似乎都互不相干,但每一个其实都息息相关——不论从事什么工作,李开复始终没有忘记对中国青年的关怀和关心,也正是这种情怀决定了他的每一次职业选择和重大节点的变化。    

        很多人对这种所谓的情怀不以为然,但无论外界的评价如何,李开复始终坚持“follow my heart”  (跟随自己的内心)。2009年从Google离职创办创新工场时,李开复就饱受外界的“误读”,坚持了两年多时间后,创新工场如今已成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机构天使投资者,他希望可以用“天使投资”的方式继续关心青年人,帮助那些有梦想的创业者实现自己的梦想。    

        截至2011年12月,创新工场投资孵化了包括点心、点点、魔图精灵、豌豆荚、友盟、知乎、涂鸦异动(Doodle)、行云等43个项目,其中16个项目进入A轮,融资规模从500万至1000万美元不等;两个项目被收购(其中魔图精灵被百度收购);超过5个项目(包括点心、点点、友盟等)拿到外部公司的投资;而所投项目中只有三个关闭,两年中关闭率不到10%。

        在下游投资孵化的项目表现不俗的同时,创新工场在上游也获得了更多资本的支持:除了成立之初第一期获得刘宇环领导的中经合集团、郭台铭领导的富士康集团、柳传志领导的联想控股、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集团、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等人的资金支持外,2010年又获得联发科和美国硅谷著名天使投资人罗恩·康威以及俄罗斯风投大鳄DST创始人尤里·米尔纳的投资。创新工场的首只美元基金已关闭,目前美元基金全额为1.8亿美元,人民币基金规模将达5亿元。    

        对于“一开始被误读”的创新工场,李开复强调:“创新工场的根本目的,不是最快地赚到最多的钱,更重要的是多大程度能做成催化剂效应,让中国的创业生态系统更好,让它更规模化帮助更多人,让更多人可以参考它再帮助更多人。”

        “开复老师”:微软亚洲研究院结缘中国大学生

        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国台湾,是父母的老来子,那年父亲55岁,母亲44岁。11岁那年他就离开父母到美国读书。1983年,李开复先在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就读,后来因为实在不感兴趣而转到计算机学院,毕业后他进入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于1988年获得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任教两年后的1990年,李开复收到苹果公司的邀请,离开了卡内基·梅隆大学加入了苹果,主管多媒体部门,主要负责语音识别技术,后来担任多媒体互动部门的总监。李开复在苹果工作了六年之后离职,加入了美国以做高端服务器和超级计算能力可视化工作站为主要业务的公司SGI,担任全球副总裁。    

        1998年,李开复离开了SGI公司,加盟微软。他受总部之命,回到中国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用户界面和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很快就获得了业界的认可,并改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当时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    

        在此期间,总是不断有在研究院工作或实习的学生来向李开复请教各种问题。从这些问题中,李开复发现,中国大学生更多的是对生活本身迷失方向,是对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迷失,他们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却没有人指导他们、帮助他们。    

        李开复多次表示过,自己对教育和对青年人的关心源于父亲的影响。其父对国学颇有研究,曾任台湾国民党“立法委员”,后来为政大历史系教授,老人一生心怀国家和社会,忧国忧民,充满社会责任感,临终前留给孩子的遗愿是写一本关于中国人未来希望的书。虽然自己在父亲身边只成长到11岁,但父亲去世后李开复愈加感到那种无声的影响,他非常想帮助这些大学生。

        李开复开始通过演讲、报告并且给中国大学生写信,希望能将自己以往的经验和心得与他们分享,内容涉及纯学术的计算机研究,科学、教育和人文的关系,更多的则是中国大学生如何做人、做事。2000年时,李开复先后给中国大学生写了七封信,同时还开办了针对大学生的网站——开复学生网(后来更名为我学网),他自己在这个网站上回答了超过一千五百封信和论坛的问题,还发动自己身边经验丰富和资深的亲朋好友在网站上注册成为mentor(导师)给学生解答问题,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也正是写给中国大学生的三封信,让李开复在中国广大的青年人中开始享有盛誉,很多青年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开复老师”。而在2001年,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邀请李开复与当时北大副校长陈章良参与有关“人才”的评述节目,双方对“人才”的认识偏差让他开始思考除了帮助学生,是不是也可以帮助学校。于是,李开复写信给当时主管教育的副总理李岚清,多次和教育部门领导探讨高教的发展,又在《科技日报》上撰写“美国大学启示录”系列文章,直到今天他最喜欢读的书之一还是美国著名大学历史上知名校长的传记。    

        在创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时期,李开复得以和中国大学生近距离接触,从那之后他便与中国大学生、青年人结下了渊源,并且之后的每一次人生选择似乎都和中国的青年学生有关。由于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非常成功,李开复受到了微软总部的认可。从2000年之后,他升任公司副总裁,调回微软西雅图总部负责自然界面部。

        加盟Google重返中国,坚持帮助年轻人

        2005年,李开复身在西雅图的美丽景色中,心里想的却是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想的是那些曾经受过自己三封信和演讲鼓舞的中国大学生,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归宿在中国,希望能在中国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这之前,李开复甚至有过在中国办一所大学的想法,希望用专业学校的方式真正切实帮助青年人。虽然这个想法没有实现,但他意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付出帮助青年成长,也正是在那个时期,李开复推出了写给年轻人的励志书籍《做最好的自己》。    

        经过思考,李开复做了一个决定:离开微软总部,回到中国。而这时一家在2004年上市的新锐互联网公司——Google表示要布局进驻中国,这家做搜索引擎的公司是当时美国“最酷”的公司,而中国的百度也于2005年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获得了市场认可。Google此时计划进入中国市场,让李开复感到了重燃激情、重返中国的激动。    

        在网上搜索到当时Google总裁艾瑞克·施密特的电子邮箱后,李开复主动给他发了邮件,希望加盟Google。2005年7月,双方迅速达成一致,李开复决定加盟Google,重回中国。之后,虽然Google和微软因此引发诉讼,中间几经波折,但双方最终取得和解。2005年9月,李开复来到北京,着手组建Google中国的团队。    

        在之前雅虎、Ebay等跨国互联网巨头进入中国市场都折戟的情形下,李开复要带领Google进中国同样被很多人质疑。他一面加紧面试和招聘,一面根据中国市场制定符合本土需求的搜索引擎产品战略,李开复开始了全新而忙碌的跨国职业经理人生涯:一面通过招聘全国有想法和激情的大学生加入Google,与他们交流;一面在Google“20%做自己喜欢的事业”的企业文化下,将工作之外所有的剩余时间都花在了中国大学生身上,每年都会有半个月时间去十几所大学演讲,和大学生近距离沟通。

        创办“创新工场”,专注帮助青年创业

        在李开复的带领下,Google中国先后推出谷歌中文搜索、谷歌地图、视频搜索、移动搜索、博客搜索、音乐搜索等一系列产品,逐渐分食之前绝大部分由百度所占据的中国搜索引擎市场。2006年Google在中国搜索引擎的市场份额还是16.1%,而2008年就达到了31%,成为中国市场的第二大搜索引擎。    

        然而,Google和其他跨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面临的问题虽有差异,但也有相同之处:Google总部产品的中国本土化,美国和中国本土国情的一些不匹配,Google的政府关系处理……这些都让李开复和Google中国虽然稳步发展,但也阻力重重。    

        李开复也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再适合继续既有的职业经理人模式,2009年,48岁的他决定改变,真正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同时能对他人有价值的事情。这年9月,李开复从Google离职,宣布成立了专门针对青年人创业帮助和指导的机构——创新工场。也是在这一年,他还推出了自传《世界因你不同》。    

        李开复说自己创办创新工场是因为它串联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中国、青年、创新和创业,是一种自然的延续,一种跳跃中的传承。创新工场最初定位于“天使投资”+“项目孵化”,希望帮助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给予他们资金的支持和经验与产品构建的帮助,同时帮助创业者建立团队、建立团队文化、提升领导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2009年“天使投资”的概念在中国还很陌生,而很火热的风险投资基本集中在中后期的项目,创新工场也遭到了外界的种种质疑和误读。然而,李开复希望帮助年轻人的想法从未改变,从最早对大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思想帮助,到创办创新工场,在资金和经验方面切实帮助年轻创业者,对青年人的帮助和关怀早已成为他生命和生活的一部分。如今,看到创新工场孵化和培育的一批批企业不断成长,李开复更加坚定了创新工场的模式——用机构化天使投资模式帮助年轻人。

        (摘自《我为什么要投资你》,中国商业出版社2012年5月版,定价:39.8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