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专栏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4年04月10日 星期四

    把一切快乐和艰难都仔细记录好 容闳后来怎样了

    专栏作家 李虹桥 《 留学 》( 2014年04月10日)

        关于中国最早的赴美留学生,国内外学界公认是容闳。国内不仅把容闳作为第一个留学生来纪念,更把他放到中美教育交流的开拓者这一位置上。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倡导并且主持了中国的留美幼童计划。

        2008年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选了一门《美国高等教育史》,教授叫Marybeth,是个研究美国黑人高等教育的专家,很有影响力,也是奥巴马总统教育顾问专家团的成员。她的研究风格很具有批判性,总在寻找美国教育中的不公平,鼓励我们去探究事实。这门课让我改变了对历史的看法。

        历史研究更多不是懂得发生了什么,而是去看不同年代的人,在不同的背景下,受什么样的影响,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描述那个发生。所以,历史中的事实,实际上是后人的描述中的事实。而历史研究实际上是通过一手和二手的史料去尽可能客观地还原事实。

        期末的时候,最重要的考试就是自己挑选一段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的事情,搜集史料,然后陈述结论。由于我硕士期间的另一个专业是跨文化交流,我很自然就把兴趣放到了中国学生赴美留学这个方向上。

        我力图从另一个角度体现150年前的赴美留学情况。有几点值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耶鲁大学在当时不像现在这样富有,慷慨地给国际学生助学金。容闳在美国的学习,特别是进入耶鲁之前,得到来自教会的资助,条件是毕业后要回国传道。但是容闳后来改变主意,所以资助就从教会转到其他来源(Ladies Association Savannah)。后来耶鲁接收第一批中国留美学生,也有财政上的考虑。耶鲁是一所私立学校,学费是很重要的一个财政来源,而当时美国联邦和州对于私立大学的财政支持并不是很多,所以中国留美计划这样一个由国家资助的项目对于耶鲁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拖着辫子的留学生们也对当地的经济有所贡献。中国学生在进入各个大学之前,在Hartford的预备学校学习,住在当地的寄宿家庭,这些寄宿家庭的费用也由清朝政府支付。但中国学生并不是第一批来到Hartford的亚洲人。在他们到来之前,当地已经接纳了300名日本留学生。

        其次,容闳在耶鲁的学习和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成绩很不好。现在的中国学生在美国读书,数学是一大优势,但是150年前,大清出去的中国学生,对数学几乎是一窍不通的。所以数学一直是最令容闳头痛的学科。他第一年的平均GPA 是2.12,第二年降到了1.65。但是容闳非常努力,他在辩论中表现很出色。

        容闳在耶鲁期间非常孤独。彼时的耶鲁,以白人为主,远不像今天这样多元化。根据容闳的朋友Twithell叙述,容闳是一个天性非常内向的人,在耶鲁的时候比较边缘化。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叙述,内在的原因是语言和文化的隔阂。

        容闳在回国前,已经取得了美国国籍。他在耶鲁毕业后,考虑过申请耶鲁的工程学院(Yale Sheffield Scientific School),学习化学,农业,或者医学。但是在19世纪中叶,中国人和日本人在美国这些技术领域工作的机会非常渺茫,这可能也是容闳最后放弃申请的原因。

        另一个促使容闳回国的原因是当时美国对华人的排斥。尽管排华方案在若干年之后才通过,当时的美国华人境遇就已经很糟了。除了固有的肤色歧视之外,还有华人自己的因素。在1850年左右美国有一次非常大的抵制华人的风潮,诱发原因是华人经营的洗衣店对美国同行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因为华人勤奋,人工费便宜,所以华人洗衣的价格远远低于同业,这直接造成了同行的排斥。

        总之,回头看这段留学的历史,我们会发现150年前的境况,和今天相同亦不同。中国比从前强大了很多,但今天我们走向西方,也同样面临着语言、文化、政治、环境等挑战。我们要把一切快乐和艰难都仔细记录好,不要把一切想象得无比美好,也不要遇到挫折就觉得一切无比糟糕。我们应当知道,客观就是常态,常态就是生活本身。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