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雾霾肆虐的春季,暑期的国际夏令营成了许多孩子和家长共同的期待。最新的调查显示,2013年的海外游学市场规模高达60亿元,并以每年30%比例快速增长,预计2014年海外游学人数将超过30万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0个亿。在北京著名中小学里,几乎每个5年级以上的孩子都有至少一次游学经历。作为寓海外游览、学习与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旅游教育产品,游学近年来在国内广受欢迎,逐渐成为高收入家庭的一种刚需。
游学为什么这么火?学生对海外的学习、生活充满好奇是一方面,而开阔国际视野,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国际化思维;体验海外教育,提升外语能力;考察海外院校为,适应海外生活,为留学做准备;参加特色项目,锻炼专项能力,为留学申请加码;让海外夏令营成为孩子的暑期托管班等等,游学带来的附加值更是切中了孩子和家长需求的要害。
国际游学起源于欧洲,如今在欧美国家发展了半个多世纪,已经形成成熟的跨文化教育体验模式,在日、韩及中国的港台地区也有几十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大陆游学还只是处在导入期。由于市场需求的暴增及其丰厚的利润,教育培训机构、留学中介、旅行社,甚至公立、私立学校都来舔食游学这块大蛋糕,原本作为游学项目引入方的对外教育交流机构,其地位早已不复当年。游学市场被越搅越浑。《留学》不得不提醒家长:游学有风险,下单需谨慎。
面对不同背景的游学组织机构和花样繁多的海外游学路线,学生和家长真的需要提前做好功课,选好机构,挑对路线。经过潜心钻研,《留学》为大家提炼出一套识别游学机构和游学线路红黑的黄金法则,依此从上百条线路中为大家精选出9条差评线路样本。为了让读者感同身受,《留学》邀请了一个华裔牛家长讲述儿子参加游学的故事;为拓宽大家对游学项目的眼界,《留学》淘到了一些亚欧的奇葩游学线路;为了让家长们读懂游学产品的定价,《留学》副主编以前领队身份揭开了游学定价的内幕。专题的最后,读者会看到《留学》那颗母亲般的心—在游学的注意事项上对学生和家长的一番婆婆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