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封面故事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21年09月20日 星期一

    以文化为纽带,彰显魅力中华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中华文化海内外同放光彩。

    记者_姜玉婷 编辑_张影 设计_金乌 《 留学 》( 2021年09月20日)

        “大风泱泱,大海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
        古往今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早期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轩辕氏(黄帝)、尧、舜、禹等时代,到中国第一个国家夏朝的建立而后发展至今,以传统节日、传统饮食习惯、传统民间风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与悠久的华夏文明一道,在世界的舞台上讲述着上下五千年来的发展史诗。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展新风。经过前辈同胞移民海外后的代代相传,伴随世界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密切,中华文化已成为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媒介。

    中秋节:海内外天涯共此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千百年来寄托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团圆的期盼与对家乡的思念。每当来到农历八月,丹桂飘香,满月如盘的时节,溢于游子心中的,是相思,也是乡思。
        我国的中秋节源自上古时期秋夕祭月,起初是一种民间对于天象的崇拜。自汉代开始,中秋节作为一种节日广泛普及开来;至唐代时期,中秋节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庆祝形式;到宋代后,中秋节在我国走向兴盛。
        中秋节综合了秋季时令的庆祝习俗,涵盖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间活动。每逢中秋佳节,民间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月以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并祈盼庄稼丰收、生活幸福。
        伴随着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源于我国的中秋佳节也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生根发芽,并在发展中被赋予了新的习俗与含义。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人口占比颇大的国家,因而对于中秋节十分重视。新加坡人民将中秋节视为向家人与朋友表示谢意并进一步沟通感情的机会。每至中秋节,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将相互赠送月饼,借此表示真挚的问候与祝愿;在马来西亚,祖辈的华人华侨也将过中秋节的习俗保存了下来。中秋之前,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华人社团积极组织提灯笼游行以庆祝佳节的活动,电视与报刊也参与进中秋的宣传中来,全面烘托节日的气氛;在菲律宾,每逢中秋佳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便张灯结彩,同时举行包括舞龙游行、民族服装游行、灯笼游行和花车游行等在内的庆祝活动。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也同样有类似中秋节的节日。
        在泰国,中秋节也被称作“祁月节”。每逢泰国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互相祝福;在柬埔寨,人们会在佛历十二月举行传统的“拜月节”。这天清晨,人们开始准备供月礼品,并采鲜花、挖木薯熬汤、舂扁米、煮甘蔗水,十分忙碌;在缅甸,八月要庆祝“月圆日”,也称“光明节”。节日的夜晚,万家灯火通明,全国各地通宵播放电影、演出话剧、并举行歌舞活动。在缅甸的佛塔内,也将进行大规模的布施活动,十分热 闹。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秋节以其所蕴含的关于“团圆”“欢聚”“圆满”的期盼,将海内外的中华儿女的心凝聚于自己的小家庭,团结于祖国的大家庭;同时,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中关于“阖家团圆”“花好月圆”美好意境的追求。
        有酒邀佳客,同庆中秋节。只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春节:中华儿女在海外的文化之根


        自唱新词送岁华。鬓丝添得老生涯。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并在传承中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经过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勤劳的中国人民在日常生产与生活中逐渐产生了对春天的期盼、对“年”的敬畏以及对“岁”的感叹。春节便综合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年岁与春天的朴实的信仰,是我们珍贵且独特的文化遗产。
        发展至今,春节已有4000多年历史,现已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中最为重要的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正因如此,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春节都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居住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与留学生而言,春节更是与祖国之间的纽带,是在异国他乡仍不忘却的祖国文化之根。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同时,春节作为传统节日的代表也走向了世 界。
        在美国的唐人街,春节时的花车游行与舞龙舞狮早已成了每年的传统,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前来观赏:在数公里长的唐人街上,便有许多身穿中国传统服饰的美国人放鞭炮、品小吃,并与游行队伍里的表演者互动,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中国的年味儿。在泰国曼谷的老城区,唐人街已有200年历史,每到中国的农历新年,这里便开始举办各色庙会,商铺的橱窗都贴着春联和福字,还挂有红彤彤的灯笼。春节当日,会有许多泰国群众到唐人街来感受中国春节的韵味,并且王室成员也会来到这里,向华人送来节日的问候。在法国,巴黎的13区是华人最早的落脚地。每年春节期间,法国华人侨团将在这里联合举办春节彩装大巡游活动,在活动中既有舞龙舞狮表演,又有我国古代传统服饰展,十分热闹。
        每逢春节至,海外中华儿女的心便与祖国更紧密地系于一处。中华传统文化也在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在海外的传播过程中,向世界展现着拥有悠久历史与璀璨文明的大国风范。

    茶叶:中蒙俄万里茶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茶叶,自古以来便是文人笔下感情的寄托,是我国悠久文化的一部分。同时,茶叶亦是我国对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重要代表。
        万里茶道,兴盛于17世纪,是丝绸之路后亚欧大陆上的又一条国际商道。这条商路,绵延1.3万公里,南起福建武夷山,途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穿越蒙古高原,最终抵达俄罗斯圣彼得堡。这条商路,沟通亚洲大陆南北方向的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的核心区域,并延伸到中亚和东欧等地区,是在当时丝绸之路衰落后又一条名副其实的重要商 路。
        作为茶叶的原产国,我国在公元16世纪便有茶叶出口的记载。至17世纪,我国的砖茶已经在欧洲培养了一批忠实的饮用者。在北亚的西伯利亚地区,以肉、奶为主食的游牧民族更加养成了“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习惯。而出口到北亚与欧洲的砖茶,便是经由中国古代晋商之手。祁县,作为晋商文化中心区,便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
        时至19世纪,汉口逐渐成为中国近代茶叶集散地之一。1890年,俄国皇太子尼古拉(即后来的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中国之行中踏上了汉口这方土地,并感叹道:以汉口为起点的万里茶道是一条伟大的茶叶之路,汉口是一个伟大的东方茶港……从此中国汉口“东方茶港”的美名与中国千年茶叶文化在中外茶商中广泛流传开来。
        在过去两个多世纪的互惠合作中,这条万里茶道的沿线共有数百个城市因茶叶而有机联系在一起,共同承载着万里茶道的文化与精神。如今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这条茶道迸发出新的活力,中、蒙、俄三国正致力于深入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合作、产业融合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努力实现我国茶文化、茶产业和茶科技的融合发展。

    赫哲文化:中俄边境文化季


        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具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大国,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由来已久。在公元10世纪,我国的丝绸、锦缎等商品就已传入俄国境内。在基辅罗斯大公国时期,古罗斯人与我国北方的契丹族有了接触,此后“契丹”也就成为了俄国对中国的称呼。
        自元朝开始,中国与欧俄地区之间的驿路交通便利,交流往来开始频繁。中国的文化与技术也从这时开始,更加大规模地被传播到欧俄地区,我国的铜镜制作技术就是这一时期技术传入的代表。在1730年和1731年,清政府派遣官员率领使团先后赴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参加俄皇加冕仪式,这也是我国最早派往欧洲进行交流沟通的使团。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拥有了更广阔的平台。在素有“赫哲故里”之称的黑龙江省同江市举办的中俄边境文化季便为传承民族文化,并展现中国的文化魅力作出了贡献。
        同江市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是我国黑龙江省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中俄水上贸易的重要中型港口、江海联运进出口货物的重要换装港。赫哲族在这里聚居,因此这里也被称为“赫哲故里”。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这里已经连续七年举办中俄边境文化季系列活动,同时开展了多次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展览展演、体育赛事、交流研讨等各种文化活动。在活动中,赫哲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顶杠、鱼王角力、鱼皮服饰走秀和伊玛堪说唱等节目逐一登场,这些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与当地的非遗产业共同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多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达200多万人次,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纸鸢:中国风筝飞到哥伦比亚


        风筝,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东周的春秋时期发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经三年设计修改,最终成为风筝的雏形。后来鲁班用竹子代替木头,改进了墨翟风筝的材质。到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并称为“纸鸢”。
        随着风筝在民间的普及,其被寄予“吉祥”“求福”“长寿”等美好寓意。在唐代时期,风筝节应运而生。中唐诗人元稹曾在他的咏物诗《有鸟二十章纸鸢》中写道:“有鸟有鸟群纸鸢,因风假势童子牵。”由此,便可看出唐代风筝活动的盛况。
        历经千年的发展与变迁,风筝节现在依然是民间盛会。不仅仅在中国,在东南亚、日本、美国等世界多地都有举办风筝节的习 惯。
        8月是哥伦比亚的风筝月。每年8月,哥伦比亚各省份都会轮流举办风筝节,此时各地都会看到来自中国的风筝的身影。每年从7月开始,哥伦比亚的商贩就开始准备风筝,为8月的风筝节做准备。因为风筝通常有尾部的飘带,因此在哥伦比亚又将风筝称作“彗 星”。
        哥伦比亚最早的风筝节诞生于1975年8月7日,在雷瓦镇举办。经历了40多年的光阴,哥伦比亚人为风筝注入了许多新的生机,现在他们将放风筝作为增进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与共享快乐的媒介,希望在快节奏的时代能有机会同全家人一起分享幸福。

    文字:《汉字》国际巡展


        仓颉为帝,南巡狩,发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相传,仓颉由“灵龟负书”获得灵感,创造了文 字。
        汉字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多次变化与发展,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写的方块字,也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成为我国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的代表。多年来,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界展现了文化中国之美。
        《汉字》国际巡展活动于2013年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正式启动,并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海外首展。此后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德国纽伦堡、法国巴黎、日本东京、泰国曼谷、韩国安东、美国旧金山、斯里兰卡科伦坡等地陆续进行。展览,将展示汉字起源、流变、传播与汉字艺术意趣,以展示汉字独特魅力与推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中所作的贡献。
        回望过去,在漫长的历史时期,汉字曾作为除我国之外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地的政权的官方文字。同时,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也深受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喜爱。《源氏物语》曾记载,平安时代(794—1192年)的日本贵族最喜爱读我国诗人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的《长恨歌》曾在日本广为流传,以致出现后期杨贵妃东渡日本的传说。
        在越南,也曾有一段近千年的使用汉字的历史。从秦末南海尉赵佗建立南越政权,发展汉文化开始,越南北部就受到了汉学的影响。至汉唐时期,越南的文学作品多以汉文化写成,与唐代同时期的越南人也会参加科举考试。到公元938年,越南建立独立政权,保留宗藩关系。此后越南的历代王朝仍以汉字为正式文字,并修建国子监和孔庙。
        如今,中文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汉字作为中文的载体已经成为中国形象的一部分。《汉字》国际巡展将逐渐使世界对中国文化有更加具体的感知,进一步展现中国文化大国的形象,同时加深与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当今时代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我国传统文化走过了千年的风风雨雨,积淀着数代人的智慧。文化结缘,民心相通。相信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中,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我国的优秀文化将继续传古今经典,树当代风范;将在娓娓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于时代的浪潮里,历久弥新,迸发生机与活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