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文化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

    国外大学,那些“不明觉厉”的比赛

    王桂茹 《 留学 》( 2013年12月05日)

        尊重“为了好玩”的权利

        5男5女,以校园为背景,全部背对镜头,大尺度的臀部特写—这不是某限制级电影的镜头,而是大名鼎鼎的剑桥大学一年一度的“美臀大赛”。而“宿敌”牛津则表示不服,并在另一个学生网站“Oxford Brookes Tab”举办美臀赛,宣称候选者比剑桥的“更棒”。

        虽然竞争激烈,但比赛并没有高额的奖金,剑桥大学的奖品是仅仅价值2英镑的科技博物馆门票。牛津大学的此次“叫板”还遭到校内女权主义社团的狂喷,当地学生也表示:就仅仅是“好玩”而已。

        国外诸如此类的奇葩比赛并不在少数,并且不乏咸湿的“重口味”。近日,斯坦福大学数千名学生参加了一场“接吻大赛”,这听起来似乎还不够特别,但以“性取向”分组的标准,还是让众人“秒呆”了一下。虽然遭到当地卫生官员的多番警告,但学生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参赛方将学生分为两组:同性恋组和异性恋组。当天下午1点前,参赛者必须锁定接吻目标,越多越好。管理员说:“我们会提供免费的漱口水,并提醒学生比赛有健康风险。”

        在今年11月,一向盛产绅士淑女的英国却举办了一场“最open大学生”的网络票选,不少大学生报名参加。最终由来自埃克赛特大学的一名女生迪珊夺得冠军,虽然激起了很多争议,但冠军迪姗非但不惧外界指指点点而造成求职困境,反认为这些纪录反而能让自己更有自信。

        许多比赛因其“大尺度”备受争议,但也不乏“力挺者”。美臀大赛不仅得到本校学生的热情参与,网友也点赞支持,称这项比赛展现了大学生青春健康的体格,还考验参赛者的创意,是一项“令人激动的积极比赛。” 

        而校方对这些比赛也体现了大度宽容的雅量。牛津大学表示“拒绝评论,但绝不责备”,这差不多就是在说“我不赞同,但是尊重你们玩的权利。”

        不过,学校总归是学习的地方,一旦“玩过了头”,则会惹来不少麻烦。近日,在韩国江原大学举办了一场 “情侣喝牛奶比赛”,比赛中女孩们要身穿泳衣平躺,男生们的任务就是先往自己女朋友的脸上和身上淋满牛奶,然后疯狂地舔干净,而且必须保证没有一点残留。这项比赛被指色情玷污校园,举国哗然,遭到强烈抗议,更有网友评论“节操碎了一地,实在太丢人了。”

        连裸奔都不怕,还怕考试吗?

        “美臀大赛”最早起源并不在英国,而是世界比基尼小姐大赛中的一个环节。而剑桥大学的这个比赛,今年只是第二届。第一届剑桥“美臀”大赛始于2012年5月,当时正值考试紧张复习之际,于是一些学生想出很有趣味的方式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他们创立网站邀请女学生晒出自己的臀部,让大家来选出谁的臀部最美。谁知得到同学们的热烈响应,一时间不论男女,大家纷纷上传自己的臀部照片。

        国外大学那些“用力过度”的自由风气不仅仅限于这些奇葩比赛,还有那些不觉明厉的校园传统,例如哈佛大学的裸奔节也是声名在外。每个学期期末考试开始的前一天,在凌晨12点整,参加裸奔的本科生将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尖叫着裸奔三圈,以此来迎接第二天的期末考试。这样做的理由是,如果你连裸奔都不怕,期末考试又算什么呢?

        参加裸奔的哈佛学生并不在意谁跑得更快,谁的胴体更为健硕性感,更多的是和自己进行较量,用在寒风中赤裸尖叫的狂奔来打败考前的焦虑和紧张。

        通常,一些比赛和节日起源都是某个偶然事件或推动当时的一种文化风气。但发展到现在,往往早已失去了当年的初衷。哈佛的裸奔节就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校园学生运动的遗迹。崇尚自由、反抗传统与挑战权威是那个年代校园文化的主流,“裸奔”这个前卫大胆的行为在当时校园蔚然成风,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文化符号,与自由、反叛等相联系。作为北美第一名校的哈佛在这方面当然也不能落后。只是三十年前的激情演进到今天,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革命色彩,成为哈佛学生面临大考前的一种心理宣泄。

        争议让比赛更吸睛

        尽管国外风气开放,但还是引起了不少反对的声音。这些声音往往来自一些工会和社团组织,剑桥大学工会认为美臀大赛是一场轻浮的“色情马拉松”,有损学校名誉。韩国“情侣喝牛奶比赛”的照片曾一度在网络疯传,引起巨大争议,最后江原大学学生会为此发表公开致歉,表示“非常抱歉玷污了学校名声”。

        虽然争议不断,但国外这些“重口味”比赛的确是吸引了不少眼球,而且随着反对声音呈现愈演愈烈的程度。在年轻人中间,这些比赛带来的趣味和争议更让他们乐此不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