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点】
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正深刻改变着我国农业的面貌,让人民的饭碗更稳,菜篮子更丰。2024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科技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增加农业附加值、解放劳动力等方面深刻改造着传统农业,推动农业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加速发展。
藏粮于技,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杂交技术实现新突破,育成亩产超过1200公斤的绿色超级稻等,刷新世界纪录。提质于技,科技创新赋能精耕细作,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无人机等实现农机装备数智化转型,效率和精度领先世界水平。增绿于技,科技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病虫害监测系统、生物安全防控、动物重大疫病疫苗研制等技术突破,让农牧产品更加绿色、健康、安全。强韧于技,科技创新助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节水滴灌技术运用缓解水资源紧张,设施农业发展提升在地资源使用效率,实现“靠天吃饭”向“知天而耕”转变。科技日益成为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的重要驱动力。
在为成就欢欣鼓舞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新一轮生物技术、信息革命、人工智能瞬息万变,带来更艰巨挑战。我们仍需紧盯科技前沿,拓宽技术发展空间,引导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强化机制保障,推动技术创新,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强劲的驱动力。
拓宽农业科技创新的空间基础。科技为农业注入新活力,农业则为科技提供着孕育环境和实践平台。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聚焦农业全产业链,在农产品加工、储运等产业链下游开展精研细究,将杂粮及其他重要农牧产品纳入深度研究范畴,拓展农业科技创新边界。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精准农业、智慧农业,应用生物技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拓展农业科技创新应用场景。
引导农业科技创新的发力方向。紧盯农业发展、市场需求,聚焦薄弱环节、关键技术,以需求定项目、定投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的匹配度。加强政策引导,规划种业科技、农机装备、生物技术等不同领域的重点研发方向,制定差异化支持措施。增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利用农业科技企业紧贴产业、直面市场的优势,提升企业在科技项目方向确定、论证、咨询等各环节的话语权,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创新联合体等。借助大数据综合分析农民需求,为技术研发提供基础信息的同时增强科技服务精准度。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产学研用融合机制是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用户等主体高效协同运作的重要支撑。建立协作机构,统筹调度资源,协调各方的供需对接、学术合作和技术推广。搭建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植入需求订单、科研成果、人才资源等信息模块,畅通供需渠道。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激励政策,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厚植农业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优化学科设置,推动涉农学科适应新技术发展要求,培养理论素养高、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积极完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引导科技人员扎根基层、潜心钻研。积极推行机构活力释放、成果转化激励及人才流动政策,引导科技人员在院校与企业间自由流动、兼职兼薪,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强化团队建设,开展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的科研联合攻关,打造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
(作者:徐哲,系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