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军营,一场“导弹精兵·先锋模样”情景课上,伴随着铿锵旋律,火箭军某旅一名名高级军士走上前台,分享精武砺剑、奋斗强军的军旅感悟,赢得台下如潮掌声。
不懈奋斗的军营老兵,逐梦强军的导弹兵王……该旅数十名高级军士组成的导弹精兵群体扎根导弹阵地,铁心向党、精武砺剑、担当奉献,引领带动身边官兵以昂扬姿态投身导弹事业,奋力托举大国长剑腾飞九天。
铁心向党,发射架下写忠诚
“铸牢忠诚,就好比咱发射车的方向盘,只有把准了、把正了,才不会跑偏。”初冬时节,发射架下,该旅“红剑讲坛”开讲,三级军士长张安全给一群新号手交流学理论用理论的心得体会。
在训练中,新号手早已被张安全的过硬技术折服——蜿蜒盘旋的山路,他驾驶导弹战车精准抵达阵地。入伍以来,他苦练战车驾驶技能,安全行驶数十万公里,完成实弹发射等重大任务,参与编写百余条操作细则,为大国重器保驾护航。
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该旅一名名高级军士把“党叫干啥就干啥”的庄严承诺,化作“导弹听我话、我听党的话”的行动自觉。
在战略导弹部队,亲手发射导弹是每个火箭兵的梦想。那年,旅里执行实弹发射任务,为了争取“上场”机会,一级军士长唐兴春带领单元自我构设特情场景,每天操作数十甚至上百遍,可临近发射窗口,考核总评第一的唐兴春所在单元却在随机抽点中与发射“点火”失之交臂。他们以“叫打就打、叫撤就撤”的坚决服从甘当“备份”。
无缘亲手“点火”的,又何止唐兴春他们。一级军士长张继国带着和唐兴春一样的梦想,以随时准备接受抽点、走上“战场”的姿态,天天上紧备战“发条”,年近五十也依旧像小伙子一样不服输,在“号手就位”中向一个个新目标发起冲锋。
全军优秀士官、一级军士长宋庆林去年服役期满30年后,对聚少离多的爱人说:“老婆,连里来了新兵,我带一年再退休。”爱人笑着说:“知道你离不开你的导弹、舍不得你的战友。”
使命未竟,征衣不解。这个平均党龄16年的高级军士群体,将对党忠诚的誓言兑现成一次次人生抉择,写下一条条任务履历,21人被上级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不断书写士兵荣光。
砺剑强能,平凡号位淬担当
从专业领域“大拿”重回起跑线变“小白”,如何克服心理落差?高级军士群体给出的回答是:积极适应岗位转变,开启转型的“士兵突击”。
那一年,全旅换型武器装备,作为基层部队专业班组带头人的高级军士群体成为第一拨面临专业再学、岗位重定等考验的官兵。已是技术尖子的一级军士长汪志峰向营连领导请缨,选择最难懂、最复杂的专业。他恶补电路设计、仿真应用等知识,把一张张电路图、原理图一一“啃下”消化。数月后,他成为换型后所在专业第一个获取上岗资格证的号手。
在这场转型大考中,数十名高级军士组成一个个“攻坚班”,探索“一令一图”专业学习训练法,编写100余部教材教范、制作700多堂教学微课,助推全旅战斗力生成周期大大缩短,为实战能力跃升提供硬核支撑。
一级军士长牛永春先后6次换岗,换岗一次离危险就更近一步。“坐在‘火山口’,既需要高超精湛的技能、一往无前的勇气,也需要科学的态度、严实的作风。”他带领官兵立下铁规矩,把令人生畏的高危岗位,打造成让人放心的安全号位。
“在老班长们的眼中,备战强能永远没有终点。”这是该旅许多官兵对高级军士群体的一致评价。这些高级军士,通过努力100%实现学历升级,许多人都练成“一专多能”的本领,还依托高级军士创新工作室,研制了一批创新成果。
靠着钻劲冲劲,他们用血性胆气淬砺制胜之刃、用过硬本领勇蹚制胜之路,6人被评为火箭军工匠型、管理型、复合型军士人才,24人被评为一级操作号手。
立身为旗,一声“班长”重千钧
“点火!”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戈壁深处一枚导弹冒着滚滚火焰腾空,向着目标破云而去。远眺蔚蓝天际留下的壮美弹道,一级军士长李明亮脸上露出灿烂笑容。
这次送导弹上天的,有他手把手教出来的“徒弟”。
“学会点赞,好兵都是夸出来的。”带兵多年,李明亮在实践中发现,面对90后、00后战士,得用欣赏的眼光多竖大拇指、多给大舞台,让每个战士都能在导弹军营实现价值目标。在李明亮带动下,新兵们很快适应新环境、安心新岗位,迅速成长为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技术骨干。
一声“班长”重千钧。这个高级军士群体中,80%以上担任班长,个个都是基层分队的专业教练员。
4年前,一级军士长陈志远从“八一勋章”获得者王忠心手中接过班长的接力棒。他们所在分队驻守偏僻大山,每个号位都很重要。反应“零时差”、操作“零差错”、数据“零误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陈志远成为全旅响当当的“操作王”“排故王”“示教王”,带领全班荣立一等功。
二级军士长栾宏平时训练站第一排、日常巡检走第一个、安防施工冲第一线,“跟我上”“让我来”,就是他的“带兵秘诀”。平时性格温和的一级军士长单志军,对班里的战士像是一名兄长,与大家谈心交心,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可是一上训练场,立马把“严”字写在脸上。二级军士长赵磊的衣服兜里,总是装着一个小本,既写“兵情日志”,也记录纯正内部关系、训风演风纠治等动态,好似基层风气的“晴雨表”。
甘当人梯,倾囊相授。该高级军士群体立足高技术战略军种特点,发挥“人才酵母”辐射效应,助力官兵大大缩短成长周期,为部队带出上千名骨干人才,近百人走上营连主官岗位,300多人担任班长骨干。
(本报记者 刘华东 徐鑫雨 本报通讯员 李兵峰 高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