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教好常态编班下素质参差不齐的班级?
□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同时教好“聪明”和“不聪明”的孩子?
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开始,也不知道是谁规定的,教室里的课桌椅总是一张一张前后对正,左右对齐,学生座位一定得排排坐。这样的座位安排对于“同学学习”很难有帮助,所以从来学生都是单打独斗独自学习,在讲究团队学习、要求学校应该经营出更多同学效益的未来新世代,要想提升教学效能,看来得从用心地规划座位开始!
美惠老师今年再度接下初一导师工作。在新班级的第一堂课,美惠老师重新安排学生座位并分组。美惠老师期许自己:“一定要让学生有全新的感受和全新的学习动力。”
分组前,美惠老师先做了一次全面性的“先期测验”,摸清楚每个孩子的学习底子。美惠老师依据孩子的学习潜力,准备将这个班级编成五个学习分组,每组有六个学生,也正好可以组成三对学习搭档相互合作学习。
首先,美惠老师挑出成绩中等的五位同学分别当五个学习分组的组长,既是组长,自然编成各分组的“一号”,谁说一定得是成绩最好,或是最坏的学生才能当“一号”?分组编号的原则是:尽可能找学习能力旗鼓相当的孩子编成各组的同一个号码,用“编号控管”精准分组有个好处,就是日后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发表或检测时,只要抽问各组同号码的学生,就能避免“上驷对下驷”的不公平竞争,让每个孩子在公平友善的竞争中较轻易得到成就经验。能源源不绝地激发出孩子的学习热诚,也能大大提升“小组对话”时同学扶持、互相协助的动力。
过去,就算进行了分组教学,常常因为“分组”太过粗糙,造成一般世俗“能力分班”或“能力分组”的标签效应。尤有甚者,常将优势的孩子集中在特定的分组。学习期间,就算只是随堂考,也往往造成组与组、孩子与孩子间的不公平竞争,学校成了另一个天天上戏的杀戮战场。在孩子敏感的心里,这种不公平、“上驷对下驷”的上课或考试评比模式让人很不舒服,孩子们只是不习惯表达,也不善于拒绝罢了。
分好组别,“师徒制”正式开始。
第一步,孩子们相互“认养”成为一对一对的师父和徒弟。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是“师父”,必须担负起协助“徒弟”的重责大任。各个科目都有些微不同的编组,多数孩子都有机会在自己擅长的学科方面当起小老师。当上了小老师,孩子良善的本性很容易激发出来,他们很乐于协助“徒弟”同学!
前年,在一阵子实行师徒认养后,有位小老师说:“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会认养班上最后一名的同学吗?因为他的爸爸曾经救过我差点溺水的爸爸,这次轮到我报恩了!”
什么样的“境教”效能,让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有了这样的“品格”体会!
阿绮是个很用心的小老师,总是会帮徒弟设计学习单、帮徒弟画重点,进行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可是,几天前小老师阿绮双眼含泪缓缓地跟老师说:“老师,佳佳回家都不看书,每次打电话问她作业写了没?她都不回答。”“佳佳总是在看电视,连她的妈妈都叫不动她……”
美惠老师心疼无助的阿绮,立即找来徒弟学生佳佳问个明白:“佳佳,为什么找不出时间看书、写作业?为什么不能配合阿绮的要求?”
“我……”佳佳答不出个所以然。美惠老师亲自陪阿绮一起教她的徒弟佳佳,想从实际的师徒互动上找出问题的症结。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阿绮也观摩了美惠老师的手法,她似乎找到“协助”的要领了,当这对师徒再度一对一沟通时,效果果真大有起色。考试前,佳佳还主动约师父帮她复习功课呢!
一整学年,只要美惠老师一踏进教室,就会看到一组一组师徒们认真讨论的情景。放学时,每位师父也抢着跟美惠老师报告徒弟今天的好表现。这时美惠老师也会提醒较害羞、较少报告的师父:“后天要考解释了,已经开始教徒弟读书了吗?”
腼腆的小捷答道:“我早就将要背的内容分成几份,要她每天背一点点。这样子她很容易就可以背起来了!”多厉害的小老师!
段考的最后一天,大家整队准备放学了。发现阿旺的书包鼓得高高的,老师走上前去促狭地随手一拍:“哇!饼干呵!要不要请老师吃啊?”美惠老师原本只想闹一闹阿旺,不料,阿旺的脸都红到了耳根,他说:“老师,不可以给你吃,因为这是要给我师父的,我要谢谢她!”隔天一大早,阿旺的师父小瑜,笑嘻嘻地拿出徒弟道谢的饼干和卡片与美惠老师分享,很是温馨。
每天,看着小老师用心出题给徒弟练习,看着一对一对的师徒在图书馆里努力讨论,上课时奋力抢答,这幅景象真让人感动!原来优质的“合作学习”可以这般轻易地便将低学习成就的孩子带上来;可以让高成就孩子因为“教学相长”而更加卓越。更可贵的是:每个孩子都能一天一天远离竞争,远离高傲、自私、冷漠和愚昧。大伙儿自自然然地找到爱,也找回友善。
教学问题的关键,不只是操作模式的优劣而已,教学好不好的关键是:老师的教学操作是不是够细膩。
竞争激烈的校园,优胜劣败的班级,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将低成就的孩子也能轻松带上来。复制这一套“合作学习”的经营模式并非难事,难的是老师诚心地诱引、细腻地观察、及时地伸出援手、及时地给予幽默鼓舞。
让一套好制度轻松上路不难,但是要很当一回事地持久运转,又是另一桩难事。问题是,怎样才能让老师细腻的心活起来?
没有任何一位学生是完全靠老师教会的,其实孩子教孩子更容易。
教育不必太傲慢,老师也不必太往脸上贴金,其实学生不全然是老师教会的,大部分有效的学习都是孩子自己的体会和同学间相互的影响。对不少学生来说,孩子教孩子比老师来教更容易,合作学习更具成效。
事实上,过度强调竞争的学习环境会不断弱化或断送同学相互协助的可能。利用竞争压迫孩子学习只是饮鸩止渴的策略,这种策略会教出不能互助、不会合作的下一代,这会是未来的噩梦!君不见,美国不少著名大学至少都还坚持将学生成绩单当成学生个人的秘密档案,不准用来当成施压的工具。这样做至少保留了孩子的尊严,让学生有尊严地进行合作,创造未来。
(摘自《好老师在这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版,定价:2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