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人物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5年05月05日 星期二

    “谁管得了外教,招得来学生,谁就能当国际学校的校长”

    —专访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校长雷冬冬

    记者_邓茗文 编辑_曹尔寅 摄影_董德 《 留学 》( 2015年05月05日)

        导语:两次带领全新国际课程学校创业,两年实现盈利。以较低生源水平创造超预期申请录取结果,三年培养出9个牛津录取生,声震上海滩。女儿、女婿均毕业于牛津大学—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注定为会成为更多学生的“牛津妈妈”。

        “今年我们收到的录取通知书包括2份牛津,2份剑桥,7份伦敦政经,22份帝国理工,44份伦敦大学学院,13份香港大学,以及57份多伦多大学。”说起截止到2015年4月的录取结果,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简称: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作为才培养出三届毕业生的剑桥国际课程学校,光华剑桥今年的录取结果尤其出色。据统计,截至4月20日,光华剑桥申请英国大学的86名学生共获得318封录取通知,其中75人至少获得一封英国Top10大学的offer;申请美国大学的41名同学共获得114封offer;申请加拿大大学的59名同学共获得105封offer;学生在澳大利亚、瑞士、德国、新西兰、意大利、中国香港等地名校的录取结果也表现不俗;获得国外名校奖学金的学生达30人次。

        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校长雷冬冬有莫大关系。

        应聘A-Level教师 

        让她与国际学校结缘

        2011年5月,雷冬冬正式加盟光华教育集团,出任光华剑桥校长。她的首要任务就是快速筹备办校事务及招生工作。

        距离学校开学不到4个月,在如此紧迫的时间内,一所完全不知名的新学校,雷冬冬能把组建管理团队、招聘师资队伍、确保招生数量等工作做好吗?事实证明,邀请雷冬冬出任校长的光华教育集团董事长鲁育宗没有看走?眼。

        其实,早在2010年以前,雷冬冬就已经是上海滩上国际学校圈里的红?人。

        2004年,在英国留学、生活了10年的雷冬冬跟随先生回到国内。一开始,怀揣数学博士学位的雷冬冬选择到高校搞科研,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国内的科研环境并不适合她,于是她选择离开高校,自己创业。不过,经历诸多屈折之后,她的创业之旅并没有结出硕果。

        2005年,雷冬冬看到上海师范大学的剑桥国际中心A-Level课程正在招聘教师,于是她想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做一名双语教师。“我的小孩在英国长大,我在英国的时候也帮助过不少孩子到英国读A-Level,想上英国的好大学,一定要通过英国高校认可的公共课程体系,也就是A-Level。我对A-Level十分了解,后来一看国内也有这个课程,就投了一份简历,应聘A-Level数学老师。”

        没想到,雷冬冬上午投完简历,下午就接到了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总监梁洵安先生的电话,邀请她出任中心的教务长。

        3个剑桥、2个牛津offer  一炮而红

        “那时候我也不知道教务长是干什么的。我想,梁洵安总监可能看到我是英国回来的博士,又拿了英国国籍,而上海滩像我这样的人很少,因为大部分有我这样经历的人都进了高校。我因为不适应高校,创业又没成功,就促成了我与国际学校的缘分。一进入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我就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行业。”

        2005年,雷冬冬出任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教务长一职,开始了建设一所国际课程学校的第一次创业。她与中心的管理及教师团队,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让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在上海滩一炮而红:首届毕业生51个孩子里,有3个人拿到了剑桥的offer,2个人拿到了牛津的offer。

        此后,大批优质生源争相涌入,中心的办学实力在上海首屈一指,雷冬冬也在上海的国际学校圈里名声大?震。

        进入光华剑桥 如鱼得水

        尽管在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做得风生水起,但随着国际教育办学经验的积累,雷冬冬开始考虑下一步的路应该怎么走。2010年,雷冬冬在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了离开。

        “从上师大出来以后,我就想,一定要搞自己的品牌。我知道做民办教育在中国非常非常难,但是从长远看,开头难,后面运行容易,我可以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以及灵活的激励机制把人才留住,把学校办好。”

        因为在国际教育圈里的名气,雷冬冬离职后有多家国际学校想请她加盟,但她全盘考虑后,最终选择了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这是一个全民营的私立教育机构,有着良好的管理框架和吸引人才的薪酬机制,我看好这个教育机构的长远发展。”

        给中、外教师足够的自由度 

        光华剑桥起步的时候,首先要面临招老师的问题,雷冬冬说,她之所以敢在5月份签约加盟光华,并计划9月初开学,就是因为她知道,有一批志同道合的管理和教师团队会愿意和她一起再次创业。

        谈到第二次组建创业团队,雷冬冬说,当时我们有梦想,还没有实现,我们有激情,还想第二次创业。同时,我们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创建一所优质的国际高中。光华剑桥承载了这个团队更高的期望和更大的梦想。

        果然不出雷冬冬所料,一批在A-Level行业的优秀教师义无反顾地加盟了这个刚刚创办的新学校。

        用幸福观打造行业领先教师队伍

        对许多国际课程学校来说,教师的流失问题最令人头疼。光华剑桥教师几乎没有流失过,这跟雷冬冬的治校理念有关。“光华剑桥要成为一所幸福的国际学校,什么是幸福的国际学校呢?首先老师要幸福。”

        “要老师幸福,这个事太难了。为什么太难了?因为有中教有外教,要创造一种让外籍老师觉得很舒适,让中方老师也很接受的氛围,并不是说把钱给足老师就幸福。当然钱很重要,不能少给,但是更多的是给老师一个充分展现自己特长的舞台。”雷冬冬说她不喜欢“管人”而是希望用一种思想引领,用一种文化约束,用一种力量激励。

        管理外教:要会“和稀泥”

        为了让外籍教师理解、适应中国文化,每次开学前,她都会亲自给外籍老师做一个文化培训。“我会把问题说在前面,在中国,如果你们没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你们会过得很艰难,因为中国有太多的事情,你们可以去抱怨,但抱怨只能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纠结。中国目前许多现状是难以在短期内改变的,你们一定要有思想准备,了解一点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人的办事风格。上海作为国际魔都的最大魅力,就是任何人都可以以他/她自己的生活方式来生活。对在中国生活的一些‘不好’的方面有所准备,你们就会非常享受地在中国工作、生活。”

        说起对外籍教师的管理,雷冬冬说和稀泥是免不了的。“管理外教确实比中教难很多。他们非常独立,个性强,而且在很多时候,特别愿意把问题直接说出来。比如美国外教说这个事情一定要这样做,英国外教说那个事情做得太不专业了。发生这种问题的时候,学校方面就让大家都让一步,以一个各国老师都比较认可的方式来做事情就好了。”

        沟通协调是雷冬冬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许多的矛盾和冲突都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所致。外教有时会说,学校特别重视中教不重视外教,中教有时也感觉到学校对外教比较宽容,对中教比较严格。雷冬冬说:我既不偏袒中教,也不护着外教,我就是一个校长,我就做校长该做的事。”

        把握好了中教、外教的脾性,雷冬冬管理教师队伍的策略是,以不变应万变,以学生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结果为导向。这是一所为中国学生开设的国际课程学校,学校的一切教学和教育活动都要围着中国学生的特征进?行。

        外国人难以做中国国际学校的校长

        “由于我们是在中国,为中国的学生提供国际教育服务,学校必须考虑到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而许多需求是带有浓厚的中国色彩,这对于一个外籍校长而言,是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雷冬冬认为,许多外籍校长可以管理好一个国外的学校,但在国外有效的管理和教育理念,未必适合于中国的学校。许多外籍校长都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但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家长的了解和理解,难以办一所让家长们满意的国际高中。

        另外,外籍校长的稳定性不够,也是雷冬冬看到的一个问题。“因为学校的发展是需要有文化沉淀的。办学校与办企业不一样的地方之一,就是其发展周期较长,一般五年才是一个周期。但外籍校长很少有在学校工作超过三年的。如果一个学校的灵魂人物每三年一换,就难以形成学校的文化沉淀,学校也难以长期和持续地向前发?展。”

        雷冬冬的这种中西方差异化思维,还体现在一个细节上。光华剑桥的官方网站有中英文两个版本,中文网站在展示学校的升学成果时,是按大学的世界排名排列的;而英文网站的成果展示则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英文网站的受众是老外和国外大学,中文网站的受众是家长和同行,不一样。”

        在雷冬冬眼里,国际学校最难以统一思想的是外教和家长。“谁管得了外教,服得了家长,招得来学生,谁就能当国际学校的校长”。光华剑桥作为一所全新的学校,没有名气也不依傍公立院校的资源,第一届招生对雷冬冬是个考验。

        办国际学校 口碑和录取结果最重要

        “第一届我们学校有三类学生报名:一是奔着我们这个团队来的,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已经干了五六年,家长知道我们这个团队,就跟着过来了;二是觉得我们学校的理念挺靠谱,看好我们学校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别的学校都不要,只要他愿意来,我们都收。第一年我们就是要做秀,要人气。”在这种招生困难的情况下,光华剑桥硬是招到了88个学生,把学开了。

        招来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怎么教?好在雷冬冬有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我很感谢我们这个团队,因为当时我们在上师大做的时候,生源水平很高,后来这个学校开始的时候,生源水平可能远不如以前。” 就这样,雷冬冬和她的教师团队认真对待每一个入学的孩子,把能培养好的都培养好,实在培养不出来的,就只能劝退,建议家长另找出路。

        “学校开起来就有一定的口碑了,第二年招生也就容易些了。” 

        两年后,光华剑桥的第一届毕业生给雷冬冬的团队带来了惊喜。两年制班毕业的17个学生中,牛津大学出了3个,帝国理工出了2个,多伦多大学1个,其他学生也都入读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等国的名校。

        随着毕业生入读名校的佳绩传开,学校第三年、第四年的生源越来越好,现在已经开始挑学生,“不是想来就能上了”。

        雷冬冬认为,口碑和录取结果都特别重要。“如果没有毕业生,任你说得天花乱坠,家长也不认可,家长只为结果买单,你只有证明这条路走通了,他才会相信你。”

        让孩子取得的成绩超出家长预期

        把生源参差不齐的第一届学生培养到名校去的秘诀是什么呢?

        “当时我们学校就像一个很穷的人,我需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去实现每一个可能实现的成功。”雷冬冬定下的目标是,让孩子取得的成绩超出家长的预期。

        制定目标的底气来自她的师资团队。“我们的老师都很有经验,是上海滩最早一批做这个的。老师把教学做到位,只要你能考到A的,我尽量让你考A+;你只要想进步,这个学校都能帮你实现。我们孩子的成绩一般都超出了家长的预期,因为他也知道自己孩子的水平,最后取得这样的成绩他们都不敢相信。”

        “我们对老师的筛选标准很严格,一般资历的老师进不来,助教也一样。”雷冬冬筛选老师的标准不看名校文凭,不看工作年限,考察的是老师在学生面前试讲的情况。“只要课讲得好,再有个性的老师我都会给足发展空间,只要对学生好就OK。”

        如今,光华剑桥的生源已经从上海扩展到嘉兴、杭州、宁波、温州等江浙一带。酒香不怕巷子深,目前,报考光华剑桥的学生98%都是家长、朋友、学校推荐过来的。但雷冬冬对此并不满意,“我希望70%的孩子是靠学校口碑进来的,30%是通过其他信息渠道。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学生了解光华剑桥,让光华剑桥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己的世界名校之梦。”

        

        拎客

        A-Level

        A-Leve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即英国普通教育高级水平证书,是英国的国民课程体系,也是英国学生的大学入学考试课程,就像我国的高考一样,A-Level课程证书被几乎所有英语授课的大学作为招收新生的入学标准。因此,A-Level课程被国际教育界誉为国际通行的课程体系和全球大学入学的 “金牌”标准。

        多家考试机构都提供A-Level课程和考试体系,如OCR, EDEXCEL和AQA等。光华剑桥选择的是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CIE)提供的 A-Level 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提供60余门课程供学生选择。每门课程都有完善的课程和考试大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3-4门就读。就学生的入学年龄和学科教学范围而言,A-Level相当于我国的高三和大一的课程。但由于中英两国教育体制的不同,成绩优异的学生也可在高一毕业后直接就读 A -Level课程。

        CIE的A-Level考试是两年分四轮考完。每年统考两次,5-6月和10-11月各有一次统考。英国大学录取标准主要就看A-Level的成绩。若一次考试发挥不好,下次可重考,两次考试之中取高分。目前,录取的标准仍旧只需要三门A-Level的成绩。美国大学也把A-Level作为主要的衡量学生学术能力的入学标准。优异的A-Level考试成绩甚至可以在美国大学抵换近一年的学分。

        雷冬冬著书分享国际学校办校经验

        2015年5月,雷冬冬在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国内第一本分享国际高中在中国实践经验的图书。该书权威地解读了国际高中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办学难点,深入地分析了英国、美国和中国大学录取机制的差异,全面地介绍了各种出国留学途径的利弊,并与家长、同行以及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当今最前沿的一些教育理念。

        雷冬冬 英籍华人

        1990年华中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1994年,赴英留学,获得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Huddersfield)应用数学博士,并从事了3年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英期间曾帮助不少国内高中生赴英就读A-Level课程并成功获得大学录取。

        2004年回国。2005年12月加盟上海第一家剑桥国际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剑桥国际中心,并担任教务长和中心副主任一职,具体负责教学、教务、升学、教师招聘等工作。在剑桥学校工作和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非常熟悉国际课程体系和升学体系,帮助过大批学生如愿进入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2010年2月,离开上师大剑桥国际中心。

        2011年5月,加盟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出任光华剑桥国际中心复旦附中校区校长至今。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