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视线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3年12月05日 星期四

    留学是一扇通往人生另一个空间的门

    王阳 《 留学 》( 2013年12月05日)

        《中国当代艺术东欧三国巡展》正在举办。艺术家李迪,由于拥有德国绿卡,没费什么手续就得以进入巴尔干半岛,在艺术展之外的时间,悠闲地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60年代出生的李迪,1990年留学德国布伦瑞克美术学院。此前,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油画艺术,毕业后留校任教。那几年,他钟情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风格,并曾在1989年春天,与几位好友一起组织过《中国表现艺术展》,展览的地点就在国家博物馆。在那个年代,美院教师的月薪是几十块钱,而李迪的作品卖到了几千美金一幅。

        为了亲身感受自己一直钟爱的表现主义艺术发源地,也为了解决内心对未来惶惑不安的焦虑感,已经结婚的李迪只身来到了德国进行绘画艺术深造。

        来到德国的第一个震撼,不是艺术,不是语言,不是文化,而是一个单人间的学生宿舍。在那之前,美院最好的宿舍也是4人间;学校有舍友,家里有家人,如今竟然能够有一个独立的、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空间,这让李迪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惊喜。从那一刻开始,“独立”这个词,开始成为他未来几年人生的核心关键词。选课,要独立安排;交友,要独立选择;参加当地的各类社区活动、艺术展,要独立张罗;生活,要独立自理。最重要的是,关于人生与未来、政治与自由、艺术与内在,李迪慢慢感受到了独立思考所带来的力量。“有了一种距离感,转换了一个角度看自己、看中国,对未来要选择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发展脉络,终于有了一些独立的判断。”这个过程,其实是一种寻找自我的过程,“人这一生就是一个建立价值观、人生观的过程。”

        找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存在价值,这直接作用在李迪的绘画上。最初,德国的同学看到李迪在中国的作品时,反应是这样的:“迪,你为什么要把已经存在的东西照画一遍?你是在浪费时间。”中国绘画训练强调技法,作品缺少思想,缺少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自我内心的关照。这样的“作品”在德国人看来没有意义。事情的结果是:两年后,李迪的作品已经经常参加当地举办的艺术展,他本人也成了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艺术家。硕士毕业之后,李迪进入了大师班,毕业后几年,又顺利拿到了德国绿卡。“艺术家是在用艺术的语言去表达对人生最真实的感受。如果你连自己是谁都找不到,没有一个看世界的角度和判断标准,你甚至无法确定自己的感受究竟是怎样的。”

        但李迪拒绝了德国的国籍。在他看来,这也是独立思考和独立选择的结果。“我儿子确实是在德国出生和成长,但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是建议国内的父母亲,等孩子读完大学,对中国社会有了基本的认识,再出去继续学习,把学习打通。有了比较,才能更好地找到自己想要什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