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轻松一刻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1年06月01日 星期三

    归国十年作品选

    陈丹青 《 书摘 》( 2011年06月01日)
    我的画室 2007年
    临摹 苏里科夫 布上油画 2008年
    上海美术大学女生 布上油画 2006年
    洗净与未洗净的矿工 木板油画 2006年
    中央美院温州四人帮 布上油画 2010年
    国学研究院(从左至右:赵元任、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吴宓)布上油画 2011年

        回国定居,转眼十年了:写得太多,画得太少。荒在学院的六年固然一事无成,但我不想推说是无效的教学耽误画画;出版的集子居然能有读者,但我心里清楚,这类杂耍并不抵偿本业的荒疏,而我就此变成两个人,同时在做两件事:几乎每周,我被各种稿约引向陌生而犯忌的话题,并在恩准的尺度内,口无遮拦;同时,偷得半日,立刻关起门来闷头画画,循规而蹈矩。我得承认,书写、言说,令我获得绘画从未给予的快意,而当闭嘴描画时,我再三庆幸画画比我所能想象的幸福,更幸福。这是我从未有过的经验。可是在厕所里审看新书的校样时——全是字,那么多字——忽然深感羞愧,想起以赛亚·伯林信奉的铭言:“不要有太多的热忱。”

        绘画与写作的功效,比我想象的更差异。前者是享乐的,自私的;后者似乎迎向公众,并被赋予暧昧的责任。在凌乱的写作或讲演中,我不愿,并很少谈及艺术——眼下的空间能够诚实而良性地谈论艺术吗——独自画画时,我却像个从未写作的人,一味自私,专心致志。我知道这些画不外是重复的练习,我知道老朋友期待有一天我会画出新的“创作”,但我并不为此焦虑,也不知道何以不感到焦虑。现在这些画挂起来了,公布了我的隐私:诸位看见什么稀罕的把戏吗?没有。我只是在画画。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