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经济生活
    报 纸
    杂 志
    书摘 2010年11月01日 星期一

    定价权之痛:透视中国大豆危机

    徐 明 赵文锴 孙 飞 编著 《 书摘 》( 2010年11月01日)

        中国的整个大豆产业正面临着被外资控制的局面,跨国粮商已经深入到种植、大豆加工、贸易、流通等各个环节,大有掌控大豆产业链之势,而本土大豆将很有可能被挤出市场,甚至可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灭绝。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善,从长远来看,大豆危机有可能成为一个撬动中国经济的阿基米德支点。中国必须采取措施,防范外资对中国大豆产业链的控制,并积极促进本土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东北、内蒙古以及黄海沿海地区都有丰富的大豆种植资源,这些地区被誉为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长期以来,大豆一直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现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非转基因大豆的最大种植国。然而,这一切在中国入世短短的5年时间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折。作为国内最早全线开放的农产品市场,中国大豆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洋大豆”的价格战冲击下,不仅丧失了原有的优势,还面临着全线崩溃的危险。

        现在,中国的整个大豆市场乃至整个大豆产业面临着被外资控制的局面,跨国粮商不仅从加工环节对大豆加以控制,而且还深入到种植、贸易、流通等各个环节,大有掌控大豆产业链之势。在大豆进口的急剧增长和外资对国内油脂加工企业的大量并购的双重打击下,中国大豆产业已经面临极为严重的危机。

        1995年以前,中国还是大豆出口国,然而,从1996年开始,中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国。2005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2659万吨,进口量大约占全球贸易量的1/3,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增长,反映出中国对于大豆的需求日益扩大的现实。然而,令人忧虑的是,非但中国的豆农没有从增长的需求中获得真正的实惠,而且以大豆为原料的本土油脂加工企业也是惨淡经营,举步维艰,纷纷面临停产和被外资收购的命运。

        市场需求增加,中国豆农却没有获得实惠,其关键原因就是输在了“价格战”上。进口大豆要比国产大豆更有价格优势,在价格战的冲击下,本土大豆在出售时几乎变得无利可图。这种情况是从2006年开始的,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的豆农处境每况愈下。以黑龙江为例,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但是在2006年,由于进口大豆的价格冲击,本土大豆的平均收购价开始跌破成本价,大豆销售价格降到每斤0.96元,而成本价格是每斤0.99元。这一年中国豆农减少收入三十四亿多元。国产大豆的销售日益困难,价格不得不跟随洋大豆不断下降。结果是中国的大豆进口越多,农民自家的大豆就越发贬值。这一局面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大豆种植面积开始大量萎缩。面对生活压力,很多农民已经放弃了种植大豆,而选择外出打工。毫无疑问,如果这种情况不加以改善,中国大豆将很有可能被挤出本土市场,甚至在自己的土地上灭绝。

        除去价格战损害了本土农民的利益外,国外大豆加工企业的大量涌入,也重创了国内大豆产业。据统计,现在国内还在开工的九十多家油脂企业中,外商独资或参股的企业已经控制了全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中国本土的大豆油脂加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当今的国际谷物市场,有80%的市场份额被4家企业控制,它们都是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分别为美国ADM、美国邦基、美国嘉吉和法国路易达孚。人们习惯根据它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将其称作“ABCD”四大粮商。现在,这4家跨国集团不约而同,都已进入了中国市场。美国嘉吉正在紧锣密鼓地和国内油脂企业进行并购谈判,并且已经在中国油脂市场上取得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在这一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8%,而且雄心勃勃,计划在未来几年里达到两位数的份额。

        然而,嘉吉以及其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务增长有多快,往往意味着国内企业被外资并购的速度就有多快。曾经是江苏省油脂企业龙头的宝港油脂,2006年,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宣布破产,最后,南通市政府以租赁的方式委托嘉吉代为经营,不过人们都很清楚,租赁只是一个过渡阶段,最终结局无疑将是并购。这仅仅是嘉吉在中国的投资布局中的一颗棋子。2007年6月,嘉吉公司投资9000万美元,每天能加工5000吨大豆的大型榨油厂已经在南通开始投产,这家工厂是嘉吉公司在全球所有的油料加工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而与国际跨国粮商的并购行动相对应的是,国内开工的油脂加工企业已经从2000年的一千多家减少到九十多家,而且这九十多家中还有六十多家被外资控股或参股,这六十多家企业的实际加工能力已经达到市场份额的85%。除此之外,外资企业的触角还越伸越远,除大量并购油脂加工企业外,还伸向了掌握大豆品种专利的科研机构。新加坡郭氏兄弟公司就曾经和黑龙江省农科院的大豆研究所进行过接触,其目的显而易见,即希望通过转让的方式将科研成果拿来为己所用,从而逐步控制黑龙江的大豆产业,并向全国范围进军。

        面对中国大豆产业的危局,人们不禁要问,“洋大豆”究竟有着怎样的中国“攻略”,它的最终目的又是什么呢?要分析这个问题,就要从产业链的高度入手,只有这样,才能看清本土大豆全军覆没后的危险。

        在中国,大豆已经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大豆可以制作成各种豆制食品,如豆腐;可以进入油脂加工企业,压榨豆油;在压榨过程中还可以产生一种副产品豆粕。豆粕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可作为制造饲料的主要原料。因此,大豆不仅和居民的日常饮食有关,同时还和畜牧业有着紧密的联系。迄今为止,外资进入中国大豆产业链时,主要选择大豆油脂加工环节。然而,油脂加工同样与大豆进口有着直接的关联,这是因为外资在中国进行并购时,没有一个不提“你我合作,你必须购买我的大豆”这样的条件,这势必让已经在价格战中丢盔弃甲的本土大豆更加雪上加霜。同时,人们也不得不怀疑跨国粮商收购中国企业的目的是不是为了推销自己的“洋大豆”。

        现在,中国对大豆的需求只升不落,进口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对于跨国公司而言,投资中国的大豆产业有着非常诱人的前景,为此,外资精心设计出这样一份中国“攻略”:

        首先控制大豆产业链中间的加工企业,这样跨国公司就掌握了选择大豆进货渠道的权力。而掌握中间环节,也就可以控制大豆产业的上游——种植业,同时也利于间接控制大豆产业下游的豆粕、饲料等环节。如此一来,外资企业就可以通过入股、并购等方法,逐渐控制中国大豆的整个产业链,从而达到完全控制中国大豆市场的最终目的。

        如果这一天到来,将意味着外资企业对于中国大豆市场的完全垄断。那时,外资就可以操纵大豆价格,并进一步操纵所有相关产品的价格。例如,日常生活必需的豆油、食用豆制品都有可能被任意指定价格,大量使用豆粕的畜牧业也将遭受重大影响,畜牧业成本将迅速增加。与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其他产品,如鸡蛋、鸡肉、牛肉、猪肉等价格可能会全面上涨。这种情况将使得大量利润通过大豆这一产业,源源不断地流入外国,到时甚至中国的整个农业都有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

        从长远来看,大豆危机有可能成为一个撬动中国经济的阿基米得支点。它为中国的粮食结构性变化敲响了警钟。现在,中国大豆的高度对外依存使得国内粮食市场将深受国际粮价波动之害。由于失去了大豆的定价权,豆价波动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豆农和大豆压榨企业。并且,豆价还会影响到其他农产品的价格,进而对CPI、汇率等都将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大豆危机绝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危机,极高的进口依存度和外资的高度垄断已经威胁到中国粮食安全。如果大豆危机进一步延续,波及整个宏观经济时,中国的经济安全将必然受到影响。

        那么,面对来势汹汹的跨国企业,中国的大豆产业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必须防范外资企业对中国大豆产业链的控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促进中国大豆产业链健康发展。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在按照WTO规则来支持本国大豆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公平竞争,比如说美国大豆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这是因为美国政府为本地农民提供了大量农业补贴,相比之下,中国的豆农处境就要逊色太多。中国必须及时采取国际贸易救助措施,对大豆及豆油进口总量进行有效调控,并加大对大豆种植者和大豆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从而保护和发展国内的大豆产业。现在,中国的大豆及大豆压榨产业所处的危局已经被众多媒体报道为“外资入侵”的一个恶果,已经成为中国大宗商品开放的一个教训,将来也许还会成为一个经典的保护主义案例。随着中国履行加入WTO时的承诺,准备对外资开放粮食流通,这一案例还会被一再提起。

        其次,要树起中国大豆的“绿色”招牌。

        目前,中国的进口大豆基本是转基因大豆。它是一个将传统大豆的基因改变,从而具备了新特征的新品种。其特征主要是具有很强的抗除草剂性能,可以降低种植成本,目前美国、阿根廷等国家种植的大豆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这就意味着,目前中国超市销售的大豆调和油、大豆色拉油等大部分都是用转基因大豆加工而成。虽然这些大豆已经通过了质检部门的检测,但关于它食用安全性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转基因大豆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还需要时间进行检验。

        相反的,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也是非转基因大豆最大的生产国。然而,这一显著的质量优势却没有得到国内企业的积极利用和推广。国内企业不仅对本土的绿色大豆宣传力度不够,而且对于进口转基因大豆的认识也明显不足。比如说世界各国普遍规定,转基因大豆只能用于榨油,不能直接食用,然而目前国内的状况却令人甚为担忧。为此,专家呼吁,尽快遏止转基因大豆在中国食品领域的流入,同时尽快提高国产绿色大豆的品质。令人鼓舞的是,2008年9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改变本土大豆的不利局面。文件一出,立刻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在媒体看来,它是一声号角。号角一吹,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豆保卫战”就此打响。

        (摘自《中国经济大趋势》,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1月版,定价:36.00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