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调查
    报 纸
    杂 志
    留学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25%赴美留学生被退学”迷雾

    邓茗文 《 留学 》( 2013年11月22日)

        “根据2013年美国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4所名牌大学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为25%,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为都是曾经的高分考生。”哈佛、耶鲁等名校和25%的中国留学生退学率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报道让国内的家长、老师大跌眼镜,要知道能上这些世界名校的学生都是中国学生中的佼佼者。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迷雾:数据来自一篇论文?

        上述信息援引自《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报道中的这段话是启德教育集团总裁李朱在“启德教育《2013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发布会”上接受采访时所说的。

        为了考证这一数据的来源,《新闻晚报》的记者曾经与启德教育集团上海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联系后,获得的反馈是,“这个数据来自一份美国常青藤盟校报告,但这份报告并不是美国常青藤盟校官方发布的。他本人也未亲眼看到过这份报告,不知道这份报告的具体来源”。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副教授曹聪在“科学网”实名博客上发表博文《耸人听闻的“中国留学生美国名校退学率”精选》,详述了自己追踪调查这个数据真伪的过程。他的结论是,这个消息是个“大忽悠”。

        以下是曹聪的博文摘录:

        首先,这14所名为校哈佛、耶鲁、康奈尔、哥伦比亚、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安姆赫斯特、杜克、乔治敦、布朗、达特茅斯、宾州大学、普林斯顿。注意:所谓的常青藤盟校仅8所——哈佛、耶鲁、康奈尔、哥伦比亚、布朗、达特茅斯、宾州大学和普林斯顿。

        其次,数据不是2013年美国常青藤盟校公布的。数据来自一个叫Kim Seung-gi的博士论文。论文题目为“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Conflict in Education 

    of the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论文是200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成的。但不知何缘故,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没有这位Kim先生的论文,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的图书馆也没有此论文。

        第三,K im先生的研究基于1985到20 07年间在上述14所学校注册的1400名韩国/韩裔学生。他的研究表明,在此期间,韩国/韩裔、中国/华裔、印度/印度裔学生的退学率分别为44%、25%和21%。作为对照,美国学生从这些学校的退学率为34%。

        由于没有查到K im先生的博士论文原文,无法判断他的研究对象究竟是来自韩国(或中国、印度)的留学生还是在美国长大的韩裔、华裔和印度裔学生。从题目看,他研究的似乎第一代和第二代亚裔美国人在教育方面的冲突,这显然指的是后者。

        Kim的一个主要结论是,韩国/韩裔家长迫使子女念书而不是参加课外活动,所以不能融入社会,不适应大学生活。但是,他没有回答为什么美国学生的退学率同样那么高。

        有多少中国留学生中途退学?

        由“中国留学生美国名校退学率达2 5%”引发的对中国留学生海外高退学率这一现象的讨论,并未结束。根据《留学》记者的调查,留学相关机构的负责人对如此高的退学率普遍表示不认可。

        “美国主流门户或新闻网站并没有发布类似消息,数据来源缺乏权威性。我完全不认可‘2 5%’这个数据。”上海中智海外教育中心总经理袁正翔看了这篇文章后说。为了证实自己的看法,他又专门询问了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的招生负责人,“他们告诉我,中国的留学生在他们那里表现非常优秀。事实上,经我们服务,每年都有几十位学生被美国常青藤盟校录取,这么多年来,没有中途退学或转学的情况。”

        “会有个别学生出现中途退学或转学,但肯定没这个数据这么高。我不久前听一名康奈尔大学的在校生说,去年康奈尔大学共录取了约100名中国学生,其中仅有一两人出现不适应而退学和转学的情况。” 沃邦教育考试研究中心总监江奇也认为“25%”这个数据有点危言耸听。

        学美教育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耶鲁大学台湾校友会第一副会长张恒瑞也用自己所知道的数据驳斥“25%”的高退学率:“据我所知,哈佛大学去年录取约8、9名中国学生,有2位中国学生因为无法适应哈佛的竞争环境,选择退学或转学。耶鲁大学去年录取了约13名中国学生,约有3位学生选择退学或转学。除这两所学校以外,其它常青藤盟校的退学率基本都很低。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去年录取了约3 5名的中国学生,大概只有3位学生选择退学或转校。”

        与他们观点不同,认为国外高校退学率高很正常的观点也不少见。

        2011年11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难题》的报道称,有5%的中国学生在大一课程开始前,就已从语言课程中退学。《为什么雅思高分学员被勒令退学?》这篇文章,用一组中国留学生遭退学的数据指出“留学中途被劝退的学生不在少数”:2009年杜克大学共招收了14位中国大陆本科学生,在2 010开学第一天的课堂里,只有8位如期出现在了课堂上,其余6位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或学习无法达到学校要求,被学校劝退。

        2010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劝退3名中国大陆留学生,原因是没有按时交作业、作业没有通过以及考试挂科项目过多。2010年威尔士大学共勒令退学5名中国学生,原因主要是论文抄袭、不及格科目过多等。而据英国官方统计,过去五年有3103名中国留学生在学习中途主动要求退出,平均每年有620人,在所有外国学生中退学率最高,每年比第二名的印度多出390人。

        国外的高等教育奉行“宽进严出”,以高分成功被录取并不代表学生一定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尤其是在名校中就读,学校有严格的考试,大量的作业、项目,学生还得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顺利毕业。对于跨语言、跨文化的中国留学生而言,顺利毕业比顺利申请名校更难。

        启德教育深圳分公司的留学顾问周素琼对记者说:“国外排名靠前的名校有学生退学,其实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有的学校还会把一些专业的淘汰率设定为40%甚至更高,所以25%的退学率很正常。”

        仁和海外留学的工作人员古虹指出:“往往排名越靠前的大学,退学率就会越高,不只是国际留学生,就是该国的本地学生,也存在一定的退学率。”这个判断可以从Kim Seung-gi的博士论文中得到佐证:哈佛、耶鲁、康奈尔、哥伦比亚、斯坦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安姆赫斯特、杜克、乔治敦、布朗、达特茅斯、宾州大学、普林斯顿这14所学校里的“美国学生退学率为34%”。

        谁来为退学负责?

        2012年6月,重庆某中学的李延,以2230分的SAT成绩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院录取。李延说,他在准备考试的两年时间里,背了超过200篇范文,做了4遍历年SAT真题和模拟题,终于在2012年3月的SAT考试中考出了2230分(SAT满分2400)的好成绩,再加上托福107分的高分,最终成功获得世界排名13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录取通知。

        然而,在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学习以后,他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听不懂授课、不会检索图书馆信息,导致他写不出论文。“每次上课都听不太懂,题目也没有确定,看着图书馆里的那些资料,我觉得自己简直无从下手。”李延沮丧地说。

        经过一学期的煎熬,一个星期一的下午,李延收到了一封来自加州大学学生中心的邮件,邮件的内容将他彻底击溃。“他们告诉我,由于这学年9门考试我挂了8门,学习情况与入学成绩不符,暂停我在加州大学的学习,让我客观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建议转入社区学校进行一年的培训之后,再重新参加入学考试。”李延被退学了。

        这种在语言考试中取得高分,但却不能在实践中对语言运用自如的情况,在中国留学生中并不少见。多中国学生在国内通过培训班、考试技巧等方式取得很高的SAT成绩,虽然最终申请到了顶级名校。但其个人学习能力与积累的知识却无法与自己的SAT成绩相匹配,当被丢到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天才中时,自然会学得非常吃力并且时时刻刻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对于这类学生,追根溯源退学的责任还在自己身上。要想避免退学的厄运,学生需认识到,语言考试成绩只是敲门砖,语言应用能力才是试金石。在美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咨询中心主任马兰博士建议学生,在争取考到比较理想的分数的同时,一定要花时间注意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使自己可以自如流畅地与美国同学和教授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毕竟语言考试分数高,并不代表英语应用能力强。

        除了因成绩问题无法达到学校要求而退学外,因入学申请材料造假问题导致的退学也不时见诸报端。2010年,为美国高校提供中国市场咨询的公司Zinch China针对250名准备赴美留学的北京高中生、他们的父母和数十家中介机构进行调查,并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指出,90%的中国留学申请人提交了虚假推荐信,70%的个人陈述由别人代写,50%的人篡改了高中成绩单,10%的人列出了从未获得奖项和其它成就。

        堪萨斯州立大学国际招生部主管刘易斯说,他曾收到过来自同一家留学中介明显的伪造材料——5个提交申请的学生身处不同的城市,但使用了同一家银行的户头;5份成绩单中有3份一模一样。美国大学已渐渐开始明白,大部分中国学生都会求助于留学中介,整个申请过程由他们替学生一手包办。因此,一些学校对学生申请材料真实性的审查上加大了力度。

        2008年11月11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开除了50名中国留学生,原因是校方发现,这些学生的申请材料,包括毕业文凭、英文证书等“大部分”是伪造的。这是到目前为止,该校发生的影响最恶劣的一宗中国留学生退学事件。

        西方国家非常看重诚信,一旦发现学生申请材料造假,被学校退学是必然的。不管是中介机构主动提出帮助学生进行申请材料造假,还是利用学生的“名校情结”、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暗示或诱使其造假,只要是学生对材料造假知情,被退学的责任终究都由学生自己来承担。但如果留学中介为了帮雇主申请到更好的学校以抽取更高的佣金,在学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造假申请材料,一旦东窗事发,责任是在中介的。只是,要想维权非常艰难,除非在签订中介服务合同的时候对此事有明确细致的权责界定。

        中国留学生中也存在因遭到学校、老师的歧视等不公平对待而被退学的情况。如:2005年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韩雪梅,因为是系里唯一的一名中国学生,被系里老师以“指导一个中国学生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为由,企图不让她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而退学。2006年在美国杜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唐紫蕙,在忍受了印裔导师的各种刁难与歧视后,仍被系方以该生英语水平和学术能力不足以完成博士学业为由退学。这种情况下的退学,责任在校方,学生可以通过向学校申诉、通报媒体、联系律师等方式为自己的权益据理力争,避免莫名其妙被退学。

        此外,被退学的原因还包括:因家长的强烈愿望而“被留学”的学生,在国外表现不佳、缺乏自制力,无法完成课程、成绩不达标被退学;不熟悉国外法律、学校规则,违法违规遭退学甚至遣返;对国外文化环境不适应,存在社交障碍,导致心理问题甚至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被退学,等等。因这些问题被退学的学生及其家长,更应该反省自身的问题。

        成绩不达标 被劝退的解决方案

        留学期间,如果成绩不达标,学生会收到校方发出的“学术预警”函,学生会有一个学期的时间来提高成绩以达到学校的标准。如果两次被学校提出“学术预警”,通常情况下,学生将会被学校退学。

        留学专家建议,在受到第一次“学术预警”时,学生就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另一方面,为了避免遭遇第二次“学术预警”被学校劝退时无法及时转校,要提前申请其他大学或者社区学院。

        如果学校已经做出了劝退的决定,学生不想回国的话要马上协同自己的指导老师,向学校提出自动退学或者转学。从官方记录来讲,自动退学要比被迫退学性质轻一些。另外,学生主动选择退学并不会影响学生的签证,并可以以转学生的身份申请其他学校。只是在申请其他学校时,学校可能会让原来的学校提供学生在校时的学习情况和成绩单,这可能会对录取造成影响。

        当然,学生在被劝退后还可以选择直接回国,如果还想重新去国外留学,可以以新生的身份申请大学。但留学顾问建议,再次申请同一国家的学校时,不要隐瞒自己曾经在该国某大学退学的经历,这是一个诚信问题,即便隐瞒后能被录取,将来面临诚信问题仍然会被退学,而且诚信问题远比成绩不好退学来得严重。

        或许只是试错的过程

        退学之所以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留学生的头顶,是因为退学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和困扰。比如,让父母失望;回国后生活圈里的负面舆论会有让人抬不起头的感觉;浪费了青春大好时光和父母的辛苦钱;没有毕业证、学位证,回国找不到工作;打乱毕业后在当地工作甚至移民的长远规划;无论什么原因被退学,都可能会在心理上留下或大或小的创伤,甚至深刻打击自己的自信,等等。如果在国外留学一年以上被退学,很可能还会失去国内的学籍,导致回国后上不了学。

        留学生当然应该尽量避免被退学。不过,退学不全是被动的,也有在亲历留学后为自己做一个更好的选择而主动退学的,如“因一份高薪又有望申请绿卡的职位中止学业”的留美博士,以及不久前从香港大学退学的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

        在新加坡留学两年被退学后又考上北大的高翔,谈到留学经历时感慨颇多。“那儿的生活让我感觉压抑,导致我对曾经喜欢的电脑、足球等都没了兴趣。” 留学3个月后,他就感觉到自己与环境的格格不入。高翔说,新加坡的大学没有行政班,学生自由选课,选了就去上,上完就散了,“我们从小都被安排好了一切,因此在自由度大的环境里,我反而感觉到更多障碍。”

        “在新加坡,人际交往关系也很不一样,同学间很少串门。”他说,“上电梯,如果住9楼,钥匙只能摁到9 楼,上楼以后有两道铁门左右分开,你只能走进应该去的那扇。即使住一个单元的同学,也很少主动打招呼,顶多不小心互相撞到的时候,说句‘sorry’。”高翔说,师生间也极少结交私人友谊,老师拒绝留私人电话给学生。

        高翔不认为自己适应力差,从肥城的小学到高中,他一直是优等生,还是高中班长。但他承认:“环境、文化理念、人际交往习惯等细节其实对部分人来说影响很大。”

        “回国并非一拍脑袋的决定,我为此与父母也争论过。退学后,一同去的朋友们很理解我。 在新加坡以至其他地区的中国留学生中间,我遇到的问题不止是特例。”高翔说,“两年留学也有收获,我学的是数学,同时选修了物理,还有英语教学环境,这都对我未来的学习有益。”

        回国后,高翔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以理科689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签约录取。

        许多国家的教育实行学校自主办学、自授学位制度,与之对应的是自由申请入学、自由转学制度,在并非“一考定终身”的国外教育体制下,中国留学生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适应的学校和专业,即便留学只是一个试错的过程,那也没有什么可嗔怪的。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