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开20年,回归之初,移民香港的内地群体,在香港这个氤氲着旧日英国贵族气息的人群中,可以称得上是“非贫即贱”。他们来到香港,更多的是充当这个城市的底层劳动力,为城市的繁荣发展增砖添瓦。香港人略带嘲讽的称这部分群体为“阿灿”(土气寒酸),但当时的他们并不排斥这部分人,取而代之的是常常怀有欢迎与包容的态度。无论是出于“贵族”对“贫民”的怜悯,还是出于对他们所付出劳动的尊重,总之,“新移民”与香港本地人,在回归之初可以称得上和谐。但当时这帮“新移民”本身并不这么想,他们经常由于财富的不均衡、身份的不匹配而迷失在这座城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自己以及孩子的未来而打拼。因而,这种“新移民”的状况也在这种努力中逐渐被改善着。
如今,香港本地人开始担心起来。
有香港媒体近日采访了一些香港市民,他们认为“新移民”侵占了港人的社会资源,包括教育、房屋、社会福利、医疗以及工作机会等。对此,香港媒体发表评论称,这一小部分人的看法,与潜意识里残留下来的对早期“新移民”的坏印象有关。早期的“阿灿”往往与“社会包袱”“资源侵占”等名词联系起来,好像处处显得与香港精神悖离。
事实上,真正的原因并不一定真像香港人口中所说的那样。区别于早期的“新移民”称呼,现在前往香港的多为内地精英群体,他们中很多人都在香港书写了自己的“人生传奇”,而这部分人,被称为“新香港人”。“历史上,香港社会对移民一直持欢迎态度。”香港工商专联会会长杨志强指出,香港是移民社会,不同时期不断进入香港的这些“新香港人”,正是推动香港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任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亦曾在某公开场合指出,新赴港人士的学历在过去10年整体有所上升,目前已有14%为大专或以上学历,他们大部分都自食其力,并不依赖社会援助。
一位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并在香港学习、工作过9年的成功人士在接受《留学》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新香港人”,很多已经成为香港地区的“新精英”,尤其是最近几年进入香港的群体,多数都是通过教育或者人才计划进入香港的,给香港带来的更多是提升,而非抢占资源。至于某些新闻所提到的“内地人到港抢购奶粉导致断货”“内地富豪到港买豪宅炒高房价”等事件,也从侧面说明了香港与内地不同的经济发展趋势,“穷亲戚变成了大款,确实会让人一时间难以接受。”
早在2007年,时任香港特首的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呼吁港人要做一个“新香港人”,摆脱“小岛”心态,站在整个国家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由此可见,要为成为“新香港人”而努力的,不止有“新移民”,还有香港本地人。
该成功人士告诉《留学》记者,“作为一名赴港留学生,我有着相对深刻的体会,只有在教育领域,不管是移民,还是本地人,大家坐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会让大家觉得平等,觉得彼此之间并无隔阂,而今两地也在通过教育交流不断增强青年人彼此的认知,努力让未来一代更加认同彼此,这便是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