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社会广角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1年11月01日 星期二

    我们的大学需要怎样的价值观

    郎咸平 《 书摘 》( 2011年11月01日)

        中国大学时而不时地爆出“新闻”,药家鑫、“我爸是李刚”……这些可笑的或者发人深省的事件促使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中国的大学教育——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董藩,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教授。两位看似毫无关联,却因敲响中国高等教育的警钟而被纠结在一起。药家鑫让我们悲愤地看到了漠视生命的又一个版本。2009年“杭州飙车案”,“官二代”同伴围在死者身旁嬉笑的场景曾经灼痛着公众的眼睛;2010年李启铭在校园内将两名女生撞成一死一伤后,又嚣张冷漠地喊出“我爸是李刚”。这些涉案的当事人都是在校学生,但是,如果一个差不多的案子能够一再翻版上演,我们就必须做出思考:是司法制度出了问题,是社会心理出了问题,还是教育体系出了问题? 

        一名学生、一名老师,让我们直面中国教育的价值观 

        一名学生和一名老师,敲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警钟,学生是药家鑫,六刀捅出了高等教育的一个大窟窿。老师是董藩,就是之前高喊“只有房地产才能救中国”的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的教授,这个人太可爱了,最近又抛出一个言论,他对他的研究生说,四十岁之前赚不到四千万,就不要来见他。 

        先说说董藩吧,董藩在其微博上的言论一出,马上有评论说,“四千万”呐,就是四个“千万”,你的学生不是做房地产的吗,怎样叫“四千万”呢?就是千万要暴利,千万要心黑,千万要行贿,千万要强拆,只有这么四个“千万”,才能弄到你这个所谓的“四千万”。我发现我们的网民太有才了,总结得太到位了。但是,各位有没有想过,这个“四千万”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金钱至上、成功主义,也就是那些房地产商的价值观。 

        所以说,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天天在讲美国的价值观,对不对?但是可悲的是我们完全没有搞清楚,美国最伟大的价值观究竟是什么?首先,我可以告诉各位,在美国,董藩教授的言论是绝对不可以接受的。为什么?因为他的这个言论没有任何科学的基础。你说你这个“四千万”在数字上有什么意义?或者你是不是做过实证研究,证明说你这个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之后,对学生、对你本人、对国家、对民族都会有好处?如果你没有的话,那你就不可以在学校里给学生灌输这种价值观。学校和老师要给学生灌输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理念呢?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思考,而不是告诉学生要怎么做。所以说,美国最伟大的价值观就是它从不塑造价值观。 

        再看看我们的价值观。透过董藩事件和药家鑫事件,我们发现我们的价值观真是五花八门。药家鑫的同门师妹李颖,在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言论:要是她,她也捅,谁让你受害者去记车牌号呢?之后,网上很多90后80后,还表现出自己对药家鑫的一种同情。这个事儿其实让我真有点无法理解。自古以来,杀人偿命,不管你捅几刀,终归是致命伤吧,那你是不是应该尊重基本的法律?但是,看看律师的辩词,说药家鑫是“激情杀人”,还有专家说“药家鑫捅六刀是习惯性弹钢琴动作”。更搞笑的是,还有一种辩护说,这个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品学兼优”,获过好多奖。各位晓得他们是如何理解“品学兼优”的吗?关于“品”,药家鑫的同学说,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对同学、老师都很好,原来“品”是这个“品”。“学”呢,药家鑫的辩护律师说他得过13次奖状,甚至还会弹钢琴,说他是一个学习非常认真的人。那我请问,如果按照这个“品学兼优”的标准,这种“品”跟这种“学”的人怎么会犯下这么恐怖的杀人案?竟然还有人同情他?甚至还用“品学兼优”这个观念,来回应我们这个社会对他的审判?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我们的教育已经到了    最危险的边缘 

        更可怕的是,在董藩事件和药家鑫事件的背后,不仅是这种畸形价值观的存在,更说明我们的教育现在已经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也就是我们中国的教育体系出现了系统性的偏差。为什么这么讲?我们再看看药家鑫事件,在这个事件中,似乎大家都认为,只要我不被抓住,我就可以躲过去。根本没有任何心理上的自责,好像大家都认为对于这样的事情,完全可以用一种投机取巧的办法躲过去。更可悲的是,药家鑫所在的学校竟然跟药家鑫的心理也是一样的,药家鑫事件一出来,他的学校就给出了一份报告,各位猜猜这份报告里是怎么说的?竟然说药家鑫这个事情等于是给他们学校栽了赃了,怎么办?赶紧撇清关系!还说药家鑫这样的学生是禽兽不如、咎由自取,最好大家能够把这件事情赶紧忘了。还有李启铭事件,就是高喊“我爸是李刚”的那个学生,事件发生之后,他的母校河北大学竟然规定学生不准接受任何采访,不准谈论这个事情。真不敢相信会有这种事情发生。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整个社会快要沦落到连最起码的正义公理都没有的地步了。简直太可怕了。所以说,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搞明白的,就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缺失了某个环节,才出现这么多所谓“品学兼优”的学生? 

        这让我想起发生在香港的一件事情,就是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我们看看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香港的学校是怎么处理的?很有意思,香港的很多学校,包括中小学组织了各种讲座和讨论课来讨论这件事情。讨论什么呢?什么叫人的尊严,什么叫人的隐私。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希望透过这个思辨的集体讨论,来减缓这个事件对社会的冲击。不像我们,动不动就拿起道德的大棒说,你应该有道德。透过这种对比我们发现,其实我们真正需要的根本不是一个统一的价值观,而是一种有独立人格的思辨,透过这种思辨,能够最终取得一个新的共识。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美国也一样。对于美国的大学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就是独立的大学人格。作为大学的教授,要有不畏强权的独立人格,那我请问,我们有多少教授有这种独立人格?我们的清华大学有个校训,叫“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对不对?但是,各位知道这是多少年前的校训吗?100年前的。可悲的是100年前的校训到了现在,差不多已经被我们丢掉了。还有,2011年不是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庆吗?很多人在反思清华大学走过的这100年,发现人文思潮越来越淡漠,而清华大学丢失的其实正是这个社会最稀缺的。有人在微博发出了一个帖子,说史上最牛的毕业证,这个学生的毕业证是清华大学的,他的导师是四位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这是四位大师给他加持的证书,说这样的证书再也没有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大师了!

        各位还记得民国时期的军阀张作霖吧,这个人是军人出身,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非常注重教育,他每次去辖区学校的时候,一定会换上马褂,然后非常谦卑地对老师说,我是一个文化很低的人,教育方面的东西,我什么都不懂,下一代要靠你们了。张作霖对教育的尊重不只是表面的,办教育所需要的钱、地、政策,都是他给的,但是,他从来不干涉教育。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他给大学一个独立的人格。这点很重要,因为只有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大学,才会有有独立人格的教授,然后才会引导学生学会思辨,并透过思辨这个过程,最后创造出一个独特的价值观。还有被称为“学者军阀”的吴佩孚,曾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骂完吴佩孚以后,吴佩孚照样给北大拨教育经费。透过张作霖和吴佩孚,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办好教育的原则,就是给钱但不干预学校事务。正是因为他们给了学校一个独立的人格,才会有那么多有独立人格的大师。 

        以前我们北大的校长、清华的校长多么崇高啊。但是现在呢?哪个大学校长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好像没有。为什么?因为一个大学校长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独立的人格,他可以为了学术上的自由跟各种权力作斗争。现在的大学校长怎么可能那么“傻”?所以说,对于现在的大学,即使是北大和清华,谁来当校长都无所谓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差不多,没什么区别。 

        才女作家蒋方舟不就写了个《致清华大学的一封信》吗?在网络上很火爆的,说的就是清华大学学生的状态,就是不“care”。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她身边的同学,就是清华的大学生,现在根本不愿意讨论什么国家的事情,对社会的很多现象也都不在乎,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跟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蒋同学每次想跟身边的同学讨论这类事情的时候,他们都恨不得说找个人赶快把自己救走。搞得蒋同学非常感慨,也很愤怒,所以她就通过这样一封信来表达她对清华大学现状的不满。

        (摘自《郎咸平说: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东方出版社2011年7月版,定价:32.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