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人物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7年08月20日 星期日

    用脚步丈量留学服务 君子毋以益小而不修

    专访世纪华旅留学邵雨青

    记者_孟蕾 编辑_李丹 供图_王大鹏 设计_李阳 《 留学 》( 2017年08月20日)

        十五年前,世纪华旅留学开始涉足出国留学业务。南美、日韩留学在国内独占鳌头,美加和西班牙是其中流砥柱。华旅每个国家的业务几乎都涵盖了中学、专科、本科以及硕士学历领域,从文理专业到艺术留学,从行前评估、专业选择、院校推荐再到就业指导、签证移民、海外置业,华旅坚持把在每个国家的留学业务做得更加全面而细致。

        五年前,在国外学习、生活、工作十二年之久的邵雨青从加拿大回国,只身前往武汉负责华旅的中南部业务。熟悉国内外市场,学习如何与当地的学生、当地的机构打交道,各个国家的留学项目也渐渐熟络起来。三年前,邵雨青从武汉回到北京,从综合性顾问变得更为专业,主攻升学和境外服务。目前,邵雨青担任世纪华旅留学的首席运营官(COO),并主抓加拿大留学业务。

        采访中,邵雨青先生侃侃而谈,从天南说到海北。他爱好广泛,热爱教育,喜欢棒球,对美食有自己独特的研究,但这所有的所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细致而专注,而这些也具象到了他对事业和教育的追求上。“君子毋以小益而不修, 毋以小嫌而疏至戚”,邵雨青正是这句古语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服务源于用心

        极致服务追求下的匠人品质

        秦国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中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决定成败,教育服务行业也不例外。“这么多年来,华旅有自己的坚持。开发一个项目就把它做透,如果这个项目没做透,就不会开发下一个项目。”邵雨青认为所谓服务,源于用心。在业内,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把一个国家的留学服务做厚,然后做透。华旅的任何留学项目,邵雨青都力求把它做细、做扎实。以加拿大为例,小学、初中、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转学、就业、移民、生活,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服务,华旅都能提供。

        目前,包括语言培训和申请服务在内的留学前市场已是红海,接近饱和,留学后市场却是一片巨大的蓝海。这片蓝海,包括了学生到达海外后的住房、学业辅导、就业、移民等几个刚需领域。胡润百富发布的《2016留学(课程)趋势特别报告》显示,留学人数毫无悬念地延续近几年的上升趋势;中国教育部于2017年年初发布的另外一组数据显示,年度回国与出国人数比例为1:1.28,而在10年前该比例仅为1:3.15。这几份密集发布的行业报告都展示了相同的趋势,那就是中国的留学生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而且回国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回国就业与国外就业的比例日渐持平。 

        这给留学概念增加了新的诠释。留学已不再是简单的成功申请并出国深造,出国后的发展、学业指导、就业等留学后服务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生与家长所关注。为此,留学后续服务正成为留学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这对正处于红海厮杀的留学行业而言,无疑意味着新的发展契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把留学生送上飞机的那一刻,意味着整个留学服务流程的结束”这种传统服务形式将落伍。留学后服务市场的发展将成为行业新常态,未来留学领域的发展将向留学后服务倾斜。

        为了将加拿大留学做得更加全面,邵雨青决定开发加拿大留学后服务市场,而这一步先从就业入手。华旅的就业指导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外就业,另一个则是国内就业。在很多国家,留学是移民的前哨站,而就业又是移民的一道关卡。由于语言、文化壁垒及当地工作经验的缺失,留学生在海外的求职竞争力远远低于当地学生,致使很多学生在签证有效期内没法在海外找到理想的工作。“留学生海外难留下的原因无非有这几个,能力、定位、准备欠缺以及前期能力不足。”邵雨青说华旅的海外就业指导服务会从学生毕业前的两三年开始,帮助学生做好定位、积累工作经验、丰富简历并提高职场技能。

        时光如果倒流二十年,海归回国可能意味着高薪。而如今,顶着洋文凭求职的年轻人越来越明白,事实已非如此。远离故土多年,国内竞争大的困局实难突破。一般来说,留学生回到国内要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才能真正适应国内的生活状态、生活习惯和生存法则。“有些人说留学生不接地气,华旅要做的就是让留学生接地气。”邵雨青说留学生具备良好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爱学、能干是他们的一大优势。但同时也有劣势,国内外职场环境迥然不同,他们需要本土化,熟练应用国内的职场生存法则,例如在国内职场中搞好人际关系是一门必修课,为自己找好朋友很重要。而比此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有足够的价值。在职场上,总把自己当最聪明的人,往往是最笨的,真正的高手是大智若愚。这些道理,需要留学生提前预知。

        未来的教育信息将会越来越透明,因此谁能把服务做到更加细致,谁未来就能占领这个市场。而极致待客之道,源于服务领域的匠人品质。成功往往更青睐偏执狂,将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坚持做下去,服务做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做到谁都无法超越的极致,就成功了。

        莫看教育都相似

        要看水底万丈深

        年少出国,旅居北美多年,邵雨青对留学生活深有感触。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留学变得需之可行。中国早在多年前就推行素质教育,但面对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它的推行一路坎坷,很不乐观。不论是公立学校、个人私塾还是国际学校,都没有摘掉应试的帽子。学校全面发展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几方面的素质,开设相关课程,看上去是在不断完善和深化教育理念,但实际上殊途同归。学生大都出于能为高考加分的原因去学习这些科目,而不是因为热爱。

        与此同时,国内的生活压力也日渐成为吞噬掉学生天赋的加速器。“在国外的生活压力要比国内小很多。比如在加拿大,每年赚到3万-4万加币就有很不错的生活。但这个数字放在国内一线城市,每年赚得3万多元人民币,将是一个比较痛苦的生活状态。有些艺术生的初期收入就如这般,他们还需将为数不多的收入诉诸灵感和职业技术,所以迫于生活压力,不少学生纷纷转行,这其中不乏有天赋的人。”因此,在邵雨青看来,生活压力较小的环境更适于培养人才、延伸才华。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内高校也开始引进国外的教育理念、师资力量,在教学的设施设备上也向国外看齐。但这仅仅是改头换面,内里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国外,学生要记得去上课,记得按时完成作业,记得在12:00前把论文交到教授邮箱里。”邵雨青认为中国的大学通常是高中封闭学习的延续,辅导员进行保姆式看管,而国外的大学却是社会的前身,没有人督促,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学业。

        在国内的大部分高校,期末考试的平时成绩只和出勤率有关,考试不及格可以重考。但在国外就不同,每门功课要达到优秀则需要学生四年内的八个学期每一天都在努力,做好每一份作业,完成每一篇论文,一刻都不能放松。考试不及格则需要重修,从零开始学起,势必会影响学生以后的规划。国外的课业压力要比国内大很多,知识的利用率也相对较高。

        知识和能力是日积月累的果实,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所以,两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差别显而易见。

        留学日趋常态化

        开拓视野不忘家国情怀

        留学从当年的少数人选择变得常态化、大众化,家长和学生谈论起出国留学的语气已经稀松平常。它不再是一个学生甚至是家庭的重大决定,而是人生道路上的普通一步。据介绍,中国学生群体留学“常态化”“平民化”趋势明显。从教育部发布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计划留学的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并且留学生家长群体中职务为“一般员工”的比例从27%上升至32%。留学正在变得越来越常态化,也越来越平民化和大众化。

        “在2010年之前我认为几乎有一半以上的留学生是被迫出国的。他们可能没考上大学或者大学的水平略差,是在社会选拨中被淘汰下来的人。但我最佩服的就是这一代学生,无论当年怎样,经过这么多年终于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他们一定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值得人尊重。”邵雨青说现如今留学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选择,高考还是留学,学生可以任选一个。

        从辛亥革命开始,中国每一个大的发展、大的变化,都是和留学生不能分开的。先进的知识和理念,新的思潮需要留学生引进来。二十世纪初、五四运动后、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历史上三次留学潮,伴随着三次民族觉醒和社会变革,几乎和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同步,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随。“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走出去带来先进的知识和理念,这是时代发展下的家国情怀。而从个人来讲,留学可以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邵雨青认为留学经历带来的价值观改变是很大的,世界要远比北京、中国大得多。学生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视野变得宽广,选择也就更加多样化。异国的价值对一个人的观念冲击会很大,一个大的际遇性的改变也会给人带来机会去沉淀或者思考。

        注重政策导向性

        小语种有大前途

        “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稳定性是华旅留学在这个国家开展留学服务的前提,我们关注国家的政治发展,这在业内是少有的。”据邵雨青介绍,在英美西欧的主流留学国家和南美、东南亚的小众留学国家,华旅都开展了全面的留学服务。

        未来,对于小众留学国如日本、韩国,华旅将会越来越重视。在邵雨青看来,出国留学习得一门小语种,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件大有前途的事情。

        以南美留学为例,巴西、阿根廷、秘鲁均属于小语种国家,相比较热潮不减的北美和西欧来说也相对小众,但小语种有大前途,南美国家在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西班牙语用途越来越广。近几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南美多国,出席金砖峰会、APEC会议,签署多边贸易、区域经济建设领域的合作文件,将中国优秀企业的影响力辐射到南美。为此,中国和南美国家的战略伙伴关系推上新高度,为南美带来华为、中兴、中粮、中石油、中海油等央企、国企和大型企业的大量投资。据估计,中国和南美国家国际关系发展势头良好,这将带来400万西班牙语人才的缺口,再有专业技术的加持,说一口流利西班牙语的留学生年薪将有20万以上。

        与其制造惊喜不如多做实事

        3小时内不计成本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两个月,邵雨青将带领华旅团队再次实地走访加拿大当地150所大学,几乎涵盖加拿大所有大学,展现大学生活的真实一面。“这次走访将有很多新的突破,传播手段上利用无人机航拍,高度俯视校区全貌,真实、全面、立体地反映大学的地址位置、交通环境、学习和生活实态;采用直播等新媒体技术,直观、快速地与家长和学生进行实时交互性问答、双向交流。”邵雨青说。

        在邵雨青看来,航拍和直播要比单纯的文字介绍更加直接、时效,提高真实体验感。直播内容可以是在学校读书的切身体验,包括课堂实景、教学氛围、教室设施等;也可以是寄宿家庭生活的情景体验,例如房东的生活习惯、接人待物的态度、生活细节。“大学的学术氛围浓不浓、国际环境好不好,寄宿家庭的氛围是否友善,我们要亲自体验过才能反馈给学生。通过直播,家长一眼就能看出来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了做到真实,我们事先不与学校和家庭沟通,力求拍出的场景是最现实的。”学生随时提出相关问题,华旅的直播团队人员及时反馈并做出解答,从而使留学信息由原来的单向变为双向传播,直接交流更为有效。

        这次加拿大学校走访之旅,还将为华旅留学下一步在加拿大设立境外服务中心做铺垫。“我们的理念就是3小时内必达,无论你在加拿大的哪座城市,华旅接到服务请求后会在3小时之内找到你,提供相应服务,这可能是学生能找到的最快接应的人。”邵雨青解释说如果学生遇到意外需要求助,使馆工作人员要在一天后才能到达,而父母、亲戚朋友则需要更久的时间。两个华旅境外服务办公室分别拟定建在温哥华和多伦多,以此为中心辐射东西海岸城市,3小时之内不计成本到达学生所在地。无论是接机、住宿、学校报到等日常需求,还是遇到偷窃、袭击、意外伤害,华旅都会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

        不以盈利为出发点

        学生的选择才是根

        在不熟悉的城市,学习着不喜欢的专业,没有人倾诉,这是许多留学生的真实内心独白,可谁又能为糟糕的留学经历埋单,答案尚未可知。“你想去读博士,我不会游说你去读大专,虽然大专项目对于机构来说很赚钱。”邵雨青说留学行业枝繁叶茂,家大业大的企业不在少数。但与之不同的是,华旅坚持从学生的需求和选择出发,永远拉着学生的手去寻找合适的院校和专业,做教育生意讲究的是良心。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更符合邵雨青对自身以及华旅留学的期许。孩子是家庭最重要的投资,从幼升小、小升初,然后中考、高考,将来职业规划和就业都需要一个教育定位,他适不适合读书,他适合读什么样的书,国内就读还是国外留学,都是需要长期考虑的,但很多家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实际上不具备这个能力,或者不能提供考虑全面的规划方案。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华旅留学积累十多年教育从业经验,汇集多国留学信息,高屋建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指导和规划,尽可能地避免信息不对称。邵雨青向《留学》记者袒露每次为学生提供指导方案时,他都有很大的满足感。当指导成功时,就会有更大的成就感。从学生的选择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多种解决方案,指导学生就像是做一个大的拼图,找到合适的位置一块块地拼接起来,完成的那一刻心满意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