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历史回眸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

    叶利钦最后精彩的演出

    沙舟 《 书摘 》( 2012年08月01日)

        在如何走下台,如何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叶利钦可谓是显示了超人的智慧。

        斯捷帕申是一个悲剧人物。他是叶利钦迂回战术的一枚棋子,是填补政治真空的一块“补丁”,是转移视线的一个“幌子”,是普京的一块垫脚石,他从被任命那天起就注定了很快被抛弃的命运,而自己却毫无所知。

        “没办法,这个角色不得不交给受人喜欢的、正直的斯捷帕申。”叶利钦的战术不仅瞒着斯捷帕申,而且没有任何人知道,包括普京。

        迂回战术?这是叶利钦后来说的。从这里,足以显示他政治手腕的高超。

        无论怎样,斯捷帕申只当了3个月的总理就被解职了。

        8月5日一早,叶利钦召见了普京。他告诉普京,他要解除斯捷帕申的职务而任命他为政府总理。他要求普京不仅要认真对待当前的局势,而且要考虑2000年大选前的斗争。就是说,他希望普京是下届总统。

        随后,叶利钦把斯捷帕申和办公厅主任沃洛申叫到办公室。斯捷帕申顿时就显得焦灼不安,脸也涨得通红。

        “谢尔盖·瓦季莫维奇,今天我做出了决定,要解除您的职务。我会向杜马提议由弗拉基米尔·普京担任总理。先请您签署任命普京为第一副总理的命令。”

        斯捷帕申的震惊可以想见。“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他艰难地开了口,“这个决定……为时过早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

        “谢尔盖·瓦季莫维奇,总统已做了决定。”沃洛申说。

        “好了,你走吧,我考虑考虑。”叶利钦实在忍受不住了,尽量平和地下了逐客令。

        叶利钦生气地把沃洛申叫进来,让他赶快拿出来对斯捷帕申的解职令和对普京的任命书,就在上面签了字。叶利钦对沃洛申冷冷地说:“由您来向斯捷帕申通知他被解职的事,我不会再同他见面了!”

        沃洛申说:“您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到星期一再说……您比我更清楚,只有总统可以通知总理有关解职的决定。”

        按规定,应是这样。叶利钦还是接受了沃洛申的建议,答应到8日早晨再同斯捷帕申见面。

        当天,丘拜斯打来电话,坚决要求与叶利钦见上一面。叶利钦知道丘拜斯要说些什么,就安排8日早上8点同斯捷帕申见面,而9点与丘拜斯见面。就是说,叶利钦先把斯捷帕申解了职,再约见丘拜斯。

        丘拜斯要叶利钦急刹车,改变错误的决定。他首先找到了普京,警告说,公众会给普京以沉重的打击。他劝普京最好自己拒绝这项任命,这比晚些时候在周围环境的压力下拒绝要好。  

        普京回答说:“对不起,这可是总统的命令。我应该执行它。如果你在我的位置上也会这么做。”

        丘拜斯又决定通过总统办公室施压。他提议利用星期天这个间隙,小范围内聚一下。参加的人有沃洛申、尤马舍夫和塔尼娅。在这个小聚会上,丘拜斯说:“解除普里马科夫的职务已经引起了相当大的社会阵痛。在这之后又毫无理由地解除斯捷帕申的职务势必会被看成是克里姆林宫彻底瓦解的标志和政治上所做的垂死挣扎。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总统发疯了。”

        沃洛申把丘拜斯的观点告诉了叶利钦。叶利钦一直相信丘拜斯的政治嗅觉,在一些紧急关头,他总是令叶利钦信服。但这一次,丘拜斯未能改变叶利钦的决心。

        第二天,8月9日,叶利钦就发表了电视讲话,解除了斯捷帕申的职务,任命普京为政府总理。

        从1996年叶利钦连任总统以来,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四易总理,叶利钦的接班人选从切尔诺梅尔金、丘拜斯、涅姆佐夫、基里延科,或者还有斯捷帕申,转移到普京。

        普京1952年10月出生于列宁格勒,197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行将毕业时加入克格勃。15年后他离开克格勃从政,尚不满四十岁就出任圣彼得堡市(此时列宁格勒又恢复旧名圣彼得堡)副市长。1996年,他来到莫斯科,任总统总务局副局长,一年后转任总统办公厅副主任,从此进入叶利钦的视线。1998年7月,普京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l0个月后他又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秘书。这一职务由总统任命并且直属总统,职权相当于总理。总理只管政府,而国家安全委员会决策的范围却超过政府。

        普京上任的第二天,第二次车臣战争就爆发了。

        1991年11月1日,车臣当选总统杜达耶夫不顾俄罗斯宪法的规定,成立主权国家车臣共和国。由于叶利钦当局忙于政治斗争,直到1994年底,俄罗斯武装力量和内务部军队三万余人开进车臣,由此开始了第一次车臣战争。此时车臣分离势力的羽毛已经丰满,对战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俄军仍沉迷于超级大国的幻影之中,对速战速决盲目自信。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当众夸下海口:俄军可以在几天内拿下(首府)格罗兹尼。但事实却与此相反,车臣武装对俄军的进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而且战术狠辣,给俄军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使俄军不得不放弃迅速占领格罗兹尼的目标。1995年3月初,俄军经过6天的苦战,终于拿下了格罗兹尼,随后又相继攻占了车臣的其他城镇。车臣成立了反杜达耶夫的联盟,甘塔米洛夫当选为主席。俄政府宣布暂停军事行动。6月14日,由巴萨耶夫率领的约一百名武装分子闯入斯塔尔边疆区,扣押了一千多名人质,要挟俄军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并撤出车臣。经过长时间谈判,俄政府被迫做出了重大让步,基本满足了巴萨耶夫的要求。当俄军从车臣撤军后,车臣的局势再度恶化。俄政府谋求以和平谈判解决车臣问题,8月31日,列别德与马斯哈多夫在达吉斯坦共和国首府签订了《哈萨维尤尔协议》,双方同意无条件停止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并计划将车臣地位问题推延到2001年前解决。第一次车臣战争结束。

        1999年8月7日,有“高加索狼”之称的巴萨耶夫不满足于事实上独立的现状,又指挥五千多名武装分子分两路攻入达吉斯坦共和国,向俄军猛烈进攻,企图继在车臣赶走俄军以后再在达吉斯坦打败俄军,以实现车臣、达吉斯坦脱离俄罗斯而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国家的目的。

        普京说:“如果今天不动手,明天损失会更大。”他要求总统赋予他指挥军事行动、协调各强力部门工作的全权,叶利钦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普京挑起了这副担子。

        普京首先制订了恢复达吉斯坦秩序的一整套方案,随后便对盘踞在那里的车臣武装分子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俄罗斯空军采取北约打击南联盟的模式,即利用空中优势和高科技武器对攻击目标进行远距离、高精度、无地面人员接触、尽量避免人员伤亡的军事打击,使“车独”活动基地和通讯、交通、经济设施瘫痪,然后调集大量地面部队展开围剿行动。俄军旗开得胜,而且仗打得十分漂亮,以很小的伤亡消灭了大量的敌人,控制了达吉斯坦。

        巴萨耶夫受到沉重打击后,开始实行所谓的“掏肚战”,派出大批恐怖分子潜入俄罗斯内部,制造了数起爆炸、凶杀事件,恶果惨不忍睹,使整个俄罗斯陷入一片恐慌。巴萨耶夫的恐怖行动激怒了俄罗斯民众。普京趁热打铁,开始寻求议会的支持。在9月14日召开的杜马会议上,普京首次提出了调整车臣局势的一套计划,他向议会分析了再不根除“车独”,软弱退缩,反击不力甚至再度屈服妥协的严重后果,表明了他在车臣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得到了杜马的广泛支持。

        9月19日,进攻车臣的战争打响。到10月底,俄10万军队完成了对格罗兹尼的铁壁合围。12月19日,俄军占领了格罗兹尼的民用机场,从而开始了格罗兹尼城的外围战斗。这时候,可以说,俄军已是胜券在握。

        12月19日这一天,第三届杜马议会选举正式开始,国民的眼光从车臣转向了莫斯科的白宫。

        自从普京出任总理那天起,叶利钦就把如何使普京在2000年总统选举中获胜作为主要政治任务。这当然也是普京考虑的问题。而影响2000年总统选举最重大的因素是1999年12月份的杜马议会选举。

        在杜马中最具竞争力的,一是拥有50万党员的共产党,一是拥有30万党员的由卢日科夫和普里马科夫联袂组建的“祖国——俄罗斯”,一是以亚夫林斯基政治集团为核心的“亚博卢”集团。这三个党派都是反叶利钦的。叶利钦选定普京为他的接班人,却没有给他留下一个党。要取得杜马选举的胜利,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新的党。

        虽然杜马议员的1/2是由政党系统选出,但剩余的1/2则是由地方选区选出的,而地方长官中很多是亲克里姆林宫的。叶利钦立即要求总统府第一副主任沙布杜拉苏洛夫将新总统的势力组织起来,紧急组织了近四十名地方长官,成立了以紧急情况部长为领导人的“团结”联盟。“团结”联盟还尽力把各地享有很高威望的知名人物、社会精英吸收进来。“团结”联盟宣布成立时已经是9月27日,离党团参选杜马的登记时间——10月25日只有28天了。而这时“团结”联盟尚有政纲而无组织,有竞选人而无基层党员,然而如果拘泥于先组织结构严密的政党,再参加杜马选举,那就晚了三秋。于是,“团结”联盟从一宣布成立就宣布参加杜马选举,并很快提出了候选人名单。

        经过3天的激烈争夺,12月23日,俄选举委员会公布杜马选举的最后结果:62%的选民参加了投票,选出了国家杜马450个席位中的440个,6个党派获得了5%以上的选票,得以进入杜马。其中,俄共得票率为24.29%;“团结”联盟23.24%;“祖国——俄罗斯”联盟13,12%;“右翼力量联盟”8,6%;“亚博卢”集团5.98%;“日里诺夫斯基联盟”6.4%。

        这次杜马选举最大的赢家就是叶利钦和普京。“团结”联盟成立不足三个月,就取得仅比共产党少一个百分点的得票率。

        在杜马选举8天后,叶利钦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12月28日,像往常一样,在克里姆林宫代表厅录制总统对全国人民的新年祝词。刚录制完毕,叶利钦说道:“我的嗓子有点沙哑,这篇祝词我也不喜欢,以后重录吧。”

        起草祝词的人吃惊地沉下脸来:“为什么,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

        “文字还得修改一下,给3天时间,l2月31日我们重录。”

        叶利钦这时已经作出决定,他要辞去总统职务,由普京代理。他决定就在31日向全国人民祝贺新年时宣布这一重大决定。而事前,这是绝对的秘密。

        叶利钦何时作出这样的决定呢?事后得知,最晚是在12月14日,那是杜马选举的前5天。那天,他与普京做了很长时间的谈话,向普京交了底。叶利钦一向喜欢独自作出决定。但在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以后,他也非常想和别人谈谈。但他不能,他认为如果透漏了消息,就会失去效果,失去这一举措在精神上、情感上、政治上的意义,失去这个决定的动力。

        直到今天,12月28日,叶利钦才把总统办公室主任沃洛申和前主任、与他亲如父子的尤马舍夫叫到他的家中,告诉了他的决定。然后,他与两人商谈了具体操作的问题:什么时候准备好辞职讲话稿,什么时候准备好哪些信件、命令和其他法律文件。在尤马舍夫的促请下,叶利钦才又把女儿塔尼娅叫来。塔尼娅闻听就一下子扑到父亲的怀里,她哭了:“你可一个字也没有对任何人讲过。你真了不起!让我吻吻你……”

        “孩子,你惹得我也落泪了,你走吧。”

        “妈妈——妈妈她怎能一无所知呢?”塔尼亚嗫嚅着说。

        “以后……以后再说吧。”说完,叶利钦与女儿就下楼吃饭去了。

        直到31日上午,叶利钦到克里姆林宫上班前,他才告诉了他的妻子奈娜。

        28日下午,叶利钦与普京进行了第二次谈话。直到这时,叶利钦才把他离任的时间告诉他,并向他讲述了31日上午的日程安排:发表电视讲话,签署命令,转交核匣子,接见强力部门领导人等等。

        12月31日12点整,叶利钦走向电视屏幕。他向全国人民祝贺新年,宣布了他的重大决定,他的新年礼物就是“新世纪,新总统”。最后,他向他的人民告别,并对他任职期间的失误表示了歉意。

        这时,大多数俄罗斯人都在饭桌上,意外和震惊使他们忘掉了手中的刀叉,甚至忘掉了下咽。

        叶利钦此举的目的是,给所有其他总统候选人一个措手不及。按照任期,俄罗斯的总统选举应在2000年6月进行,而按照俄罗斯宪法,总统辞职后,应当在3个月内进行新总统选举,因此他们很难为选举做好充分的准备。俄罗斯宪法还规定,参选人应当获得100万选民的支持签名,才能正式注册为候选人。由于这一次是提前选举,征集签名的数量减半,为50万个,最后期限是2月18日。但即便如此,在如此短的期限内征集到50万的人签名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这对普京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而且,现在普京当了代总统,总统、总理一肩挑,这对于他角逐总统大选当然处于明显有利的地位。

        当全国的视线都集中于电视屏幕上的时候,在克里姆林宫里正在为叶利钦举行告别午宴。在此前,他完成了电视录像,会见了大牧首阿列克西二世,举行了交接核匣子的简短仪式,与强力部门的领导人见面。然后,午宴于11点30分开始了。当电视上的叶利钦讲完话走下讲台的时候,在宴会上的叶利钦举起酒杯,与送别他的人干了最后一杯香槟酒。然后,他依依惜别,满面笑容地走出了克里姆林宫。

        (摘自《克里姆林宫百年内幕》,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版,定价:68.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