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封面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4年02月21日 星期五

    留洋女博士,她们不愁嫁

    文_邓茗文 编辑_王楠 《 留学 》( 2014年02月21日)

        中国留洋女博士在国外不仅很少遭遇男性的“逆向歧视”,而且还很受欢迎。一旦回国,海外经历可能会成为恋爱的障碍。

        这世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要打败女博士只能靠圣斗士!”一个海归女博士借用《爱情公寓》里曾小贤说的话,在微信个性签名里调侃了一番自己的“第三性”。

        女博士被损了70年

        前阵儿,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必良,在广东省政协会议分组讨论上发言称:“女孩子是个产品,卖了二十几年还没有把自己卖出去……从恋爱角度讲,读博士不是增值的事,而是贬值的事。”此言论一出,立刻成为舆论热点,批驳之声不断。

        说到女博士愁嫁,比她们还被人操心的,那得属留洋女博士了。在《围城》这部以近代知识分子为题材的著名讽刺小说中,被损得最惨的就是海归博士苏文纨小姐,这恐怕是中国对留洋女博士最早也是最艺术的公开贬损了。苏小姐,法国留学归来的女博士,被刻画成一个自恋、高傲、虚荣心强,既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又有小女人偏狭的大龄高知女。可以说她是一个学历高、年龄高、相貌高、家世高的“四高”女性,这样的女性,如今被舆论描述为一个婚姻困难户群体。不知是不是钱老先生的影响力太大,至今有人在看到海外女博士时,就为她们贴上了“找不到对象”的标签。

        从群像上看,中国的海外女博士普遍在30岁左右,她们理性、有主见、勤奋、智慧、能力强、讲逻辑、有深度、视野宽广、学业优秀、事业心强,是社会的知识精英阶层。在许多中国男性的眼里,这些特点放在男性身上都是优秀的品质,一旦要放在女人身上,尤其是放在女朋友或者终身伴侣身上时,就会让他们产生高山仰止、敬而远之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恋爱趣味。

        在“嫁女必须胜吾家,娶妇必须不胜吾家”观念仍旧顽固的中国社会里,海归女博士们希望寻找比她们更优秀或者水平相当的男性作为伴侣,而男性更愿意和能力、学历比他们低的女性在一起—这让他们感觉有掌控力。女博士的恋爱圈子随之缩小。

        学历高不如会撒娇

        中国男性在找女朋友时看重什么呢?已经移民美国的《奋斗》作者石康,这样谈自己曾经找姑娘的中国趣味:在中国,性最实用,当我因种种原因内心焦燥与苦闷,在灯下写作时听她撒个娇就觉生活有点安慰,而她的相貌与身材多是为了引起我的性欲和保护欲……你能赚钱,她就不需要别的技能。

        这些符合中国男性理想的异性标准,实际将女性物化愚化,跟一千多年前祖先的审美趣味无本质差别。不管中国的GDP增长多快,中国男性至今仍无能力欣赏独立自由的女性。

        显然,对于成为床上和室内合格的“中国女人”,海归女博士们大多不屑一顾。海归女博士的留学经历,让她们的视野更开阔,对许多事情都有一套自己的独立见解;在国外宽进严出的教育体制下做科研,训练出她们的理性思维,对时间、生活的管理能力和更强的心理素质;海外留学的高学历背景,和她们所形成的工作能力,能使她们在经济上有很强的独立性。她们不需要依赖男性,也很难屈从于欣赏层次低于自身几个段位的男性意志。女博士的存在,对男权社会来说是异数,也是对男权文化的挑战。

        对绝大多数中国男性而言,与这样的女性谈恋爱,是有压力的。这种压力往往来自两方面:自我认同感的降低和传统观念下的社会舆论。通俗讲,他们不敢娶女博士,这种“不敢”表面看是无法驾驭,深层次心理动机则是担心无法控制对方,展现自己的性别优越性。于是转而通过贬低女博士来维护、巩固男性的优越感和性别审美观。

        另外,年龄也是中国男性看重的一个问题。“更年轻更漂亮”的偏好在中国男性心里似乎永远都不会过时。留洋女博士回国时已是三十甚至三十好几的大龄女青年。

        这些因素似乎使海归女博士,在国内遭遇婚恋困境成了一种大众心中的必然。

        女博士海外扬眉吐气

        在国内不被接纳的留洋女博士,在国外的恋爱机会又如何呢?据《留学》的采访调查,中国留洋女博士在国外不仅很少遭遇国内男性的“逆向歧视”,而且还很受欢迎。

        “美国人很喜欢中国女性。我在念博士的时候经常有美国男生追,后来去华盛顿的时候,甚至有国会议员示爱。”在美国读过两所大学的女博士刘欣怡说:“对于博士头衔,他们至少会觉得你是个聪明的女孩儿。”

        在哈佛念博士的李想有一个漂亮的师妹周欢(化名),曾被视作“清华女神”。她在哈佛依然是焦点,尽管在国内有男友,不愿放弃的外国男生还是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你能想象五六个外国男生相互竞争时的热闹场面。

        朱明婧是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女博士,即将毕业。她刚到德国念博士不久,就有几位德国小伙围着她转,其中一个还是比她小的硕士男,“在得知我是博士后,他的态度也没什么变化,只是觉得挺厉害的。”不过,朱明婧最后还是被同是留学生的中国男生给“掳走”了。而她的一个博士朋友,两年多前被德国男博士生打动,至今恋情稳定。朱明婧说:“在德国人眼里,博士是非常值得尊重的。他们对女博士没有任何偏见,而是把她们看作有着丰厚学识、更有智慧的女性。”

        “真正有品位、有层次的美国人更爱慕那些有智慧、有情趣,能与自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女性。”在纽约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读过博士的苗绿感觉一些外国人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中国女性的勤劳、踏实等品质外国人也很认同。并且,与大众的想象不同,在国外念博士的女生都比较漂亮。

        在美国留学数年的郑理认为美国人其实非常看重下一代的教育,母亲的学历越高对子女的学识影响越积极,因而倘若能娶到女博士做太太,在美国人眼里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事。

        许多海外女博士对于没有男朋友并不恐慌,而是多了一份从心所欲的从容。

        “留学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能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触更多类型的男性,使我的婚恋选择更具多样性。”刘欣怡说。

        “我周围很多的留学生朋友,她们现在并不着急恋爱、结婚,不过因为国内的舆论压力太大了,有的都不太愿意回国。”朱明婧说。

        女博士的忧伤

        尽管如此,外国男性并不是中国女博士的第一选择。

        通过采访,《留学》发现,海外女博士的婚恋状况主要有五种:一,出国前已经有男朋友或者已结婚,男女两地分居;二,与男友或老公一起出国读博;三,到国外后,与中国男性恋爱;四,单身;五,与外国男性恋爱。前三种情况最多,第五种情况最少。

        为什么中国海外女博士与外国男性的恋爱比例不高呢?据受访的女博士们说,这主要与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及是否留在国外的打算有关。

        “在德国的超市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两个看着感情特别好的老夫妻一起逛超市,即使女方最后只买了一个很小的东西,但到了收银台,两人会各自付各的账。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朱明婧说,“德国人经济独立的价值观,甚至让有类似文化的外国女性也不容易接受。”

        另外,国外性观念普遍比较开放,这对中国女博士而言是一种挑战。对于观念比较保守的女博士而言,与外国人恋爱心里总会产生说不清的顾虑。

        语言障碍仍然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大多数留学生无法将第二语言如母语般熟练应用。加之文化差异,表达与理解是交往中的最大障碍,交往越深入,这种障碍感越强烈。“我觉得我无法用英语淋漓尽致地表达我的想法和感受,对于我这个喜欢说话、情感细腻的人而言,是非常痛苦的。我还是觉得跟中国人恋爱会更容易沟通。”刘欣怡说。

        另外,不打算在国外定居的女博士通常也不会选择外国人谈恋爱,她们也不找有在国外定居打算的中国人。从这个角度说,海外女博士的婚恋观还是比较实际,她们会把个人事业的发展方向,作为选择伴侣时的一个重要参考。

        至于在国外单身的女博士,有的是博士读得很辛苦,没有时间精力去恋爱;有的是周围没有适合的中国人,又没有与外国人恋爱的想法;还有一些人因为性格原因导致不能融入国外的社交圈,缺乏交友的途径。

        回国后的女博士,海外的留学经历,常常给她们的恋爱带来一些麻烦。音乐女博士周阳在俄罗斯从本科读到博士,回国谈朋友时,总是会被问到在国外都做些什么。周阳能感觉出来对方并非真正对海外感兴趣,而是遮遮掩掩想弄清一些隐晦的事情,比如是否跟俄罗斯男孩谈过恋爱。

        他们希望周阳视野开阔,同时又希望她观念保守。“中国男生似乎对我的国外生活有种复杂的情绪。”周阳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