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留学生活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21年08月20日 星期五

    保护网上的未成年人 社会在行动

    “网络保护”专章,为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提供安全屏障。

    记者_姜玉婷 编辑_张影 设计_李阳 《 留学 》( 2021年08月20日)

        日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新增加的“网络保护”专章将从立法角度为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保驾护航。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19岁及以下网民群体占比为16.6%,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中国网民组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伴随着未成年人网民数量与占比持续上升,社会对网络内容监督管理、家庭上网教育、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的保护需要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
        新的政策与法规的出现源于近一段时间来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面临着诸多不安全因素:某些充斥着暴力内容的游戏和内容低俗的直播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某些不法分子以聊天软件为平台,借助网络交友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欺凌……这些现象并非个例,如今新型互联网使用使得网络环境变化迅速,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防止沉迷”的阶段,而新出台的“网络保护”专章则可视为在新媒体时代,为保护未成年网民而筑起的一道屏障。
        “网络保护”专章将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保护视为全方位、立体化的协同作战,家长、学校、社会机构需全面团结于保护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统一战线。专章明确提出,需将“父母及时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课堂上不允许带手机”等要求写入法律;同时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时至次日8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等。以保证未成年人在家庭和学校都可以安全上网,同时要求各平台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风险降到最低。
        网络游戏是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重要阵地。早在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进一步为青少年网络保护建立了稳固的防火墙。大多游戏企业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整改与调整,推出并严格落实游戏中的青少年模式。
        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网络游戏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所有上线运营的游戏全部接入国家层面的实名验证系统。在未成年人用自己的身份信息登陆游戏后,通过国家层面的实名验证系统,会自动触发游戏的“防沉迷系统”。在这一系统中,不同游戏平台的在线游戏时间需统一累积计算,从而防止未成年人辗转于多个游戏之中。
        目前,游戏行业对未成年人实行统一且严格的“限玩、限充、宵禁”管理:未成年人在22时至次日8时禁玩,平时限玩1.5小时/天,法定节假日限玩3小时/天;8岁以下禁止充值,8至16岁最高月充值不超过200元,16至18岁最高月充值不超过400元。
        在国家层面上,中央网信办于2021年7月启动了“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专门提出需要关注“防沉迷系统”和“青少年模式”效能发挥不足的问题,重点排查并解决网站平台“防沉迷系统”问题漏洞,解决“青少年模式”入口不显著、识别不精准、专属内容不够丰富、应用效果不佳等问题。在此次专项行动中,聚焦解决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除了游戏问题外,还包括直播、短视频平台涉未成年人问题。
        《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人。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且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数字时代发展,孩子们首次触网的年龄越来越小。
        近年来,伴随着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发展壮大,许多未成年人在不自觉中加入“主播”的行业中。他们或在平台上与成年人合作拍摄视频,或在直播中表演才艺,很多未成年人成为受到网友追捧的网络红 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担任主播上线直播或炒作“网红儿童”,属于违法违规行为。面对此类现象,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网络法治蓝皮书》主编支振锋表示,由于在互联网时代接触互联网的门槛和成本大幅降低,加上直播、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未成年人直播、拍短视频现象日益普遍,存在“网红儿童”直播炫富拜金、奢靡享乐等现象,这将给触网未成年人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
        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2020年1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的通知》。通知特别规定,平台须通过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等措施,确保实名制落到实处,并封禁未成年用户的打赏功能。2021年6月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发布《网络表演(直播)行业保护未成年人行动倡议》,其中超50家平台承诺,不为未满16岁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服务。《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修订、《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和《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制定,为中央网信办启动专项行动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也给保护未成年人不受网络侵害提供了法治保障。
        暑期已经来临,对于未成年人的网络使用安全的保护迫在眉睫。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从政策法规的规定到社会上各相关机构的配合,我国的“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行动虽初见成效,但想要长期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仍需政府、学校、家长、平台等相关对象多位一体的合作。在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使用上,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毋庸置疑,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一种世界性的共识,对于未成年人媒介使用的保护需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多个方面。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一样,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法规保护、家校合作、社会协同,以规范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环境并培养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对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有着深刻的意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