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党建引领 打造育人新高地

    作者:孙嘉怿 《光明日报》( 2025年01月10日 09版)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秉承“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强化党建引领,以思想引领、实践引领、文化引领为育人抓手,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基地、高层次理论和应用人才培养基地。

    强化思想引领 夯实学生思想根基

      学院始终把举旗定向放在首位,把党建引领与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工作紧密结合,及时将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融入思政理论课程,赋能学生思想建设,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

      学院结合学校实际、学生需求,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引进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种方式,将新观点、新论断、新思路写入教案、引入课件、嵌入思政课堂、融入思政教学,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常讲常新。课程通过设置“我学二十大”主题演讲环节、布置课程论文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感受信仰的伟力,勇担时代使命;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经典与信仰——争做学纪、知纪、明纪、守纪表率”经典著作诵读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进,有效增强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与自觉性。

      学院深挖辽宁地方红色资源,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思政课教学优势,与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馆校合作方式共同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特色化红色教育品牌,与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丹东市委党校大梨树培训基地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通过以课程为引领、以活动为载体、以数智相结合的多元化呈现方式,对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内涵进行生动讲述和深度解读,传递正能量,带领学生开启红色之旅,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强化实践引领 增强学生使命意识

      学院着力打造实习实践和学习宣讲平台,先后与铁西奉天工场、抚顺雷锋团、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多家单位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把社会实践作为重要途径引领学生深入基层、融入一线,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学知识、受滋养、长本领、作贡献,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学院精心遴选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组建“凝聚青春力量,传递青春声音”宣讲团,从辽宁到山西,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上到线下,进学校、进基层、进企业、进社区,将理论知识与学习生活有机结合,用“青春力量”传“青春声音”,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千家万户,有效凝聚起强党强国的磅礴力量。青年理论宣讲团成员到沈阳市辽中区为少先队员开展理论宣讲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少先队员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

      学院组织师生赴东北沦陷史陈列馆、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等地参观学习,重温艰苦卓绝的斗争历史和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刻体会革命先烈坚定的理想信念,切实感悟英雄烈士的革命精神,进一步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强化文化引领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学院不断强化文化引领作用,把党建元素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与良好品德。

      学院邀请全国劳动模范作专题报告,通过辽宁工匠讲述辽宁故事,在学生中厚植爱国情怀、理解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强国之志;邀请抗美援朝老战士参加座谈,用红色基因熔铸思想品格,让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勉励学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定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力量。

      学院鼓励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活动,提升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组建“求真务实”读书小组,指导学生研读重要著作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社会真实问题,为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贡献力量。学生读书小组连续2年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马克思主义研究分会年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资助计划。

      (孙嘉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