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最具盛名的民族主义报纸—《环球时报》的官方网站上,用“辱华”作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搜索到49755条新闻。其实,如果到一些军事爱好者以及国际问题爱好者聚集的网络论坛,甚至到一些区域性的网民聚集论坛去,“辱华”新闻都非常有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你就会明白这类新闻在留学生中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因为那些使用的字眼以及所代表的含义更容易煽动身处异国他乡的年轻留学生的情绪。
留学生应该不假思索、义不容辞地同任何“辱华”行为做“英勇的斗争”,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群众共同的呼声和根深蒂固的意念,常常有各种小故事流传在媒体甚至课本上,这些故事情节大多雷同,比如出国的时候遇到一个不礼貌的外国人,应该立刻以不卑不亢的声调严厉抗击。
实际上,这是一个可怕的逻辑。很多所谓“辱华”事件是因为文化隔膜,甚至是信息沟通不畅造成的。任何情况下,与其让情绪优先,我们不如先弄明白发生了什么。还有,不要忘记我们都明白的“山谷回声”的道理,你不理性的愤怒会原封不动地返回给自己,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任何国家的民众。
抗争的姿态来得容易,它只需要“愤怒”和“情绪”,然而政治抗争激情宣泄之后,人们从广场,从市政厅回到寂静的家后,下一步该做什么?当再次发生辱华事件时,我们会和今天有何不同?我们是否变得更有力量,更有智慧?
我想模仿鲁迅先生造一个句子,辱华备忘录上写满世界的“矛”和“盾”。我们唯有付诸理性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化解“巴别塔困境”。
不思考的人特别容易受辱
2013年10月16日,美国广播公司(ABC)旗下节目《吉米·基梅尔直播秀》(Jimmy Kimmel Live!)播出一期《儿童圆桌会》,节目中有4个6岁左右的小朋友坐在一起模仿国家议会讨论国家大事,当吉米问到“美国政府欠了中国1.3万亿美元该怎么办?”时,一名男孩答道:“我们应该绕到地球那边去,把中国人都杀光(Kill everyone in China)”!吉米虽然没有鼓励,但也没有严肃否定,而是似乎是带有反讽意味地笑着说“是个有趣的想法”(interesting idea)。接着,孩子们又针对“杀光”的可能性进行幼稚的辩论,吉米打断了他们,并说这是一期“有趣的《儿童圆桌会》‘苍蝇王’特辑”。
男孩的回答以及吉米的反应引起全球华人的强烈不满,随后出现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华人游行活动,中国的网络上也到处是对此事的声讨及议论。目前,吉米·基梅尔已公开道歉,美国广播公司也公开道歉并承诺永久停播《儿童圆桌会》。
据《环球时报》报道,11月9日,由全美多个华人团体发起的大规模游行抗议活动在华盛顿、纽约、芝加哥、洛杉矶等27个城市同时展开,敦促美国电视台做出正式道歉并制裁涉事主持人吉米·基梅尔。预计有上万人参加的此次游行,这是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华人抗议活动。
当地时间9日上午,在华盛顿国家广场上,约800名来自大华盛顿地区的华侨华人汇集在一起,他们手中举着“美国广播公司必须道歉”、“美国广播公司深深伤害中国人”等标语牌,口中高喊着“应教育孩子们爱而不是杀戮”等口号。
华盛顿抗议活动的组织者之一、美国华人专业团体联合会理事长肖水根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事件美国广播公司和主持人吉米·基梅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们傲慢的态度令人愤怒。通过大规模抗议活动,他希望能够促使ABC高层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作出正式道歉,并保证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同时要求给予吉米·基梅尔停职、解雇等严厉制裁,使辱华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在讨论这期事件的舆论声音中,凤凰时事观察员周轶君发表《辱华事件中脆弱的中国人》,文中,周轶君不认可中文媒体将报道重心聚焦在“辱华”上,“咀嚼再三,滋味怪诞”。因为无论是脱口秀还是美国人都没有认识到自己“辱华”。“问一个美国朋友的观感,对方说,这是讽刺美国政府总想用武力解决问题啊。”对此,周轶君将其归结为“不思考的人特别容易受辱”。
如果看全了脱口秀上下文,也许会觉得跟“辱”字没什么关系。说出“辱华言论”的毕竟是个六岁小孩。节目中,Braxton常常爱抢话出风头,在回答关于中国的问题前,他还把美国总统的名字说成“穆拉克·奥巴马”。另外三个孩子分别是黑人、亚裔和白人女孩,Braxton带着明显的南部口音,搞不好是故意扮小布什老乡,动不动喊打喊杀。
Braxton说“到地球另一边,杀光所有中国人”之后,吉米接了一句“interesting”,英语中未必表示“有趣”,有时仅仅表示听到奇谈怪论后不置可否。其他三个小孩都反对“杀光中国人”。吉米现场诱导:“那我们要不要让中国人活了?”“美国到底要不要还自己欠下的债?”没有把“杀中国人”当作可行性方案。
如何看待美国电视台公然播出6岁儿童的“杀光中国人”言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认为,大陆对这一事件可以平静待之。他称,美国这种乱七八糟的言论太多,不要跟这种言论较劲。但大家可以理解住在美国的华人对此作出的紧张反应。当地华人实际上并不是对这几个小孩感到紧张,而是对节目中的这种逻辑感到紧张。他们担心如果这种逻辑泛滥下去,就可能会产生实际的后果,害怕自己的孩子、亲人受害。这种潜在的种族紧张关系,住在大陆的人们可能没有切身体会,但当地华人有。金教授认为,当地华人表达他的立场可以,但对于这件事,中国政府不宜说什么。实际上,截至目前,中国政府也没有过度反应。这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作为一个大国要有定力,不做过激反应。
据金灿荣观察,美国主流媒体对此事并不重视,重视的主要是华人。历史上,在美国的中国人给他人的印象,一般比较封闭,生活方式不同,不融入社会,因此在文化认同层面,也就有异类的感觉。再加上政治力量不强,歧视中国人没有什么代价,坦率的讲,歧视中国人的暗流,一直都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还会有。改变这种状况,还要靠自己。一方面,自己的祖国强大了,华人在美国的境遇会好一点;另一方面,华人要自己团结起来发声。
此外,这次事件中,参与游行的华人之间也出现了分歧。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态度。第一种为“较真型”。认为这是一起重大事件,是美国广播公司严重地侮辱或羞辱了华人,反映出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依然根深蒂固,因此一定要严厉抗议并惩罚当事人和该公司,以便给美国社会敲响警钟。第二种观点为“适可而止型”。认为这次事件确实反映出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大家一起通过抗议这次事件来适当表达我们的气愤,也使得华人在政治上更为成熟。但是抗议要“得理饶人,见好就收”,否则做过了头就会对华人产生负面影响。第三种是“不必较真型”。认为美国广播公司的这个节目是有点过了,但是它基本上是无意的,因为它是孩子们的现场反应,并且整个节目就是个深夜的搞笑节目,大家得学会悠着点,不必脸皮那么薄,动辄就抗议,显得我们没有宽容和幽默的风范。
对此,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认为,在美华人社会构成多元,移民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湾、东南亚等多地,各自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状况、政治理念等存在差异。在面对歧视事件时不同人士会做出不同反应,在维权乃至争取政治地位方面也会出现各自诉求。这也在客观上造成在因应类似ABC辱华事件时,在华人内部会出现不同进退的状况,未来在维权方面,如何能求同存异形成共识,也是华人社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面对不平要站出来一起抗争
2011年,阿富汗美军军营,一个19岁的华裔士兵陈宇晖被发现死亡,起初被指是自杀。他的父母寻求亚裔团体、纽约的民选官员及国会议员的帮助后,当地的亚裔团体发起了四百多人参加的游行,并且获得了当时正在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的声援,要求军方彻查真相。最终,美国军方在进行了两个月的调查之后,决定起诉八名美军军官。
陈宇晖之死在美国华人中引起极大反响。纽约华人相继在曼哈顿等地举行集会、游行和烛光悼念会,喊出“争取华裔美国军人的权利”、“争取知道真相的权利”等口号。为陈宇晖争取死亡真相的烛光游行现场,约500名民众从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的陆军招募中心出发,一直游行至华埠哥伦布公园集会,与会的陈宇晖亲友同学和占领华尔街示威者情绪激动,一路高喊“正义”、“和平”,呼吁军方彻底调查公布陈宇晖死亡真相。
由美华协会纽约分会主办的游行共获30个团体参加,大会准备300条白色丝带,但出席人数远超该数目。参加游行者包括美国福建同乡会主席郑棋等十多名职员、占领华尔街的示威者,还有来自华埠启蒙学校的师生及家长约30人。启蒙学校带队的伍老师表示,陈宇晖曾是该校学生,其母亲陈素珍亦曾是家长会主席,因此该校师生及家长都被号召出来为陈宇晖讨公道。许多民选官员也出席声援,包括市主计长刘醇逸、州参议员史葛静、纽约州众议员孟昭文、市议员陈倩雯等。
陈宇晖死亡案被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哥伦比亚电视台(CBS)播出,震动美国各界,亚裔士兵在美国服役遭歧视的问题也浮出水面。2009年一年全美就有3000名亚裔子女参军。49%的美国亚裔军人和军校学员在美国媒体表示,他们曾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种族欺凌、种族歧视或人身侵犯。
这些军内欺凌事件,大多数是以严格纪律为名,由一个人或一群人对某一个人强力实施的。而事件的牺牲品既不可能寻求军队外帮助,也不能向其他战友求救或向上级投诉,因为那样做不仅无济于事,还可能受到更大报复。一般情况下,军人不能离开驻地,而且处于与社会隔绝的状态。如果欺凌来自一个士兵的直接上级,那么这个士兵完全没有还手之地,甚至只能选择极端的自杀来逃避。
同时,应该强调,美国军队中的欺凌事件并不只针对亚裔。尽管美国军队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欺凌和虐待,在招募时也不得有种族歧视,可是在实际中,这些纪律形同虚设。
这让我想起看过的经典美国电影,一部是《义海雄风》(A Few Good Men),又被翻译成《好人寥寥》,1992年的大片,汤姆·克鲁斯和黛米·摩尔出演;另外一部是《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经典越战电影)。这两部电影中都出现了类似的情节。
《全金属外壳》中的胖子(士兵劳伦斯),由于拖大家的后腿,备受欺负,最终导致了心理崩溃,开枪杀死了教官,最后吞枪自杀。而《义海雄风》当中的情节与这次华裔士兵的死更加相似,简直就是“案情再现”,由于士兵桑迪亚哥拖大伙后腿,被用“红色条令”整治,但不巧的是他自身有疾病,因此死在了军营里。
而电影中,死去的可不是华裔军人,一个是白人,一个是黑人。因此,这次的事件,与种族关系并不大,只是因为陈宇晖属于华裔美国人,因此,有关种族的传闻才会被空前地放大。其实,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和种族歧视等同起来。
华裔士兵陈宇晖之死在中国的网络上和媒体上是极具爆炸性的新闻,关注程度非常高,许多人在第一时间就认定这是美国的种族歧视所导致的悲剧。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不过话又说回来,华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种族歧视时,其他的华人不哑忍,愿意一同站出来发声和抗争,那以后类似的事情就会减少,因为美国宪法赋予个体平等权利。
2013年夏天,由纽约美华协会(OCA)提交的关于将华埠伊利沙白街路段的一部分共同命名为“陈宇晖路”(Danny Chen Way)的申请得到讨论和批准。纽约美华协会会长欧阳萧安接受访问中表示,“陈宇晖路”的命名是为了保证每一位华裔士兵都不再受到军中的不公平对待,提醒每一个人陈宇晖的悲剧。
一次真实的反击辱华事件实录
2008年3月14日后,随着北京奥运会临近,相继发生了“藏独”暴乱、“藏独”分子破坏奥运火炬传递以及以美国CNN新闻主持人卡弗蒂发表辱华言论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不公正报道等一系列事件。这激起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及海外华人的强烈抗议。
已经66岁,即将退休的CNN每日新闻评论节目《The Situation Room》主持之一杰克·卡弗蒂(Jack Cafferty)在2008年4月9日的节目中发表了一番针对中国的言论:“我们和他们积累数以千亿元的贸易逆差,因为我们不断输入他们含铅的垃圾产品和有毒宠物食品,又将工作转移到你可以给工人一美元月薪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制造我们在沃尔玛买到的东西。所以我认为我们和中国的关系大有改变,50年以来,他们都是同一批暴民和恶棍。”他的最后一句话被部分媒体翻译为“过去50年里中国人基本上是暴民和匪徒”。
对此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2008年4月14日的例行记者会称对有关言论震惊及强烈谴责,要求CNN及卡弗蒂提收回有关言论,并向全体中国人民道歉。作为回应,CNN于4月16日发表声明说其评论无意伤害中国人民,卡弗蒂所称的“一群无赖和暴徒”指的是中国政府,而非中国人民。4月19日,数千华人在洛杉矶的CNN大楼门前集会抗议卡弗蒂以及CNN对中国的报导及评论。
在“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网站(http://www.chineseroundtable.org)上,署名“陈军”的一篇名为《洛杉矶不相信眼泪》的文章完整披露了这次洛杉矶抗议示威游行的完整过程,这篇文章显示更新日期为2010年3月12日。据该网站官方介绍,“美国华人社团联合会”实际上更准确的名称为“美国南加州华人社团联合会”,于2005年成立。在官方介绍的主要发起的三次活动中,就列有“美西南华人华侨抗议CNN的游行示威”活动。
根据《洛杉矶不相信眼泪》这片文章披露,美国京津冀华人联合会会长李纲倡议最早发起抗议CNN示威游行。2008年4月14日,李纲到洛杉矶市警察局申请集会许可,得到批准。4月15日,数十位侨领聚会,宣告美西南华人华侨抗议CNN辱华事件示威活动组织委员会成立,设定了总指挥和四位执行主席,四名执行主席分别负责洛杉矶、亚利桑那、圣地亚哥的动员活动。另外明确了现场总协调、文选总策划、安全保卫、交通疏导指挥。除此之外,还有10名大会召集人,16名顾问。
组委会决定将集会的诉求印成大量英文传单在现场散发。活动的经费预算为两万美元。15日当晚筹到1.5万美元。后陆续收到侨界企业界捐款5千美元。有专人去示威现场踏勘。经计算,CNN大楼对面的马路可以容纳2000人左右。组委会决定租用6部巴士,每部载客50人,每车各往返两次,运送约600人抵达现场。车辆也有专人统一调度。
4月15日,组委会开始在南加州各大华文媒体连续刊登大幅广告和“美西南华人华侨抗议CNN辱华事件呼吁书”。同日,在蒙特利公园市金都凯旋皇宫召开记者招待会。大会制定了统一的口号:“CNN, LIAR!CAFFERTY, FIRE!” (CNN,行骗!卡弗蒂,滚蛋!)。“中国人,不可辱;中国人,不可欺!”“CNN必须道歉!”“反对歪曲报道”。
4月19日上午9时,凤凰城的侨胞们凌晨2点出发,长途开车6个小时来参加集会。圣地亚哥侨胞早晨4点出发,驱车3个小时赶到日落大道。6辆大巴也陆续停在CNN大楼前,将中国城和小台北等地的华人送到会场。9时30分,CNN大楼正面马路已经挤得水泄不通,后到人员向东西两方向延伸,横跨3个街区,绵延数百米。10时大会开始时,CNN大楼正面马路两侧和东西两个方向被近8千名示威群众团团包围。队伍中有大批血气方刚的青年学生,也有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还有许多携妻带子的华人家庭。
10时,主持人李纲、乌兰宣布大会开始。学界代表白春生以及五名侨界代表相继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几千名抗议民众,除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华侨外,香港,台湾籍侨民和留学生以及来自越南、柬埔寨、老挝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华人华侨也广泛地参与了这次活动。国民党青年团负责人吴程远率领着他的队伍,打着青天白日旗站在队伍中。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政治状况,两岸旗帜极少共同出现在公众场合。
日落大道上,川流不息的车辆纷纷按响喇叭,向示威者表示支持。几十位华人驾驶车辆,高举五星红旗,往返穿梭,多次驶过游行现场,激起现场群众一阵阵欢呼。示威人群派出三人代表大会向CNN递交抗议信。但是CNN工作人员在大楼里不出来。代表们将抗议信贴在了大门上。12时,示威结束。最后离开现场的是活动组织者,他调动大巴将乘车群众全部送返原地后,自己才撤离。在大队人马离开现场后,一位女士准备了多个垃圾袋,把丢弃的垃圾搜集起来运走。
要有“辱华”心理免疫
纵观美国历史,排华辱华是个顽固问题,1882年美国通过排华法案,规定禁止华人移民美国,在美华人也不得归化为美国公民;直到1943年这一法案才被废除,2012年,美国国会正式为排华法案公开道歉。
近几年,美国对中国的反感有所加强,这和中美权力交接有关系。对美国战略决策层而言,中国是唯一一个可以取代美国的国家。虽然中美现在还有差距,但是中国发展势头很好,赶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这让美国面对中国产生了某种不安全感。从战略家到普通民众都有这种不安全感,战略家的不安全感通过实际战略操作表现出来,比如回归亚洲,增强军备等等,民众的不安全感则是从这种“玩笑”、嘲讽或者议论中表现出来。
其实在国外,很多国家之间也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像美国和欧洲各国就一向不大对付。美国的电影就经常因丑化欧洲或者中东而受到争议。再如中日韩三国,自古以来就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也就不免有好事者互相诋毁谩骂。
另外,华裔虽然移民历史悠久,但同主流社会缺乏充分沟通。早年的华裔移民,揣着“淘金梦”赴美,生活范围多局限在唐人街,跟主流社会鲜少交流,不了解主流社会的思维习惯、文化习俗,甚至部分人虽然移民但同主流社会语言沟通都存在问题。这样一个封闭的群体,在同主流社会产生交集的时候,自然容易受到歧视和排斥。
对于辱华事件,个人认为,要抗议,要抵制,要坚决捍卫祖国的尊严。但要采取正当的手段和途径。
从民众角度来讲,适当地表达愤怒情绪是正常的,但一定要适度,大可不必上纲上线。若真想提高社会地位,华裔一定要积极参与到政治事务中去,通过经济实力、参政能力等来改变自身软弱的形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需要加强同主流社会的交流和互相理解,提高自身维权意识。
从政府层面上看,中国缺少对西方民众的公关。传统外交强调在政府层面搞好关系,但这已经远远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中国应该学会更好地跟民间团体、民众搞好关系,培养西方民众对中国的亲切感。
作为中国的媒体,有些“辱华”事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类似民事纠纷,不是政府、官方所为,对于此类辱华事件,要及时介入,引导民众进行更加深入、更为理性的讨论,以此培养民众更加自信的心态。
最后,我特别想说下作为海外华人主力的留学生,出国留学的中国人很多都是国内各学科领域出类拔萃的人物,理应成为新一代中国青年的榜样和代言人,成为当代中国的形象大使。如果这批人能在外国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通过日常的举止言行展现中国人的面貌,无疑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外国人对我们的成见和歧视,扭转“辱华蔑华”的思想根源。语言的障碍并非最重要的因素,文化的隔阂也绝不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打破“僵局”的愿望和展示自己的胆识。这似乎比游行示威和抗议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面对类似的辱华事件,不管是中国的媒体,还是民众,在维护自尊的同时,也要有心理上的免疫力,既要自信面对,又要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