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在日本已经成为文化的缩影,从一块白色的不织布口罩中,我们就能窥探出这个社会的精细、专注、守序、闷骚,以及神经质。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日本才是真正的口罩消费大国。
但是,当你来到东京或大阪的街头,如果看到满大街密集恐惧症一样的口罩,可千万别误会,这不一定是有啥疾病在肆虐。在日本,因呼吸道疾病戴口罩的人,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2013年春天,笔者曾采访过位于东京秋叶原附近一家专门生产口罩的企业。我国市面上一些进口的日本口罩品牌就出自那里。记得当时他们非常“厚道”地派出两位美女接待,其中一位还是在上海留学过的,中文说的特别好。
戴口罩是时尚
根据那家公司对消费者的调查研究,日本人戴口罩的动机有5大类。
第1类自然是“默认属性”—预防疾病。去年日本人对PM2.5还没什么概念,“疾病”主要是说感冒,以及日本的“国民病”—花粉症。
喜欢戴口罩的第2类人,基本上可以说是“女人”。在日本,成年女性出门必须要化妆。虽不要浓妆艳抹,但素面朝天绝对是不行的,这早已成为这个社会最基本的礼仪之一。去超市买菜也要化妆,下楼扔垃圾也要化妆……这样的生活简直就非人道啊!想偷个懒,该怎么办呢?戴个口罩?呗……
第3类,是不想在公众场合引人注目的人。这未必是名人,你我任何人恐怕都会有脸不想被人看到的时候,比如今天气色不好、长痘痘、痘痘又破啦……据口罩公司的用户调查,日本人无论模样丑俊,几乎所有“对自己长相特别在意”的人,都更愿意选择戴口罩出门。
第4类,容易感到干燥的人。春季,先不提大气污染,就算是日本这样空气很好的地方,户外空气湿度也在30%以下;室内也不一定好得到哪儿去。尤其在空调环境里,口干舌燥在所难免,皮肤也容易干燥不适。而且日本的女人脸上都是带妆的,干燥的空气无论如何都令人介意。戴上口罩,用自己呼出的空气来为自己保湿,多么简单有效。结合前文的第2类人,也就是说日本女人无论是否化妆,都可能喜欢戴口罩……
而最后这第5类人,就比较有趣了。
在大和民族中,A型血占了绝大多数。大家都知道,A型血据说是对环境、他人、秩序比较敏感的一类,甚至有人说这就是整个日本社会重视“守序”的原因。那么,当一个人发现身边许多人都开始戴口罩时,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去买来戴,哪怕他并不知道口罩对自己有什么用。这就是第5类:羊群效应下的从众者。套用社交媒体术语,也可以解释为这包含了一种“病毒式传播”的因素。
口罩:日本民族特性的重要观照
相应的,由于过度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大部分日本人对“个性”特别谨慎。很多“个性生意”在日本很难做,因为他们并不愿意和别人太不一样。比如曾在我国热火朝天的手机彩铃,在日本却至今难以打开市场。
口罩也是一样,那些五颜六色、造型独特的个性口罩,虽然网上也有卖,但在日本的街头是几乎看不到的。顶多会带有淡淡的粉色,显示出一点点女性特色而已。
但个性毕竟是存在的,只不过日本人往往把它们隐藏得很深,不为外人轻易得知罢了。
虽然长得似乎都差不多,但事实上,为了满足“不化妆出门”而设计的口罩,和为了“预防干燥”而设计的口罩,其实从里到外都完全不一样。乍看白得有些无聊的口罩世界,其实是一个风格特色五花八门、市场细分已近极致的缤纷天地。
用一种广告语格式的说法:在日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口罩。
在那次采访中,笔者脑子里反复出现“一生雕一佛”这句感慨。日本的口罩商早已将你我对于口罩的需求,研究得远比你我更清楚。
先说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PM2.5。
在大多数日本口罩的包装上,都印有“99%cut”的标记。它的意思是说,“经过专业测试,直径3微米以上的细菌、病毒、飞沫有99%无法穿过口罩”,这几乎可以说是日本口罩的标准防护等级。绝大多数病毒的直径都大于3微米,而日本每年春季肆虐的花粉症,其花粉颗粒的尺寸更是超过30微米。
而PM2.5,顾名思义,就是直径2.5微米以下微粒。
去年春天,那家口罩公司的美女非常坦诚地对我讲:他们没做过PM2.5测试,但各口罩公司已经和相关研究所进行协商,预计很快就将着手测试、研发防护PM2.5的口罩。
在那次采访结束几个月后,笔者就见到了打着“PM2.5对策”的口罩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药妆店中。通过PM2.5测试的口罩,会在包装上鲜明地打出标识;而没有通过测试的,决不允许利用模糊字眼来误导消费者。
说完复杂的微米颗粒检测,再说说最简单的—尺寸。
口罩尺寸不合脸,其实是件特不爽的事:太大了,就漏风,起不到防护作用;太小了,又会显脸盘胖得像张饼。根据日本口罩公司持续多年大样本的调查统计,他们得出一个靠谱的结论:人类面部的尺寸,与身高、体重、肩宽、腰围、颈长、耳廓的关系是—木有任何关系。
唯一的定论:普遍来说,男人脸更大些,小孩子脸更小些。仅此而已。
所以,日本大部分口罩商,会把一款产品做出3、4个尺寸来。每个尺寸的横幅差为15毫米,方便消费者选择。
这里有一个小细节,让我很是感慨:为了强化口罩的密封性,也为了缓解戴眼镜时起雾,日本绝大多数口罩的上沿,都附有树脂鼻翼。这个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但在最小尺寸的口罩中,却并没有这个装置。因为戴这个尺寸的基本是小孩子,在他们的追跑打逗中,树脂鼻翼有极低的概率,会成为他们稚嫩鼻梁骨的安全隐患。
日本人的细致与服务精神,真的是随处可见。
Less is more
再说另一个特性—隔离效力。
那些“99%cut”的口罩,通常都采用了3层特制的布料组合,以实现对飞沫和花粉的完美阻挡。不过,这样却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前文说了,很多人戴口罩并不是为了预防疾病。那些不想被看到面孔的人,还有纯粹是懒得化妆的人。他们并不需要什么99%cut,其实更多的人也不需要“PM2.5对策”。相反,隔离效果过好的口罩,佩戴时间过长容易感到胸闷气短。毕竟,口罩多少会让呼吸显得不那么顺畅。
所以,商家也会生产一些只有两层布的口罩,甚至会把布的密度做得稍稍稀疏一些,以方便呼吸、减轻重量。与此同时,这些口罩一律采用标准的长方形,只为最大限度把面部遮住。而且,为了保护皮肤,口罩的面料(尤其是挂耳的部分)更加柔软,弹性适中,而且边角的做工相当考究,绝不允许突出的布边划到皮肤。
算下来,和那些99%cut、PM2.5对策比起来,这样貌似“偷工减料”的产品,做工反而可能更加精细。毕竟,不为预防感冒而戴口罩的人,是将它们作为日常必需品来使用的。所以,任何一点微小瑕疵,日积月累都可能变成大问题。更何况,这是上脸的东西。
可以说,口罩在日本已经成为文化的缩影,从一块白色的不织布口罩中,我们就能窥探出这个社会的精细、专注、守序、闷骚,以及神经质。
所谓“口罩文化”这种现象,在日本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在当时的采访中,我面前的姑娘是这样回答的:“从3、4年前新型流感爆发时开始,人们就经常带口罩。后来沙尘呀、PM2.5呀,接踵而至,大家也就渐渐习惯了。然后发现,原来平时带口罩也有这么多好处呀,就变成了今天的时尚。”
我已经忘了当时自己是什么表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