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来美国读高中的小留学生们,由刚来美国忐忑不安的小留学生成长为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的留学生。在交谈中,他们告诉我,在国内读书时感觉自己的生活轨迹是一成不变的,努力挣扎着通过了中高考,上一所差不多的高中或者大学,为不容易拔尖的成绩苦恼,还要承受同学间竞争的压力。没想到前往美国读高中后,渐渐发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开始自发地学习,争取自己想要的,然后有了今天的成绩,这样充满希望的崭新开始。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不由思索,为什么来美国读高中后会有如此大的成长变化?
补短与扬长
中美的教育目标不同
中美两国在教育目的和对成功的评判标准上有着很大差异,两国教育基因分别侧重“补短”和“扬长”。我国的教育“基因”可以归纳为“补短”教育,尤其是在初高中的阶段,强调各学科均衡发展。而美国教育是“扬长”教育,鼓励孩子发挥特长,在基础教育之上,让孩子们慢慢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明确的方向。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之一是培养人才。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是以儒家为中心形成的,其具有超越性的一面在于始终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古代的杏林学子们通过反复诵读经典来完善道德服务社会,到近代开始奉行“天下为公”,现代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构建了中国文化中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发展高于个性发展的道德意识,这一意识贯穿了中国的教育体系。
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思维模式的固化,我们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外,还在筛除遴选、优胜劣汰。有了不同层级的标准考试层层把关,我们的教育已经不只在培养优秀完善的社会公民,还兼具了功利性的社会目的和工具性特征。
虽然近年来我们已经听到强调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的呼声,但真正从理念,落实到课程,再落实到评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反观美国,虽然也有这样的社会目的,但将其放在了公民教育的背后。无论是有名的蓝带高中还是普通的教育机构,都把提高当地人民的素质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他们奉行的是“以人为本”,简言之,就是“个人第一”,追求的是个人的利益、理想和权?利。
个性化VS统一化
中美家庭教育出发点不同
在家庭教育方面,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能独立生存,适应各种环境的社会公民。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更多的在于挖掘孩子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所以他们会对孩子从小无意中展现的兴趣爱好十分重视,并且鼓励发展。
相比之下,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能有出息,有好的工作和社会地位。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专心学习,其他的事情放在一边,这样就很容易忽略孩子们的天分,扼杀他们的创造力。所以相应的,中国孩子会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为考试而存在的课程学习和与同辈之间的竞争上。把棱角磨平之后,每个孩子都变成了能回答出标准答案的考试机器。
成绩是中国对于成功的最重要标准
教育目的的差异也导致了我国偏重于统一,而美国更加多元。在我国,幼儿园到大学都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虽然各地的教学部门也会做些调整,但主要的教学内容,乃至教学进度,开学与放假时间,都是由教学部门统一制定的。最重要的是,无论我们怎样强调注重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只要最后的考核标准是中高考的成绩,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因为任何标准化的统一考核,都是体系设置自上而下一元化的结果体现,难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固化僵硬,无法实现全面的多维度的考察。前段时间,2017年的高考状元又掀起了新闻狂欢的浪潮,但无论是媒体报道的焦点还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都只在状元们各科成绩有多几近于满分,有怎样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
价值观与生活态度
同样是美国教育的评判标准
再说美国,美国教育的核心是地方办学,多元化标准。全国分为数万学区,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个州自行确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各州划分为大大小小的不同学区,各学区自己决定选择什么样的课本,实行什么样的教学方案。到每个学校里,不同学校所设置的课程以及难度,都可以根据学校以及任课教师的实际情况而确定。
至于美国大学的招生,也是完全自主招生,虽然也有标准考试如SAT和ACT这样的存在,但也只是入学标准的一部分。全美的各州、学区,乃至各个学校,因为其自主性,也让它们的成绩没有直接的可比性。另外,美国的高校和中学都实行学分制、选课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情况选修科目,只要把学分修满就可以毕业,拿到文凭和学位。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的美国学生很年轻却取得好几个学位的原因所在。总之,对很多美国人来说,学习成绩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一些优良的价值观、独立的生活态度甚至绅士的作风都可能是孩子们广受好评的关键。
中国在初高中的基础阶段要求学生数理化、史地生等各科样样有较好的成绩,任何一科有所不足都会影响到未来至关重要的升学考试。而美国在这方面则是更多的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给予了学生最大化的自由选择。我国的国情使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但我们可以在自己国情的基础上,学习吸收西方教育优良的部分,从而充实自身的发展。家长和孩子们也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衡量比较自己适合哪种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