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留学安全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22年06月20日 星期一

    高温天气来袭 留学生暑期出行安全须注意

    记者_郑楠 编辑_王博 设计_刘仕悦 《 留学 》( 2022年06月20日)

     

        6月以来,全球多国掀起高温热浪,更有国家接连遭受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刷新史上同期气象纪录。

        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超过35℃的天气现象,连续数天(3天以上)的高温天气过程,称之为高温热浪(或高温酷暑)。一到夏季,气温上升容易让人变得焦躁,恨不得一头扎进水中、全身钻进冰箱,高温更是让人烦躁难耐。据国际新闻报道,近期全球多国出现了高温热浪现象,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这背后的原因也早有预知。在海外各地的中国留学生,需要注意防范因高温天气可能带来的系列安全事件的发生。

    6月多国遭遇高温极端天气

        6月以来,全球多国掀起一阵阵高温热浪,更有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欧多国接连遭受4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刷新史上同期气象纪录。

        6月18日下午,法国气象局发布了西南11个省的高温红色警报,滨海城市比亚里茨当日下午气温一度飙至42.8℃,创下当地2003年以来最高气温纪录。6月17日,意大利北部一些地区气温达到40℃,19日,北部城市都灵宣布进入最高级别的红色高温紧急状态。此外,意大利北部地区干旱严重,境内最长的河流水位降至70年来最低水平,一些地方已经110天没有降雨。西班牙2022年热浪来袭之早,创下1981年以来的纪录,多地最高气温突破40℃,就连夜间气温也罕见地保持在20℃至25℃的高位,部分地区林火肆虐。英国、德国也未能幸免于此番“烤验”,民众纷纷下海消暑,德国柏林也发生了山火,同时发电量也受到影响,德国政府已在数日前呼吁民众节约用电。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北美,美国多个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历史纪录,已有超过1亿名美国人收到高温警告。美国中部和西部部分地区持续遭受热浪侵袭,加利福尼亚州97%地区处于严重或极端干旱状态,可耕种土地大面积减少。6月21日,威斯康星州等地出现了断电问题,高温的持续进一步引发了当地民众对用电的担忧。美国气象部门预计,6月20日往后的一周将有覆盖超过2.4亿人所在地区的气温超过32℃,一波更强的热浪正在路上。而在东亚的中国,气象局也发布了不少高温预警。高温极端天气的发生,再次猛烈地敲醒了警钟,世界各国也都在深入探讨研究如何解决这一危机。

    高温背后是气候变化的恶果

        显而易见,高温酷暑给农业生产、森林防火、能源需求和民众生活工作等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一波又一波的热浪并非只是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出现,而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出现,其实在很早以前大自然就已经向人类释放了警示的信号。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欧洲近日的高温天气,虽然发生时仅是6月中旬,但却与往年七八月相似。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纳利斯说,由于气候变化,热浪来得更早。如果温室气体排放继续上升,全球变暖幅度将会更大,目前所经历的只是“未来的预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次评估报告也指出,未来全球绝大部分有人口居住的地方都将出现更多、更强、更持久的极端高温,并预计这种现象将出现得更为频繁。

        而在2022年3月,北极和南极的气温就已创下历史新高。科学家多年来一直警告,两极的异常升温应当被视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预兆,随之而来的会是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3月开始,世界各地的气象站均已观察到“连绵不断”的高温纪录。先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整个南亚次大陆持续高温天气,带来了自有气象记录122年来当月的最高;后是5月,美国气温飙升,大有赶超往年之势,与此同时,热浪席卷欧洲多国,在6月初气温就已达到40℃;在东亚,中国气象部门也连发多道高温预警。科学家已经证明,这些反常的高温并不是自然发生的。在2022年5月发表的一项气候归因研究表明,人类对气候的影响使南亚热浪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30倍。

        地球,越来越热了。面对高温极端天气,气候科学家有说,“气候变化正在使全球的热浪变得更热,持续时间更长。气候变化的信号甚至可以从热浪造成的死亡人数中检测到。”有专家认为,“仅欧洲发生热浪频率就增加了100倍或更多,这是人为将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的。”有观点认为,“作为降温重要工具的空调本身也是问题的一部分:空调不断扩大的使用规模和大量的能源消耗有可能加速温室气体排放。全球社会必须致力实现可持续降温,否则将有可能进入一个致命的恶性循环中,对冷却能源的需求会进一步推动温室气体排放和结果,导致更严重的全球变暖。”作为普通民众,尽管能为全球气候变暖付出的力量相对有限,但却很有用,单从树立环保意识来讲,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这种意识,那么以此所起的作用可能将是巨大的。

    海外留学暑期出行安全须知

        俗话说“高温酷暑,上蒸下煮”。高温极端天气下,会给人体造成影响,特别是体质较弱人群,更容易中暑。时值暑假,在外的留学生出行还须注意气象灾害、中暑、溺水等安全隐患,培养安全防范意识,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技能。

        第一,关注天气变化。暑期天气炎热,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多发,自然灾害进入高峰期。留学生外出或规划户外夏季运动时,如游泳潜水、海上冲浪、远足露营、登山越野等,一定要提前查看气候新闻、天气预报等信息,尤其是高温暴雨预警,做好安全防护准备,若遇极端天气提示,尽量调整并延迟出行计划,改为室内活动。同时尽量避免独自前往人烟稀少或没有安全保障设施的区域,若遇险情保持冷静,及时报警求助或想办法自救;避免在大风大雨中驾驶车辆,以防出现安全事故。此外,如果在市中心或人多的场所,遇火灾等灾害,须听从现场救援部门的指挥,做到不慌乱不擅自行动。

        第二,关注应对指南。欧洲多国和美国多地遭热浪侵袭,气温屡创新高,这导致了山火、洪水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断电问题。因此,留学生除了关注天气变化和预警信息,还要密切关注当地政府发布的突发自然灾害应对指南,比如驻美大使馆此前发布的《中国公民旅居美国手册(安全篇)》。留学生须提前阅读应对指南并了解清楚,还要谨记求助热线电话,切勿将生命当儿戏,不管也不去看,以防遇险时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做,错失自救他救的机会,进而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留学安全也始终牵动着国内全家人的心。

        第三,注意防暑防晒。天气炎热,建议留学生避免在一天中最热时段外出或减少次数,最好选择吸汗透气的衣物;及时补充水分,适当饮用淡盐水,不可过度冷饮冷食,宜吃清淡食物,避免食用剩饭剩菜;避免进行大量的运动或从事体力劳动,适当午休;对中暑症状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头晕眼花等短时间内休息可恢复正常的先兆中暑、体温超38℃且脉搏增快等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的轻度中暑、恶心呕吐常伴有昏迷甚至意识丧失等的重度中暑。外出前要做好皮肤防晒的准备,不管是防晒霜等化学防晒,还是戴上遮阳帽和携带遮阳伞等物理防晒。还可进行耐热训练,如果长时间在空调房生活工作,每天应抽出一段时间到室外活动,但避免长时间在烈日或温高的环境下停留。如自有车辆,尽量不要停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还须对其加强维护保养,避免暴晒导致爆胎、自燃,注意车内不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四,注意涉水安全。溺水是暑期常见的意外伤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37万多人因溺水死亡,而很多意外都可以尽量从预防开始降低发生概率。留学生应高度重视溺水问题,特别是在暑期,更应提高警惕;观看相关视频或浏览相关常识,了解应对措施,培养安全意识;习得一些急救知识,以防意外发生时惊慌失措,亦可自救;按照专业指导,学会科学规范的游泳姿势和技能,熟悉且提前做好热身动作;前往合规合法的泳池和安全熟悉的开放水域;同伴之间互相提醒、劝阻,不要起哄,不会水性不要贸然下水施救于他人。此外,在开展海上活动时,还须选择有正规资质、经营规范的水上交通公司,了解安全风险,听从专业指导。同时关注天气和海况,切勿抱有侥幸心理出海或下水游泳。

        总的来说,还是需要广大留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暑期出行做到不涉险、不冒险,不参加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野外活动。同时尽量“非紧急、非必要不旅行”,如确需国际旅行,还得密切关注相关出入境政策、防疫要求和航班变动情况,做好疫情防护,保持防疫好习惯,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多通风、少聚集。当下高温极端天气还在持续,还须谨记防气象灾害、防中暑、防溺水的安全常识,不要将自己处于危险境地,不要让家里人担心。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