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权威发布】
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表示,2024年,国内消费平稳增长,对外贸易再创新高,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发展,多双边经贸合作成果丰硕。全年商务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为经济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货物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
“2024年,货物贸易规模再上新的台阶,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为全球经贸发展持续贡献力量。”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孟岳介绍,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展现出较强的韧性。2024年我国进口增长2.3%,创历史新高,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二大进口国的地位。
创新活力更加充沛。2024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将近70万家。中国企业更加重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机电产品出口占比已经提升到59.4%,汽车出口首次突破600万辆。储能产品、智能家居等绿色低碳、智能化、数字化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品更加注重品牌驱动和技术赋能。新业态活力涌现。2024年我国的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了10.8%,占整个进出口的比重提升到6%,更多优质的产品可以直达海外的消费者。保税维修已经落地270个项目,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
发展布局更加开放,贸易伙伴更加多元。我国对传统市场进出口保持增长,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的占比提升到了50.3%。2024年,我国与共建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22.1万亿元。从进口看,我国有近54%的进口商品来自共建国家;从出口看,我国出口到共建国家的商品不但包括消费品,还包括设备、零部件等,促进了共建国家产业发展。
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网络不断扩大。李詠箑介绍,我国已与3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3个自贸协定,自贸伙伴遍及五大洲,自贸“朋友圈”更广了,自贸协定的开放水平也更高了。
做好负面清单“减法”、优化营商环境“加法”
2024年,我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前11个月新设外资企业5.2万家,吸引外资7497亿元。“我们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制造业领域的准入限制实现‘清零’,高技术制造业引资占11%,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的试点开放也在持续推动中,已经有不少项目在洽谈和落地的过程中。”李詠箑透露。
2024年,我国不断优化入出境政策,目前已同25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这些政策都为外国投资者来华参会参展、进行项目洽谈、技术交流等提供了更多便利。李詠箑表示,2025年,商务部将做好负面清单“减法”、优化营商环境“加法”,同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通过自主开放来做负面清单的“减法”。加大自主开放力度,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出台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对职业资格、金融、专业服务、文化等领域主动扩大开放,将进一步便利境外人士来华提供服务。下一步,商务部将稳步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特别是要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推广工作。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提升引资政策的吸引力。
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做优化营商环境的“加法”。2024年,商务部在境内外举办了28场“投资中国”招商推介活动,“投资中国”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将继续在今年开展‘投资中国’系列活动,拓宽引资渠道、提升会展平台引资效能、加大投资促进要素保障,不断擦亮‘投资中国’金字招牌。”李詠箑说。
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2024年,我国消费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万亿元,同比增长3.5%。
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指出,我国消费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大宗消费增势好、服务消费需求旺、新型消费亮点多、县域消费活力足。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特别是7月加力支持政策实施以来,汽车、家电、家居等重要商品销售明显回升向好。1—11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家具的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6%和2.9%,其中11月分别增长22.2%和10.5%;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4.7%。
随着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落地见效,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服务消费实现较快增长。1—11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4%。文旅消费持续活跃,前三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出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5.3%和17.9%。
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加速应用,激发消费新动能。1—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7.4%,“双11”期间,智能学习机、智能耳机等销售增长超过1倍。绿色消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41.2%,渗透率连续5个月突破50%。
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5%。1—11月,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6万亿元,同比增长4.3%。
“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随着各项扩消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预计消费市场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李刚表示。
(本报记者 董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