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教育选择的多样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全球疫情尚未平息、留学之路多舛的当下,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一项越来越受青睐的新选择。
根据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目前本科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共7所,经过数年或十余年的发展,它们已经成长为高品质、受欢迎的中国高等教育新名片。
在中外合作大学中,宁波诺丁汉大学(简称“宁诺”)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优秀代表。2004年3月,宁波诺丁汉大学获批筹设;2005年5月获得教育部正式设立的批准;2006年2月举行校园落成典礼。由此,宁波诺丁汉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园的中外合作大学。
在2006年校园落成典礼上,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宁波诺丁汉大学寄语:“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创建和成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教育走向世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在接受《留学》杂志专访时,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董事长应雄研究员饱含深情地回忆起习总书记当年的寄语,“总书记的讲话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让我们记忆犹新。在十七年的办学之路上,宁波诺丁汉大学正是承载着这样的期待与厚望,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前行。”
四十载教育路上敢为人先
作为宁波诺丁汉大学党委书记,应雄自建校伊始就见证着这所高校的发展与进步。拥有近40年教育生涯的他,始终以“教育人”作为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到目前为止,我这辈子都没有离开教育的工作领域。”
应雄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成长于中国传统的教育环境,老一辈教育人的品质与情怀给他带来了深刻的启迪与影响。1983年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教育梦想的应雄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数学教师。“从初出茅庐时讲课的紧张,到逐渐热爱这份职业,这样的转变得益于我的学生。”彼时,应雄20岁出头,学生们与他岁数差不多,年轻人朝气蓬勃与求知若渴的热情给他带来强烈感染。在学生们成长、成才、走向社会的过程中,他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从1983年到1993年,整整十年时间里,应雄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随着工作经验积累,他也开始兼任行政管理职位。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教育带来的幸福与成就感之外,他的内心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和焦虑。“在那个时候,年轻人也会产生新点子,但往往受到传统体制的束缚与制约,很难将想法付诸实践。在体制内的学校里,如何更好地激发教职工的热情?如何更好地进行创新?我开始越来越深入地思考这些问题。”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日益深化,应雄萌生了一种新的冲动:既然无法凭一己之力改变传统的学校制度,那么能不能自己创办一所体制创新的学校呢?
1993年,应雄离开体制内的学校,与创业伙伴徐亚芬一起创办了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那时,他们没有得到财政拨款或其他资源支持,完全凭借自身积蓄白手起家。回忆往昔,应雄笑言当初的想法其实有些幼稚。“那时年纪轻,想什么就干什么,不像现在年纪大了,可能会更加保守。”以十年教育从业思考为薪,以年轻的冲动与一腔热血为火,这份教育改革事业点亮了最初的希望之光,在28年的历程中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展开了广阔的教育画卷。
在发展过程中,万里教育集团旗下形成了国内外两大系列的学校体系。应雄用一组数据展示了集团的办学成就:目前集团拥有的净资产达到56亿元;全日制在校学生超过3万人;教学土地有2600多亩,教育用房共计100多万平方米;教职员工共有2800多名,其中不乏一流学科带头人。
万里教育集团的发展历程,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艰辛道路。在没有范本可以参照、没有现成政策指引的情况下,其创始团队不愿墨守成规,而是选择了“将创新进行到底”。浙江万里学院就是集团创新成果的一个重要代表。万里教育集团自1999年接管当时办学基础极为薄弱的浙江省属高校——浙江农村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了浙江万里学院以来,在全国院校中率先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浙江万里学院成为“公办高校实行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新型高校,也成为了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改革探索总是面临很多挑战,因为法规没有告诉我们可以这样做,同样也没有说不可以这样做。好处也正在于此:这给了我们创新的最大空间。只要是符合学生所需、符合社会所需、符合国家未来教育的方针,什么事情我都敢做,我也能做。这些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大土壤孕育出来的新机遇。”应雄说道。
中外合作大学“先行者”
创造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全新模式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继浙江万里学院之后,万里教育集团的又一办学创举。“如果说浙江万里学院开启了公办高校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改革的先河,那么宁波诺丁汉大学则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合作的先河。”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经中国教育部批准,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凭借国际一流水准的课程、先进教学理念和优质教学质量,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国内乃至全球都具备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面对《留学》记者“宁诺好在哪里”的提问,应雄笑着直言:“宁诺就像我们自己养出来的孩子一样。在我们的眼里,她什么都 好。”
的确,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诞生,背后是应雄及其伙伴的奔走努力;其茁壮成长,亦离不开这批教育者的悉心浇灌。
宁诺的成长史,要先从浙江万里学院说起。1999年,浙江万里学院从一所体制内的专科学校转型为万里教育集团体系中的新型高校,实现了质量的跃升。“我们起步的时候要求非常高。当时我们和上海复旦大学合作,学院下设的所有系都由复旦大学的专家参与筹建,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担任我们办学的总顾问。”
浙江万里学院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一路高歌。然而,数年之后,始终追求创新的万里人开始思考学院新的发展方式。“我们那时想,如果固守这样的思路,万里学院始终只是‘跟跑者’,是不是能寻找另外一条道路、创办一所更有特色的大学呢?”他将目光投向了国外。
应雄认为,中国加入WTO,对外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未来需要更多具有国际理解力的年轻人,国际化是中国所有大学都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从国际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和国内的很多优秀大学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怀着有些‘膨胀’的想法,我们开始去国外寻找合作高校。”应雄笑言。
当时,一份巧妙的缘分促成了绝佳的合作契机。曾任复旦大学校长、浙江万里学院办学总顾问的杨福家,那时正在担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据应雄讲述,有一次他和万里创业团队的成员们拜访杨福家时,说出了心中的办学冲动。杨福家具有广阔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视野,大家在交流中一拍即合。于是,他们协同合作,将英国诺丁汉大学国际一流的教学资源引入了中国宁波。
当时,英国诺丁汉大学也恰巧正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其考察班子走访了北京、上海的许多名校。用应雄自己的话说,当时的浙江万里学院在中国高等教育圈子中只能称得上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孩”。为什么英国诺丁汉大学会选中浙江万里学院作为合作办学的伙伴呢?在首次接待英国校方的到访领导时,应雄道出了心中这一疑问,而对方的回答至今令他印象深刻:“我们看重的并不仅仅是办学水平,我们更重视的是与何种体制机制的合作伙伴来办学。我们选中你们,原因在于你们对于高等教育的一份情怀、理解,以及你们的体制机制。从这点来说,我们双方具有很多相似性。”英国校方所谈到的“体制机制”,在应雄看来指的就是“想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特点”。
在理念契合的前提下,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于2003年初启动谈判,同年10月正式签订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在教育部和省市人民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破天荒地做了一件法规没说怎么做、又没说不能做的事情。一所独立的中外合作大学就这样诞生了。”
在应雄看来,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的‘先行者’,其诞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他尤其感谢改革开放政策送来的春风。“如果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我们的学校也没有生存的空间。”
2006年2月,中英双方的领导人参加了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校园落成典礼。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出席典礼,并发表讲话。习 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宁波诺丁汉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作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为浙江高等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宁波诺丁汉大学在中英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茁壮成长,在促进浙江与英国文化、教育交流,促进浙江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十余年的办学路上,这颗“希望的种子”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我们希望让社会感受到,宁波诺丁汉大学是一所有意义、有特色、能够满足众多学生需求的新型高校。”应雄说道。
“国际化”与“本土化”交融
助力莘莘学子圆深造梦想
“国际化”是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一所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的最鲜明特色。“通过引入优质的国际高等教育资源,我们让学生能够享受更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环境,培养他们成为未来具有国际视野、国际沟通能力和家国情怀的人。”
应雄向《留学》记者阐述了宁诺国际化特色的具体表现。“第一,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由英国诺丁汉大学选派,现任宁诺执行校长尼克·迈尔斯(Nick Miles)是英国诺丁汉大学副校长,这样的设置最大程度地保障宁诺的办学与英国诺丁汉大学高度接轨;第二,宁诺采用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接受权威机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AA)的质量评定,QAA的质量评估报告表明,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一致;第三,我们学校的工作语言、教学语言是英语,学术教师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委派或按同等标准进行全球招聘,教师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与地区,其中约70%为外籍专家,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2%。”
从外在的校园建筑,到内在的人才培养过程,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国际化的特色。此外,国际化还体现在学校的海外合作中。通过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的构建,宁波诺丁汉大学与全球数十个国家的上百所大学建立了充分的合作关系,学生们有机会去众多海外高校交换学习。比如,英国诺丁汉大学是国际高校联合体“U21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的发起者之一,宁波诺丁汉大学自然也加入了这一联盟,通过该联盟框架下的协议,各成员高校的学生可以自由交换,相互不收取费用,充分保障学习交流的深入开展。
“用数字来说明,我们目前注册学生数量有9000多名,但是在学校的人数大概是8000名,那么这1000多名学生到哪里去了呢?他们常年在世界各地交流。由此可见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应雄说道。
除了打造“国际化”特色外,宁波诺丁汉大学也注重“本土化”的保护。“我们并非单纯地照搬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方式,而是把中国的社会文化要素融入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让中外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应雄强调道,“国际化,首先是充分的本土 化。”
作为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党委书记,应雄对于本土化的问题尤为重视。他表示,自己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以党建引领学校的办学方向,守住学校在办学过程当中的底线。在日益复杂的国际意识形态与文化冲突中,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宁波诺丁汉大学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理事会又由中英举办方的高管组成。如果学校在意识形态等重要问题上出了差错,那么这个学校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是需要关门的。”应雄说道。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雄作为党委书记,投身于学校的党建引领工作,系统性地强化宁诺的党组织架构,做好党组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我们希望通过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的建设,让宁诺成为具备中国人的情怀、中国人的精神的一所新型中外合作大学。”应雄曾表示,“宁诺培养的学生,不仅放眼世界,更要心怀祖国,热爱党和人民。”
凭借“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双重优势,宁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应雄介绍,学校每年的本科毕业生有大约2000名,超过 80%选择继续深造,他们基本都进入QS排名前100位的高校深造,其中约30%步入了全球前十的顶尖一流高校,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
比起优越的升学成绩,更让应雄感到骄傲的是,从宁诺升入世界高校的学子中,90%以上的学生在国外完成学业后选择了回到祖国发展。“这个数字让我们很欣慰。他们的选择由多方面原因促成,其中一个或许就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对于家国情怀的教育。我们学校最优秀的学生,大部分都会在学校发展成为中共党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宁诺的学子特别可爱,特别值得我们自豪。”
疫情“危中育机”
探索混合教学新模式
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整个国际教育领域一度笼罩在风雨飘摇中。作为国际化程度极高的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应雄坦言,疫情冲击下,宁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少量的专业招生分数有所下滑,2020年尤其明显,2021年随着疫情形势转变,情况已经显著好转。尽管有困难,但应雄对学校的工作很有信心。“疫情毕竟是暂时的,它不会改变我们努力的方向。”
如何妥善安排教学工作,保证学生的学业顺利完成?这是所有高校面临的至关重要的任务。由于出入境受限制,中外合作大学在这方面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应雄告诉《留学》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宁波诺丁汉大学暂停了一切短期交换生项目,“这是无奈的办法。”对于“2+2”项目,学校给予了学生灵活的选择权: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可以选择去英国诺丁汉大学完成后两年的学业,也可以选择留在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校园继续学习。“如果有些课程宁波诺丁汉大学无法提供教学,则由英国诺丁汉大学提供线上授课。目前来说,基本上宁波诺丁汉大学已经能覆盖全部课程。”
外籍学生是宁波诺丁汉大学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提供了大力支持与悉心关照。应雄讲述道,2020年初疫情暴发时,一部分外籍学生留在了中国,学校就为他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帮助他们感受宁波风土人情、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他们也愿意留下来,感到中国很安全,也感觉很开心、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正常的学习与生活秩序都没有受影响。”
此外,还有约400名外籍留学生身在国外,这在应雄看来是个“辛酸的话题”,因为他们已经一年半没能返校学习了。为了保障他们的学业,宁诺于2020年3月启动了一项新计划,花费两个月时间改造出了一批能实现线上线下互动的直播教室,帮助不能返校的留学生与班级里其他同学同步上课。为解决考试的问题,学校委托第三方开发了一套科学的线上考试系统,保证了线上线下考试的公正性。“我们学生的毕业标准绝不会因疫情而‘放水’。”应雄强调道。
应雄认为,从有利的角度看,疫情反而触发了混合教学的新模式,可谓是“因祸得福”。“在未来,混合教学可能成为高等教育的常态。我们希望打造更成熟的混合教学体系,哪怕将来没有疫情的情况下,它也能成为一种有益的教学手段,让高校的资源以多样化方式服务于社会。”
中外合作大学担当时代重任
国际教育领域前途光明
对中外合作大学而言,疫情并不仅仅带来了教学方式的启发,还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由于出国留学受到阻碍,考虑到安全因素,许多渴望优质国际教育的学生和家长将目光投向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中外合作办学被视为“家门口留学”的新选择,也成为行业人士热议与密切关注的“新风口”。
2020年9月,教育部宣布了为应对疫情期间出国留学难这一问题而采取的系列举措,其中就包括“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方式丰富就学路径”。教育部明确指出,允许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以及内地(祖国大陆)与港澳台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考核招录部分符合特定条件的出国留学生,双向选择,择优录取,为学生提供国内求学机会。招生不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占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标,对高校其他各类招生不产生影响。
按照这一政策,宁波诺丁汉大学在2020年额外招收了224名原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被纳入教育部特殊计划,毕业后以留学生身份获得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文凭学位。应雄介绍道,按照教育部会议的指示,增额招生计划2021年会继续执行,宁诺已经在制定相应的工作安排。
除了人才培养外,大学还具备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职能,中外合作大学也是如此。应雄认为,除了为学生提供优质国际化教育新选择外,中外合作大学在科学研究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宁波诺丁汉大学通过多年努力,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工具之一。ESI前1%的学科一般被视为国际高水平学科,前1‰则被认为是一流学科。根据2021年最新统计结果,宁波诺丁汉大学的“工程科学”学科跃升至ESI全球前0.5%,“社会科学总论”学科首次进入全球前1%。作为一所只有十余年办学历程、相对较为年轻的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能够取得这样的学术科研成果与认可,实属来之不易。
“我们学校规模较小,总共只有3个学院,而3个主流学科中有2个已经达到国际高水平,这意味着我们更有能力为地方服务,支持产业的发展。”应雄说道,“这体现出中外合作大学的重要担当:依托广泛的国际学术科研资源,服务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很有意义的。”
应雄用实例论证了宁波诺丁汉大学的科研贡献。学校的航空学院作为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个小学院,已经为中国大飞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比如说,C929大飞机的国产化的过程中,宁波诺丁汉大学承担了其电驱动系统的研发工作。两年前,我们已经将成果移交给了中国商飞,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此外,宁波诺丁汉大学在航空材料的研究方面也颇具优势,持续为中航提供技术服务。“某些材料要求使用新突破的技术,为什么我们在短时间内能达成这样的成果呢?因为我们整合了国际先进资源,引入了高端人才,所以在起步时就具备了一流研究水平。”
应雄认为,未来中外合作大学在科研方面将有更多可能性与空间。基于自身的实践和思考,他在2020年曾向省内领导致信,表达希望宁波诺丁汉大学继续保持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势、为解决浙江省企业“卡脖子”难题作贡献的期冀。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教育新形势,应雄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从经济角度看,世界各国已经成为“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疫情只是使各国人民面对面交流产生短期困难的一个突发事件,无法改变世界融合的大趋势。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中外合作大学将迸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
“大学是国际交流最好的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年轻人能够融入世界交流的过程中,而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疫情无法改变国际教育的走向,但会让我们的交流方式更加多样化。”应雄认为,在短暂的阴霾之后,未来国际教育领域将迈向更美好的光明,包括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内的中外合作大学,将成为推动这一发展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