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专栏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7年05月20日 星期六

    你没有注意到的,
    美国学校最看重的录取因素

    特约撰稿人_Nini 编辑_李文星 设计_杜亚娜 《 留学 》( 2017年05月20日)

        一般来说,学校会有一个罗列清单要求学生和家庭提交,作为评估的基础,这个清单大致是这样的—GPA:平均成绩说明学生在自己目前学校里的学术表现如何。标化分数:托福考试检测英语能力,SAT/SSAT检测在申请同样学校的学生中竞争力如何。面试:为了让学校能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质以及最重要的是否和学校匹配。来自老师的推荐信:让学校了解其他的教育者是如何评估这个孩子的。文书和其他的申请材料: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兴趣、爱好和思考方式。

        然而,随着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这张清单在申请过程中已经逐渐失去了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专业的独立教育顾问,我站在学校的角度,来更加切实的为大家分析一下招生办做录取决定时的思考因素:

        成功入学率(Yield Rate)

        招生部不仅仅希望控制较低的录取率,更在乎得到较高的成功入学率,这关乎着如果学校把Offer给到家庭、学生后是否会收到say yes的回复。录取率很低,成功入学率也很低的学校,在外界眼中是不成功的案例。因此,招生办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在做录取决定时,会格外地介意给出去的Offer是否能够被学生立刻接受。

        作为教育顾问,我的工作不仅仅是服务于家庭,同样也服务于学校。招生官很在乎的Yield Rate就是专业顾问体现作用的关键处。面对学生,有机构的做法是收集越多的Offer越好,当学校问及若拿到Offer是否会来时,家庭和顾问会满口答应:“一定来!”然而,当家庭最终决定不say yes,这样损失的不仅仅是学校,也包括顾问在校方面前话语的含金量。

        2016年学生的成功入学率:如果过高,则降低来年的招生人数

        面对中国申请者每年申请人数爆棚的趋势,很多学校在往年给Offer时没有意识到Yield会这么高,结果直接导致第二年招募的同类学生人数必须减少。例如,如果学校给了10个Offer,根据以往50%的Yield,期待只有一半的人会say yes,但是居然90%的人say yes了,那么来年招募的中国学生人数就会减少4人左右。

        越多的人支持学生越好:信任的顾问、面试官、教练、兴趣老师、在读家庭等

        每次跟不同的学校和招生办沟通,都能听到很多他们经历或者教授过的奇葩中国学生。例如:有的学生用替身混过面试,来到校园的并非此人(有没有发现很多招生办面试后开始主动给学生照相?);有的学生拿着110的托福和95%的SSAT成绩,结果一张口连完整的句子都说不出来;有的学生带着学神的光环加入,但很快发生抄袭现象;有的学生展现了完美的艺术作品集,但到校后才发现画刷都不会拿……

        在可信度极低的中国申请市场,学校采取的政策就是:越多我们认可和相信的人为学生背书,学校才越会深度考虑。因此,和一两位招生官熟识已经不再有实质价值,而是要针对孩子的HOOK(个人亮点)去争取更多校方人员的支持。

        家庭因素:影响力、与在读生家庭的关系、捐助意向等

        私立寄宿学校之所以称为“精英”,也是因为很多游戏规则是不公开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每年会有一些内定或者通过特殊渠道得到录取的家庭,包括官场、商场、企业大咖等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人物以及与学校管理高层有密切关系或者做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推荐。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叮嘱家庭在阅读“录取榜”时,要去了解这些拿到“十校联盟”Offer的孩子,都是什么家庭背景。

        另外的一些特殊案例和捐款有关。但是,我们建议绝对不要拿着用钱买名额的态度去和学校沟通,捐钱在顶尖学府眼中是和学校发展以及教育有关的,而不是纯粹的买卖。另,即使捐款,孩子的能力也不可以非常差。因此,捐款只能让孩子在同等能力的申请者中更有优势,但学校绝对不会承诺保进。 

        学校以及招生老师发展的需求

        私立寄宿学校每年都会为学校的发展做功课,不是修建新的建筑,就是开启新的项目。每当学校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招生部也会针对此方向来吸引能够为学校做出贡献的学生群体。例如,Deerfield的招生办主任从偏好音乐的换成偏好运动的,那么招生倾向就会有变化;Choate有了新的科学楼,那么理科生就会吃香……这些不会公开的资讯都是学校信任的顾问能够收集到的一手信息。

        由此可见,以上学校考虑的因素其实难以掌控。但是,针对走正常申请渠道的家庭而言,在中国学生的标化考试平均分数早已超出要求的当下,学校开始更多地关注申请中难以测量却又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格(Character)。不同于中国学校选拔学生的机制,美国的学校会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立体的人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只看他们在校园里的一面。

        在这里我要提到“non sibi(利他精神)”。在拉丁语中,“non sibi”意为“不自私”,从1782年开始它就是全美名誉最好的一所寄宿高中菲利普斯学院(Phillips Academy)的校训。从菲利普斯源起后,这个概念被美国所有的私立教育机构广泛接受并尊重,强调为他人考虑的必要,以及对自己的询问:我想要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积极的改变?

        当一个申请者满足了硬指标,接下来招生官考虑是否录取你的指标就是人格。人格塑造并不是一天或者一个密集的课程就能够完成的。它是家庭成员、父母、老师和顾问长期教育引导的结果;是环境以及通过旅行和跳出舒适区而获得的身体上的经历和通过阅读和反思而获得的头脑上的经历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这样的特质,才是美国学校更加看重的真正特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