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战争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我们通过美国人对中国军事的分析,可略见一斑。
也许是第一次海湾战争让中国意识到,中国需要一种特殊优势,一种对抗美国的非对称技术能力。
第一次海湾战争是越战之后美国首次卷入的真正意义上的战争。1990年至1991年海湾战争之前的数十年间,苏联的存在及其所拥有的核武库,使得美军在国外相对得到约束。里根总统入侵格林纳达和前总统布什入侵巴拿马,都是我们后院的交战,这些事件都处理得不算太坏。但在这些冲突中,美军的行动仍然暴露出一些职责不清、缺乏协作的问题,这是导致1979年“伊朗沙漠”行动失败的原因,吉米·卡特总统也因此终止任期。沙漠风暴时,乔治·W.布什总统组织了自二战以来最大的联盟,三十多个国家联合起来反对萨达姆·侯赛因,总共聚集了四千多架飞机,12000辆坦克,近二百万军队,所有费用由日本、德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承担。这次战争标志着国际关系新的开端,总统布什的国家安全顾问布雷特·斯考克洛夫特将军甚至称之为“国际新秩序”。“沙漠风暴”中,妨碍这种国际行动的苏联已不复存在,所有国家的主权得到尊重,联合国使命得到彻底贯彻执行。“沙漠风暴”中出现了一批新式武器,这种新式武器由计算机和其他高科技技术控制,完成后勤管理并提供准时情报。1992年陆海空三军通信与电子局以及美国工业集团出版了《第一次信息战争》,介绍了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极大地改变了那场战争。
当时诺曼·施瓦兹科普夫将军以及其他军方指挥人员并没有准备采用网电空间武器瘫痪伊拉克防空网络,他们只准备使用计算机网络帮助他们实施精确打击。战士们也喜欢信息系统技术造就的新式“智能武器”。新式“智能炸弹”用一颗且只用一颗炸弹就能精确命中目标,以此替代需要多次行动、向目标投掷数十吨成堆的弹药才能摧毁目标的传统炸弹。它可以大大降低所需飞行任务架次,甚至几乎可以避免战争带来的平民伤亡。
当然,1991年的“智能武器”没有那么智能,也没有那么多。在1996年的电影“摇尾狗”中,有一个虚构的政治活跃人物,名叫康拉德·科尼·布莱恩,由罗伯特·德尼罗扮演。电影中有一个著名的情节,导弹从烟囱中飞入,这一情节据称是在好莱坞的录影棚中制作完成。布莱恩问:“人们回想起海湾战争时会想到什么?一枚炸弹从烟囱落下来。让我告诉你,我当时就在摄像现场,十多英尺高的模型是用塑料块堆砌而成。”德尼罗绘声绘色的描述并非事实,但1991年智能炸弹的作战效能的确被过分夸大。当时的视频是真的,被严格控制的媒体似乎没有意识到大多数炸弹不是由激光和卫星制导的精确弹药,而仅仅是“蠢”弹,由数千架B—52投掷。那时,智能炸弹不可靠并且供给短缺,但它们显示出武器向这个方向发展的趋势,它们告诉中国人,你们落后了几十年。
随着“沙漠风暴”行动的展开,美国人被胶水般粘在电视前,看到一颗颗炸弹向冒烟烟囱投掷落下的模糊视频,他们为本国军队重新具备令人畏惧的威力而欢呼。萨达姆·侯赛因的军队规模是世界第四,其武器装备大部分由苏联生产制造,和中国武器储备相同,这些武器在根本没有机会使用前就已被美国的空中打击摧毁干净。英军的空中打击进行了38天,紧接着是持续了一百多小时的地面战。这些电视观众中就有中国军方领导人。前国家情报部长迈克·麦康奈尔相信“看到沙漠风暴行动,中国感受到很大冲击”,后来,他们可能读了《第一次信息战争》和其他报道,认识到自己是多么落后,开始将海湾战争视为“重大变革”。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公开讨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应从海湾战争中学习什么。他们注意到以前制定的战略,即一旦开战以压倒性数量的军队抵御美国,现在看起来根本不起作用。他们开始裁减军队规模,在新技术领域投资。其中一项技术是网络化,以应对计算机新战场。他们公开的说法和美国空军将军的说法惊人地相似。一位中国专家在其日志中写道,“敌对国家可以遭受来自互联网的瘫痪攻击”。一位大校在分析了美国和中国之后,写到“失去信息优势的强大军队将会被击败,而占据信息优势的弱小一方将会取得胜利”。军事科学研究院战略部主任少将王普丰公开阐述“制信息权”目标,参谋部少将戴清民指出,这种制信息权只有通过先发制人的网电攻击才能获取。这些战略家创造了“网电一体战”,类似于五角大楼的网络中心战。
90年代末,中国战略家开始构思,中国可以通过使用网电武器来弥补与美国军队质量上的差别。麦康奈尔相信,“中国从沙漠风暴中得出结论,通过形成摧毁卫星和入侵网电空间等能力,可以挑战美军对战场的控制权。在世界新秩序中,以保卫国家的名义,中国感到他们必须削除美国在战争中的优势”。在中国的论述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是“非对称”,类似词句“非对称战争”。我们对中国非对称战争学说的更多了解,来自于一本翻译的薄薄小册子《超限战》。这本书由两名中国大校军官撰写,于1999年首次公开发行。它为弱国突破传统的战争理念,以现有的武器战胜强国提供了一张蓝图。本书的英译本是公开发行的,大多数人都可看到,在美国发行时有人在扉页上附了一个子标题——“中国摧毁美国的主要计划”。美国版的封面是火焰吞没世界贸易中心,书的最后一页引用了极右翼分子对这本书的评价,“中国与9·11有联系的证据”,这种做法误导了读者。尽管右翼分子围绕美国版夸大其辞,但这本书是我们理解中国军方网电空间战思想的最好窗口。
这本书提倡的战略就是世人所熟知的所谓“杀手锏”,“杀手锏”意味着利用对手超常规能力背后的弱点,战略目标是“用适合自己的武器作战”,同时“使武器适合战斗”。该战略提出不拘泥于传统冲突规则,包括在极端状态下禁止攻击平民的禁令。同时该战略倡导操纵国外媒体、让敌国毒品泛滥、控制自然资源市场、加入国际合法组织以使其屈从于本国意志。尽管本书写于l0年前,但它非常强调网电空间战。
这种采用网电空间战对抗优势力量的可能性并不意味着中国实际上决心与美国作战,如同中国军事规划人员所承认的,与美军的战争只是必须准备的不测事件。“和平崛起”被视为中国政府将中国发展为21世纪全球超级大国的国家计划。海军高级将领迈克·麦康奈尔认为“中国正在利用我们的系统以获取信息优势,他们通过国防承包商或院校间学术交流活动获取武器系统详细参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全球资源的依赖,以及他们与邻国和地区的争执,也许会诉诸于武力解决,他们必须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好准备,而且正在准备。
在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海军上将迈克·马伦看来,所有这一切,其目标直接针对美国,他在2009年5月的一次海军联合会议演讲中说,“中国正在发展其非常重视的海上能力、海空能力,在很多方面非常关注我们”,他还说,“他们似乎非常针对美国海军和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基地”。国防部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军力报告”证实了这些断言。中国已经研发出远距离雷达,可以侦测到美国的关岛空军基地;已经发展了反舰导弹,其速度超出我们防御系统的能力;已经购买了一艘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目前正在大连造船厂进行翻造,将很快拥有建造新航母的能力,并且他们已经制定了让飞行员在航母上起降的训练计划;已经在沿海部署了针对台湾地区的两千多枚导弹,且以每年超过100枚的速度增加;即将完成射程5000英里(约8000公里)的潜射导弹部署,为他们提供海基核打击能力。
这些似乎有点吓人,但是仔细分析后,你会找到单一现代化还不足以对抗美国常规力量优势的证据。中国的军费开支相比美国军费开支而言只是非常小的数目,他们公布的700亿美元,比五角大楼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追加费用之前的八分之一预算还少。美国航母打击群是现有装备中最强大的常规力量之一,由12艘航母组成,包括导弹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供给船,一个航母打击群一天内可以机动700海里,可以在两周之内开赴海洋的任何地方。美国海军自吹拥有11个航母战斗群。为紧跟军力现代化步伐,中国海军正在建造三艘下一代福特级航母,第一艘航母预计2015年航行。
五角大楼在“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军力报告”中指出,前俄罗斯航母在2015年以前不会投入使用。美国参谋部的一致观点是:中国要形成完全可以抵御中等规模的敌人如越南的现代化战斗力,至少还要十几年的时间。2015年以前,中国沿海防御能力会明显提高,即便如此,中国有限的防御能力尚不足以对抗美军当前所具备的能力。
除非……他们使用网电空间战弥补自己的战斗能力,对抗美军航母。中国对美国航母一直高度关注,并在1996年达到了顶峰。那年,台北和北京严重交恶,双方紧张对峙,克林顿总统派遣了两个航母战斗群保护台湾。为此,中国军方继续奉行自己的新战略,在一篇名为“信息战中的战术数据链”的论文中,为如何摧毁航母战斗群提出一种“实用路线图”。这是一篇非密论文,由中国的两位空军军官撰写,他们主要参考公开材料,这些公开材料大多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文中讨论了如何采用相对低端的技术手段对美军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干扰和中断。
在网电战争方面,《超限战》提出两个相关目标。一是窃取潜在敌人的技术,寻找其中可以利用的漏洞并发展自身技术创建一支现代化小规模部队。二是准备在战争过程中使用非对称网电空间攻击,而不是用传统武器在敌人后方实施破坏。只有在上述两个方面都有所发展才是正道。几十年以来,中国的军力和美军完全不对称,但如果中国使用类似网电空间战这种非对称战术,我们相信,新型的现代化中国军队完全可以赶上被中国网电空间攻击削弱的美军。最近,五角大楼的战略规划者已经将这些骇人听闻的内容写入《科学》杂志一篇题为“2015美国在海战中如何失利”的文章中。在这篇文章里,詹姆士·布拉斯卡勾画了一幅清晰的图画,不远的将来,中国将追上并战胜美国海军。
(摘自《网电空间站》,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版,定价:4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